第128节(3 / 4)
仔细查访数日后,连忙禀明长庆帝。
用一两极寻常堪称下等的茶叶,或者一件极粗糙的瓷器、一匹极普通极便宜的绸布,就能从北疆换到一匹骏马、一斤黄金甚至更多的好东西,也能从西域换取一块宝石乃至几块宝石、大包名贵香料等,简直是没有本钱的买卖。
从前这些都掌握在西宁王府手中,仅限于和西宁王府有来往的人家知晓,别人一概不知,朝廷虽知道一些,但总认为利润不大,未曾放在心上。
如今虽然因为抄没了许多官员的家私,国库得益几千万两,一时半会不缺银子使,但是仔细算下来,这些银子只能供应朝廷一年的开销罢了,往后各样天灾人祸哪样不要钱?加上欠税导致国库税收不足,最终仍是缺钱的局面。
长庆帝得到孝敬亲王的折子,如何不明白其中的利润?有心在平安州开通互市,在平安州设立监官,管理通商一事,不再像以往那样,北疆人和西域人都是偷偷和西宁王府交易。
长庆帝的打算是开通互市,准商贾与北疆、西域以物易物,因为彼时商贾之税远胜农税,乃是十税其二,于税收大有益处,二则长庆帝也打算让自己的心腹皇商从中得利。他的心腹皇商不同于往宫里供应各样花木蔬果香料布匹的皇商,而是专门为长庆帝打理生意的人,用的是长庆帝私库里的银子,得利全归长庆帝所有。
以往国库里缺钱的时候,朝廷急需,长庆帝自己从私库里贴补了不少银子。
于是,林如海就为了互市一事忙碌。
他现在已不是吏部尚书,开春便已升为相国了,总管六部诸事,深受长庆帝倚重。
林如海又进言与长庆帝道:“除茶叶、瓷器和丝绸外,莫若再添些奇巧精致之玩物,价格既贵,又得其所喜,且也能消磨其志,于我朝有极大的好处,亦可少动干戈,便是开战,我朝兵士勇武依旧,他们却已堕入奢靡,胜负了然矣。”
长庆帝抚掌大笑,十分赞同。和处处循规蹈矩的酸腐不同,长庆帝最喜林如海便在于此,他总有奇巧之心,往往比从正道行事更容易达到目的。
过了半日,长庆帝正色道:“朕打算派恒儿坐镇平安州,你看如何?”
林如海闻言,顿时一怔。
长庆帝重用俞恒他自然明白得很,俞恒不仅是自己看着长大的,长庆帝和俞皇后夫妇也把他当儿子一般看待。长庆帝登基后,为免太子异心,有些事他不愿交给太子,但毕竟和俞皇后情分深厚,素来又疼太子,所以就将这些重任交给了俞恒。
俞恒文武兼备,文能安邦,武能定国,平安州又是要塞,长庆帝不想派诸王公过去坐镇,怕助长其势,所以想到了他。
这些日子以来朝廷上下罢免许多官员,权柄皆在长庆帝手中,呈现一片清明,不似先前许多权势都在那些处置的官员手中,京都启闭、宫禁等没有俞恒亲自掌管,自己压根不放心,但如今诸事已经落定,自己的其他心腹将领亦能胜任。
林如海迟疑了片刻,道:“老夫人已逾米寿,俞公爷怕是不愿远行。”
听他一提,长庆帝也想到了。
俞恒是俞老太太一手抚养长大,自小孝顺非常,如何愿意远离老祖母?这一去可不是一年半载就能回来的,至少也得三年五载。人常说,父母在,不远游,尚未年迈的父母已经如此,何况俞老太太已经九十多岁了,俞恒更不敢离开。
长庆帝眉头微皱,想到俞恒之孝,道:“此言甚是有理,恒儿必不肯的。”
说罢,道:“暂且先叫九弟管着平安州,令郭卿家回京,我另有要事交给他。”平安州已经平安无事,可还有西海沿子呢,那是南安王府的势力所在。
林如海应是,遂命翰林院庶吉士拟旨,发往平安州。
相比祖上的英武谋算,现任的南安王爷霍煜竟不得其一半,人品虽不差,本事却平平无奇,这些年坐镇西海沿子,明明兵力甚多,远超诸海岛小国,却总是败多胜少,长庆帝心里极是不满,若不是他牢牢守住了西海沿子,早寻了不是召唤他回京。
之前朝野中老臣势力遍布,几欲架空朝堂,买官卖官之风甚重,长庆帝发了狠,遂先料理他们,如今将他们的势力都清理八、九分了,便想收回西海沿子的兵权。
相比西宁王爷有谋反之心,南安王府平素倒还算老实,只是老实无用,长庆帝需要骁勇善战的将才,需要将才坐镇西海沿子,不仅要防御边境小国时不时地入侵,还要打得他们俯首称臣,这样才能还西海沿子的百姓一个安稳太平。
长庆帝觉得,以霍煜的本事,有一朝一日兵败的话,朝廷有何颜面?百姓又如何安宁?
林如海明白长庆帝所忧,对此长庆帝另派将才镇守西海沿子的打算十分赞同。霍煜之所以能坐镇西海沿子,不过是依赖祖荫,实际上他确实没有什么本事,麾下兵士也较为软弱,上辈子不就是在后年年初兵败被俘,不得不和亲赎回,而和亲的对象就是探春,南安王府舍不得自家的女儿和亲,便选了出身不高才思敏捷容貌标致且十七岁尚未定亲的探春。
如若西海沿子换了精明强干的将领统率,严加训练兵士,说不定能免了后年的兵败之辱,百姓得益何止一星半点。
君臣二人心中有了成算,都想着如何收回兵权。
谁知,南安王爷霍煜的折子忽然在此时送达京城,竟是请辞镇守西海沿子。莫说朝廷内外官员,便是长庆帝和林如海亦感讶然。他们正在想方设法地收回西海沿子之权,霍煜就送了折子来,怎会如此之巧? ↑返回顶部↑
用一两极寻常堪称下等的茶叶,或者一件极粗糙的瓷器、一匹极普通极便宜的绸布,就能从北疆换到一匹骏马、一斤黄金甚至更多的好东西,也能从西域换取一块宝石乃至几块宝石、大包名贵香料等,简直是没有本钱的买卖。
从前这些都掌握在西宁王府手中,仅限于和西宁王府有来往的人家知晓,别人一概不知,朝廷虽知道一些,但总认为利润不大,未曾放在心上。
如今虽然因为抄没了许多官员的家私,国库得益几千万两,一时半会不缺银子使,但是仔细算下来,这些银子只能供应朝廷一年的开销罢了,往后各样天灾人祸哪样不要钱?加上欠税导致国库税收不足,最终仍是缺钱的局面。
长庆帝得到孝敬亲王的折子,如何不明白其中的利润?有心在平安州开通互市,在平安州设立监官,管理通商一事,不再像以往那样,北疆人和西域人都是偷偷和西宁王府交易。
长庆帝的打算是开通互市,准商贾与北疆、西域以物易物,因为彼时商贾之税远胜农税,乃是十税其二,于税收大有益处,二则长庆帝也打算让自己的心腹皇商从中得利。他的心腹皇商不同于往宫里供应各样花木蔬果香料布匹的皇商,而是专门为长庆帝打理生意的人,用的是长庆帝私库里的银子,得利全归长庆帝所有。
以往国库里缺钱的时候,朝廷急需,长庆帝自己从私库里贴补了不少银子。
于是,林如海就为了互市一事忙碌。
他现在已不是吏部尚书,开春便已升为相国了,总管六部诸事,深受长庆帝倚重。
林如海又进言与长庆帝道:“除茶叶、瓷器和丝绸外,莫若再添些奇巧精致之玩物,价格既贵,又得其所喜,且也能消磨其志,于我朝有极大的好处,亦可少动干戈,便是开战,我朝兵士勇武依旧,他们却已堕入奢靡,胜负了然矣。”
长庆帝抚掌大笑,十分赞同。和处处循规蹈矩的酸腐不同,长庆帝最喜林如海便在于此,他总有奇巧之心,往往比从正道行事更容易达到目的。
过了半日,长庆帝正色道:“朕打算派恒儿坐镇平安州,你看如何?”
林如海闻言,顿时一怔。
长庆帝重用俞恒他自然明白得很,俞恒不仅是自己看着长大的,长庆帝和俞皇后夫妇也把他当儿子一般看待。长庆帝登基后,为免太子异心,有些事他不愿交给太子,但毕竟和俞皇后情分深厚,素来又疼太子,所以就将这些重任交给了俞恒。
俞恒文武兼备,文能安邦,武能定国,平安州又是要塞,长庆帝不想派诸王公过去坐镇,怕助长其势,所以想到了他。
这些日子以来朝廷上下罢免许多官员,权柄皆在长庆帝手中,呈现一片清明,不似先前许多权势都在那些处置的官员手中,京都启闭、宫禁等没有俞恒亲自掌管,自己压根不放心,但如今诸事已经落定,自己的其他心腹将领亦能胜任。
林如海迟疑了片刻,道:“老夫人已逾米寿,俞公爷怕是不愿远行。”
听他一提,长庆帝也想到了。
俞恒是俞老太太一手抚养长大,自小孝顺非常,如何愿意远离老祖母?这一去可不是一年半载就能回来的,至少也得三年五载。人常说,父母在,不远游,尚未年迈的父母已经如此,何况俞老太太已经九十多岁了,俞恒更不敢离开。
长庆帝眉头微皱,想到俞恒之孝,道:“此言甚是有理,恒儿必不肯的。”
说罢,道:“暂且先叫九弟管着平安州,令郭卿家回京,我另有要事交给他。”平安州已经平安无事,可还有西海沿子呢,那是南安王府的势力所在。
林如海应是,遂命翰林院庶吉士拟旨,发往平安州。
相比祖上的英武谋算,现任的南安王爷霍煜竟不得其一半,人品虽不差,本事却平平无奇,这些年坐镇西海沿子,明明兵力甚多,远超诸海岛小国,却总是败多胜少,长庆帝心里极是不满,若不是他牢牢守住了西海沿子,早寻了不是召唤他回京。
之前朝野中老臣势力遍布,几欲架空朝堂,买官卖官之风甚重,长庆帝发了狠,遂先料理他们,如今将他们的势力都清理八、九分了,便想收回西海沿子的兵权。
相比西宁王爷有谋反之心,南安王府平素倒还算老实,只是老实无用,长庆帝需要骁勇善战的将才,需要将才坐镇西海沿子,不仅要防御边境小国时不时地入侵,还要打得他们俯首称臣,这样才能还西海沿子的百姓一个安稳太平。
长庆帝觉得,以霍煜的本事,有一朝一日兵败的话,朝廷有何颜面?百姓又如何安宁?
林如海明白长庆帝所忧,对此长庆帝另派将才镇守西海沿子的打算十分赞同。霍煜之所以能坐镇西海沿子,不过是依赖祖荫,实际上他确实没有什么本事,麾下兵士也较为软弱,上辈子不就是在后年年初兵败被俘,不得不和亲赎回,而和亲的对象就是探春,南安王府舍不得自家的女儿和亲,便选了出身不高才思敏捷容貌标致且十七岁尚未定亲的探春。
如若西海沿子换了精明强干的将领统率,严加训练兵士,说不定能免了后年的兵败之辱,百姓得益何止一星半点。
君臣二人心中有了成算,都想着如何收回兵权。
谁知,南安王爷霍煜的折子忽然在此时送达京城,竟是请辞镇守西海沿子。莫说朝廷内外官员,便是长庆帝和林如海亦感讶然。他们正在想方设法地收回西海沿子之权,霍煜就送了折子来,怎会如此之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