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节(2 / 4)
卫若兰原想着维持两家的体面,不曾与卫将军和卫太太说明此事,史鼐夫妇和他们说时,并没有清楚明白地告诉,只说史湘云在贾家住了几日,未免受到几分连累,他们本是卫将军夫妇的上峰,如此和颜悦色,卫将军夫妇自然受宠若惊,连称不敢。
卫将军长年累月出征沙场,兼之本就粗心大意,见史鼐如此,只当是贾家不好,史鼐怕自己因史湘云住在贾家而责难,便没放在心上。而卫太太则不同,她巴不得史湘云的名声教养不好,日后成婚后连累卫若兰,所以信誓旦旦地对史鼐夫妇许诺绝不会退亲。
最重要的是,史鼐是卫将军的上峰,管着卫将军的前程。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史鼐夫妇一片为女儿打算之心可昭日月,令人感慨万千,只是这份心意用别人的不幸换来,却是让人不知说他们如何是好了。
文德郡主怒从心起,问道:“你就没有跟你父亲说这件事的来龙去脉?”
卫若兰冷笑道:“我被父亲斥责了一番呢!父亲不问青红皂白,只说我胡作非为,怎能因史大姑娘住在贾家几日就说她行为不检,私自托姨妈和林太太去史家说退亲的事儿,竟也不禀明父母!既已如此,我又何必多此一举?”
文德郡主怒极反笑,点头道:“好,好,这史家果然是好手段!”
卫若兰已是灰心丧气,颓丧地道:“事已至此,反连累了姨妈和林太太,怕他们也都记恨上了,我心里实在是过意不去。”
他实在是太没有本事了些,只想着自己问心无愧,却不曾算出人心。
文德郡主拍了拍他的手背,安慰道:“如何能怪你呢?别人遇到你这样的事儿,哪里还能如此宽宏大量,想着悄悄解决?偏他们只想着自己,却来委屈你。好孩子,你别太责难自己,我自不必说,林太太那里有我呢。”
卫若兰道:“还是要亲自登门谢罪才是。”
文德郡主越发爱他的品格,道:“不说这些了,我问你,你原打算从军,可想去哪里了?如今闹成了这样,有史家势力的军中你是去不成了,自然也包括你父亲那里。”
卫若兰脸色十分难看,低声道:“我也这么想,所以想去粤海。”
初听粤海二字,文德郡主一怔,随即反应过来,林如海和张大虎如今可都在粤海,根据林如海几次送进京城的折子来看,粤海甚乱,常受海啸倭寇之扰,民不聊生,故此二人一文一武,忙得不可开交。
文德郡主细细想了一番,赞道:“倒是个好去处。林大人和张将军都在粤海,我请林太太修书一封,你带过去,他们也好照应些。更何况你和智哥儿是同窗之交,你又曾得林大人指点过,比去别处强几倍。那里如今是乱了些,可有林大人和张将军镇守,也是建功立业的好时机。只有一件,你父亲可同意你去?”
卫若兰咬牙道:“父亲不同意,他只想让我老实读书,我打算悄悄儿走。”
文德郡主听说,知道他对卫将军冷了心。
这些年卫将军待卫若兰极好,并没有因为他丧了母就一味偏心继室所出的儿女,只是在这件婚事上不能替卫若兰做主,只知指责卫若兰举动不当,如何让卫若兰气平?
文德郡主见卫若兰心意已决,不放心他独自带着小厮上路,遂修书去北静王府要了几个从军中出来的侍卫,又请贾敏修书给林如海,连带黛玉给林如海做的衣裳配饰收拾出来,与自己所备盘缠一并交给侍卫,命他们在城外百里处等卫若兰出京后一起南下。
卫若兰甚至不敢与同窗辞别,只托林智替自己告罪,便趁着夜色离家出城,一行人驰行百里便换了水路,转道海陆,直往粤海而去。
一路风雨,自是不消多记。
待林如海百忙之中见到卫若兰,登时吃惊不已,忙先拆看贾敏的书信,其中将卫若兰前来的来龙去脉尽已说明,不由得叹息不已。
他在荣国府飘荡多年,当日情景历历在目,宝玉闯入的岂止是湘云的闺房?明明是自己女儿的闺房,唐突的不止湘云,还有自己的黛玉。那时他痛骂宝玉却不能有所为,今已重生多年,一时倒不曾想到此处,难怪上辈子卫若兰从军后,一去不回头。想必上辈子卫若兰也曾要退亲罢?退亲不得,无奈迎娶,只能远走边疆,只是上辈子没有自己妻子涉足其中。
他打量了卫若兰一眼,见他满身风霜之色,和京城中风度翩然秀色夺人的少年迥然不同,忍不住目露赞许,道:“你先下去收拾,歇息一日,明日送你去大虎军中。只是,我虽举荐你去,却不能与众不同,你仍要从下面的兵卒做起,才是公道。”
卫若兰大喜,俯首称是,又连忙道谢。
林如海又笑道:“现今这里组建了水师,意欲抵御倭寇,你进去好生练武,来日奋勇杀敌,便是对我最好的谢礼了。”
☆、第093章:
等卫若兰离去后,林如海再也按捺不住迫切的心情,急忙打开家人托他们捎来的东西,其中最令林如海看重的是黛玉的一叠厚厚书信。
离京至今,虽有多本奏折进京,但因千里迢迢,路途不便,虽有家书来往却是不多,他也不好托官差频繁送信,所以即使林如海看过邸报,对京城诸多消息都十分清楚,仍旧想念家中妻儿,唯恐他们在京城中因自己不在家遇到了什么难事。
黛玉写与他的家书并非单纸一封,而是厚厚一叠。 ↑返回顶部↑
卫将军长年累月出征沙场,兼之本就粗心大意,见史鼐如此,只当是贾家不好,史鼐怕自己因史湘云住在贾家而责难,便没放在心上。而卫太太则不同,她巴不得史湘云的名声教养不好,日后成婚后连累卫若兰,所以信誓旦旦地对史鼐夫妇许诺绝不会退亲。
最重要的是,史鼐是卫将军的上峰,管着卫将军的前程。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史鼐夫妇一片为女儿打算之心可昭日月,令人感慨万千,只是这份心意用别人的不幸换来,却是让人不知说他们如何是好了。
文德郡主怒从心起,问道:“你就没有跟你父亲说这件事的来龙去脉?”
卫若兰冷笑道:“我被父亲斥责了一番呢!父亲不问青红皂白,只说我胡作非为,怎能因史大姑娘住在贾家几日就说她行为不检,私自托姨妈和林太太去史家说退亲的事儿,竟也不禀明父母!既已如此,我又何必多此一举?”
文德郡主怒极反笑,点头道:“好,好,这史家果然是好手段!”
卫若兰已是灰心丧气,颓丧地道:“事已至此,反连累了姨妈和林太太,怕他们也都记恨上了,我心里实在是过意不去。”
他实在是太没有本事了些,只想着自己问心无愧,却不曾算出人心。
文德郡主拍了拍他的手背,安慰道:“如何能怪你呢?别人遇到你这样的事儿,哪里还能如此宽宏大量,想着悄悄解决?偏他们只想着自己,却来委屈你。好孩子,你别太责难自己,我自不必说,林太太那里有我呢。”
卫若兰道:“还是要亲自登门谢罪才是。”
文德郡主越发爱他的品格,道:“不说这些了,我问你,你原打算从军,可想去哪里了?如今闹成了这样,有史家势力的军中你是去不成了,自然也包括你父亲那里。”
卫若兰脸色十分难看,低声道:“我也这么想,所以想去粤海。”
初听粤海二字,文德郡主一怔,随即反应过来,林如海和张大虎如今可都在粤海,根据林如海几次送进京城的折子来看,粤海甚乱,常受海啸倭寇之扰,民不聊生,故此二人一文一武,忙得不可开交。
文德郡主细细想了一番,赞道:“倒是个好去处。林大人和张将军都在粤海,我请林太太修书一封,你带过去,他们也好照应些。更何况你和智哥儿是同窗之交,你又曾得林大人指点过,比去别处强几倍。那里如今是乱了些,可有林大人和张将军镇守,也是建功立业的好时机。只有一件,你父亲可同意你去?”
卫若兰咬牙道:“父亲不同意,他只想让我老实读书,我打算悄悄儿走。”
文德郡主听说,知道他对卫将军冷了心。
这些年卫将军待卫若兰极好,并没有因为他丧了母就一味偏心继室所出的儿女,只是在这件婚事上不能替卫若兰做主,只知指责卫若兰举动不当,如何让卫若兰气平?
文德郡主见卫若兰心意已决,不放心他独自带着小厮上路,遂修书去北静王府要了几个从军中出来的侍卫,又请贾敏修书给林如海,连带黛玉给林如海做的衣裳配饰收拾出来,与自己所备盘缠一并交给侍卫,命他们在城外百里处等卫若兰出京后一起南下。
卫若兰甚至不敢与同窗辞别,只托林智替自己告罪,便趁着夜色离家出城,一行人驰行百里便换了水路,转道海陆,直往粤海而去。
一路风雨,自是不消多记。
待林如海百忙之中见到卫若兰,登时吃惊不已,忙先拆看贾敏的书信,其中将卫若兰前来的来龙去脉尽已说明,不由得叹息不已。
他在荣国府飘荡多年,当日情景历历在目,宝玉闯入的岂止是湘云的闺房?明明是自己女儿的闺房,唐突的不止湘云,还有自己的黛玉。那时他痛骂宝玉却不能有所为,今已重生多年,一时倒不曾想到此处,难怪上辈子卫若兰从军后,一去不回头。想必上辈子卫若兰也曾要退亲罢?退亲不得,无奈迎娶,只能远走边疆,只是上辈子没有自己妻子涉足其中。
他打量了卫若兰一眼,见他满身风霜之色,和京城中风度翩然秀色夺人的少年迥然不同,忍不住目露赞许,道:“你先下去收拾,歇息一日,明日送你去大虎军中。只是,我虽举荐你去,却不能与众不同,你仍要从下面的兵卒做起,才是公道。”
卫若兰大喜,俯首称是,又连忙道谢。
林如海又笑道:“现今这里组建了水师,意欲抵御倭寇,你进去好生练武,来日奋勇杀敌,便是对我最好的谢礼了。”
☆、第093章:
等卫若兰离去后,林如海再也按捺不住迫切的心情,急忙打开家人托他们捎来的东西,其中最令林如海看重的是黛玉的一叠厚厚书信。
离京至今,虽有多本奏折进京,但因千里迢迢,路途不便,虽有家书来往却是不多,他也不好托官差频繁送信,所以即使林如海看过邸报,对京城诸多消息都十分清楚,仍旧想念家中妻儿,唯恐他们在京城中因自己不在家遇到了什么难事。
黛玉写与他的家书并非单纸一封,而是厚厚一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