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二章 喜悦(1 / 2)
当藤原忠通引着日本使团人物再次回到江南时候,时间已经是春光明媚的三月了。
长江北岸,瓜洲渡里,一群个头矮小的小鬼子望着与自己来时已经大变了模样的长江两岸,一个个咂舌不已。
虽然他们早就听说了宋人善用水力,无分公私州县,皆大起水车。但先前来到时候正值冬季,江边的水车早已经停下。没奈何,小冰河时期天寒地冻,即便是宽阔激流的长江都免不了冰封的下场,更别说其他了。
那水车尽皆立于岸畔,彼处冰层最厚,亦是最早结冻,别说小鬼子来的忒晚,那便是再早俩月那也无能看到水车在转动,江畔水岸一座座作坊工坊热闹的沸反盈天。
但是现在,这些人一路沿着东南的官道下淮南,彼时冰雪消融,水车复动,一家家昔日冷清的工坊现如今再度热闹了起来,那一种迥然有别城池市井的蓬勃动力,叫日本使团上下全都震动。
这是日本之人所没有见到的一种力量。
他们那里也有各种各类的工坊,所属不一,大小也不一。但他们从没有见过这么多这么密集的工坊。
将一座座工坊隐藏在庄园内,再强大的一股力量被无形中分割的七零八碎。封建农业时代的日本是不可能诞生出‘工业’的。
哪怕这‘工业’是初级的不能再初级了。
而在大宋呢,工坊虽然还不能随眼可见,可水力、风力、畜力驱动的器械却已经有点遍地开花的势头。
日本使团经过徐州的时候,也就是利国监所在。他们看到的就是一副完全超出了他们大脑天际的画面——一股股浓烟直冲到天上,远远的望过去,日本人都以为是有妖魔降世。
利国监,赵宋有数的冶铁基地之一。现在这里光是冶坑就超过了五十数。
哪怕技术还十分的落后。可质量不够数量凑。这里绝对是当今世界上最最顶级的冶铁锻造中心之一。
五十多处冶坑,每处冶坑都在百人朝上,过半为大户掌控,所产铁料三中取一上交。
这税率较之先前着实升高不少,因为之所以冶坑所产铁料运销都是有官府统一安排。可现在其余下的铁料是由矿主自行贩卖,利润大增。故而税率水涨船高,他们也无话可说。
可着极限设置税率,这本身就是赵宋的老传统么。
利国监每年岁入铁料可超五百万斤,远远超过了先前最是鼎盛的神宗朝时。
这是因为利国监现在监查严格,往日里的潜规则——瞒报漏税——荡然无存。而官府对剩余铁料的放宽,也让冶坑户主的生产动力大大升高。
整个利国监各冶坑的从业人员数额都在普遍上升,内中被官府直接掌控的一些冶坑,采矿伐炭人数都能超过五百人丁。
这儿本就是赵宋的四大炼铁基地之一,现在它的实际地位是有些在下降,可规模却越发庞大。
就是因为赵构的推动。虽然他无能力去跨越式的开发矿产,但转手推动一下宋朝的冶铁业却也是轻而易举的。
毕竟这东西是有利可图的,只需要朝廷松一松口,有的是人愿意出巨资来经营铁矿。
而徐州更是因为铁料市场的兴起而直接触发了其锻造业的蓬勃发展。
别的都不说,有了铁料后,只是去打造铁锅、菜刀、铁剪,那都是有多少就能卖出去多少。
成船的铁器沿着运河被送到了大江南北,或是在中原销售,或是被出口到日本、南洋,乃至是遥远的天竺、天方,铁锅等器物绝对是眼下贸易的抢手货。
这就使得徐州境内的锻造工坊扎堆,其有限的河段(泗水)两侧更是汇聚了一座座工坊,一辆辆水车耸立。配合着这些工坊的工匠,以及水陆间往来不绝的客商和那一船船的货物,可不就有一股无言的伟力叫日本上下都为之禁喏。
如果这些工坊是日本的……?
从徐州到瓜洲渡的一路上,藤原忠通不止一次的这样想,整个日本使团上下也都不止一人的如此遐想过。
如果这些工坊是日本的,那该多美啊。
宋人只是区区一个利国监的产铁就甩了日本十条街。 ↑返回顶部↑
长江北岸,瓜洲渡里,一群个头矮小的小鬼子望着与自己来时已经大变了模样的长江两岸,一个个咂舌不已。
虽然他们早就听说了宋人善用水力,无分公私州县,皆大起水车。但先前来到时候正值冬季,江边的水车早已经停下。没奈何,小冰河时期天寒地冻,即便是宽阔激流的长江都免不了冰封的下场,更别说其他了。
那水车尽皆立于岸畔,彼处冰层最厚,亦是最早结冻,别说小鬼子来的忒晚,那便是再早俩月那也无能看到水车在转动,江畔水岸一座座作坊工坊热闹的沸反盈天。
但是现在,这些人一路沿着东南的官道下淮南,彼时冰雪消融,水车复动,一家家昔日冷清的工坊现如今再度热闹了起来,那一种迥然有别城池市井的蓬勃动力,叫日本使团上下全都震动。
这是日本之人所没有见到的一种力量。
他们那里也有各种各类的工坊,所属不一,大小也不一。但他们从没有见过这么多这么密集的工坊。
将一座座工坊隐藏在庄园内,再强大的一股力量被无形中分割的七零八碎。封建农业时代的日本是不可能诞生出‘工业’的。
哪怕这‘工业’是初级的不能再初级了。
而在大宋呢,工坊虽然还不能随眼可见,可水力、风力、畜力驱动的器械却已经有点遍地开花的势头。
日本使团经过徐州的时候,也就是利国监所在。他们看到的就是一副完全超出了他们大脑天际的画面——一股股浓烟直冲到天上,远远的望过去,日本人都以为是有妖魔降世。
利国监,赵宋有数的冶铁基地之一。现在这里光是冶坑就超过了五十数。
哪怕技术还十分的落后。可质量不够数量凑。这里绝对是当今世界上最最顶级的冶铁锻造中心之一。
五十多处冶坑,每处冶坑都在百人朝上,过半为大户掌控,所产铁料三中取一上交。
这税率较之先前着实升高不少,因为之所以冶坑所产铁料运销都是有官府统一安排。可现在其余下的铁料是由矿主自行贩卖,利润大增。故而税率水涨船高,他们也无话可说。
可着极限设置税率,这本身就是赵宋的老传统么。
利国监每年岁入铁料可超五百万斤,远远超过了先前最是鼎盛的神宗朝时。
这是因为利国监现在监查严格,往日里的潜规则——瞒报漏税——荡然无存。而官府对剩余铁料的放宽,也让冶坑户主的生产动力大大升高。
整个利国监各冶坑的从业人员数额都在普遍上升,内中被官府直接掌控的一些冶坑,采矿伐炭人数都能超过五百人丁。
这儿本就是赵宋的四大炼铁基地之一,现在它的实际地位是有些在下降,可规模却越发庞大。
就是因为赵构的推动。虽然他无能力去跨越式的开发矿产,但转手推动一下宋朝的冶铁业却也是轻而易举的。
毕竟这东西是有利可图的,只需要朝廷松一松口,有的是人愿意出巨资来经营铁矿。
而徐州更是因为铁料市场的兴起而直接触发了其锻造业的蓬勃发展。
别的都不说,有了铁料后,只是去打造铁锅、菜刀、铁剪,那都是有多少就能卖出去多少。
成船的铁器沿着运河被送到了大江南北,或是在中原销售,或是被出口到日本、南洋,乃至是遥远的天竺、天方,铁锅等器物绝对是眼下贸易的抢手货。
这就使得徐州境内的锻造工坊扎堆,其有限的河段(泗水)两侧更是汇聚了一座座工坊,一辆辆水车耸立。配合着这些工坊的工匠,以及水陆间往来不绝的客商和那一船船的货物,可不就有一股无言的伟力叫日本上下都为之禁喏。
如果这些工坊是日本的……?
从徐州到瓜洲渡的一路上,藤原忠通不止一次的这样想,整个日本使团上下也都不止一人的如此遐想过。
如果这些工坊是日本的,那该多美啊。
宋人只是区区一个利国监的产铁就甩了日本十条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