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银币(1 / 2)
“这是个啥东西?”
奉天殿中,臣子们满眼新奇的看着朱允熥手中之物。
老爷子站在御阶上,身子微微向前,仔细的看着孙子手里那圆形,银光灿灿的物件,纳闷的发问。
慢慢的,老爷子似乎看清楚了,朱允熥手中那枚小小的,制造精美的物件上,雕刻的画像,似乎就是他自己。
“皇爷爷,这是朱大.............”朱允熥赶紧开口,笑道,“这是孙儿让工部铸造的,大明银币,洪武通宝!”
说着,捧着银币走到老爷子身前,继续笑道,“您看,这银币的背面是洪武通宝四个字,中间雕龙。这正面...........”
说到此处,把银币反转。
老爷子惊呼,“呀,这真是咱呀?咋把咱头像刻上去了?”
银币的正面,正是老爷子的头部肖像,头上上还有一行小字,洪武二十六年,大明工部等等。
“大明的银币,自然是你用您的像!”朱允熥笑道,“这银币是能流传千古的东西,您的肖像刻上去,一是彰显国威,二是让百姓有机会一睹圣颜,三嘛!”说着,朱允熥顿了顿,继续笑道,“百姓花钱挣钱的时候,一看着您老的肖像,就会想,多亏洪武老皇爷,让百姓过上了太平日子!”
“呵呵!”老爷子咧嘴大笑,真真见牙不见眼。
“孙儿没请旨,直接让工部铸了样品,皇爷爷恕罪!”朱允熥又笑道。
“这有啥罪的!大孙这是给咱长脸呢!”老爷子把银币拿在手里,翻来覆去的看,爱不释手。不过,随即老爷子皱下眉,“好好的银子,弄成这样干啥。工部造币,既要弄模具,又要准备人手的。”
古代造币,可不只是造那么简单。造币所用的花费,甚至超过了钱币本身的价值。
“这样利于流通,也方便兑换,又统一了度量衡!!”朱允熥笑道,“咱们国库的银子都是九九成纯银,可是民间的就没这么纯。朝廷收银子上来,还要在经过冶炼,如此一来,耗费不小!”
“而且因为各地的银子成色不同,兑换的标准也不统一。做成银币,无论是民间还是朝廷,都能得利!”
“现在看,造币是花费一些。可是从长远看,光是每年的火耗,朝廷就省下一大笔!”
“再者,有了银币,百姓用铜钱兑换的时候,就不用任凭黑心的商人和官吏盘剥。况且,银币比铜钱体积小,便于携带,官商用着都方便,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老爷子默默的琢磨一会,扭头对户部尚书傅友文说道,“听着,似乎是这么个理儿!”
傅友文把目光从银币上收回,作为执掌大明财政的大管家,他如何看不出这银币的好处?更如何不知道民间铜钱和银子兑换的弊端?
“殿下所言甚是,有了此物不但方便流通,而且朝廷得利的同时,还省去了重新冶炼,称重的环节。于国于民,大有裨益!”
说着,傅友文郑重下跪,肃然叩拜。
“你这是干啥?”老爷子不解的问道。
“臣,为大明圣德之君叩拜!”傅友文正色道,“陛下,古往今来,不是没有人看到钱币的弊端。乃是这事,关系匪浅,轻易不敢妄动。”
“历朝历代皆有钱荒,若钱荒怎能国富民强?殿下此举,乃是大明千秋万代兴国之策,仅此一项德政就远超前人。”
“殿下泽被苍生,洪武通宝必为万民铭记,史书称道。臣之拜,乃是替天下百姓士人,拜我大明意气风发,不畏艰险之储君!”
与此同时,殿中群臣叩拜,“皇太孙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若论民生经济,殿中的大臣们能甩朱允熥几条街。此物一出,他们就看出了其中的好处。而在好处背后,是朱允熥通过银币,改善了钱币的弊政,使得银钱的汇率稳定下来,百姓不再有盘剥之害。
“行了,行了!”老爷子挥手笑道,“他还小,当不得如此夸赞!”说着,再看看银币,又对其他臣子说道,“你们也说说,说说好处!”
群臣自然是马屁如潮,纷纷赞颂。 ↑返回顶部↑
奉天殿中,臣子们满眼新奇的看着朱允熥手中之物。
老爷子站在御阶上,身子微微向前,仔细的看着孙子手里那圆形,银光灿灿的物件,纳闷的发问。
慢慢的,老爷子似乎看清楚了,朱允熥手中那枚小小的,制造精美的物件上,雕刻的画像,似乎就是他自己。
“皇爷爷,这是朱大.............”朱允熥赶紧开口,笑道,“这是孙儿让工部铸造的,大明银币,洪武通宝!”
说着,捧着银币走到老爷子身前,继续笑道,“您看,这银币的背面是洪武通宝四个字,中间雕龙。这正面...........”
说到此处,把银币反转。
老爷子惊呼,“呀,这真是咱呀?咋把咱头像刻上去了?”
银币的正面,正是老爷子的头部肖像,头上上还有一行小字,洪武二十六年,大明工部等等。
“大明的银币,自然是你用您的像!”朱允熥笑道,“这银币是能流传千古的东西,您的肖像刻上去,一是彰显国威,二是让百姓有机会一睹圣颜,三嘛!”说着,朱允熥顿了顿,继续笑道,“百姓花钱挣钱的时候,一看着您老的肖像,就会想,多亏洪武老皇爷,让百姓过上了太平日子!”
“呵呵!”老爷子咧嘴大笑,真真见牙不见眼。
“孙儿没请旨,直接让工部铸了样品,皇爷爷恕罪!”朱允熥又笑道。
“这有啥罪的!大孙这是给咱长脸呢!”老爷子把银币拿在手里,翻来覆去的看,爱不释手。不过,随即老爷子皱下眉,“好好的银子,弄成这样干啥。工部造币,既要弄模具,又要准备人手的。”
古代造币,可不只是造那么简单。造币所用的花费,甚至超过了钱币本身的价值。
“这样利于流通,也方便兑换,又统一了度量衡!!”朱允熥笑道,“咱们国库的银子都是九九成纯银,可是民间的就没这么纯。朝廷收银子上来,还要在经过冶炼,如此一来,耗费不小!”
“而且因为各地的银子成色不同,兑换的标准也不统一。做成银币,无论是民间还是朝廷,都能得利!”
“现在看,造币是花费一些。可是从长远看,光是每年的火耗,朝廷就省下一大笔!”
“再者,有了银币,百姓用铜钱兑换的时候,就不用任凭黑心的商人和官吏盘剥。况且,银币比铜钱体积小,便于携带,官商用着都方便,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老爷子默默的琢磨一会,扭头对户部尚书傅友文说道,“听着,似乎是这么个理儿!”
傅友文把目光从银币上收回,作为执掌大明财政的大管家,他如何看不出这银币的好处?更如何不知道民间铜钱和银子兑换的弊端?
“殿下所言甚是,有了此物不但方便流通,而且朝廷得利的同时,还省去了重新冶炼,称重的环节。于国于民,大有裨益!”
说着,傅友文郑重下跪,肃然叩拜。
“你这是干啥?”老爷子不解的问道。
“臣,为大明圣德之君叩拜!”傅友文正色道,“陛下,古往今来,不是没有人看到钱币的弊端。乃是这事,关系匪浅,轻易不敢妄动。”
“历朝历代皆有钱荒,若钱荒怎能国富民强?殿下此举,乃是大明千秋万代兴国之策,仅此一项德政就远超前人。”
“殿下泽被苍生,洪武通宝必为万民铭记,史书称道。臣之拜,乃是替天下百姓士人,拜我大明意气风发,不畏艰险之储君!”
与此同时,殿中群臣叩拜,“皇太孙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若论民生经济,殿中的大臣们能甩朱允熥几条街。此物一出,他们就看出了其中的好处。而在好处背后,是朱允熥通过银币,改善了钱币的弊政,使得银钱的汇率稳定下来,百姓不再有盘剥之害。
“行了,行了!”老爷子挥手笑道,“他还小,当不得如此夸赞!”说着,再看看银币,又对其他臣子说道,“你们也说说,说说好处!”
群臣自然是马屁如潮,纷纷赞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