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国公主登基了 第156节(2 / 4)
她遇到了李素节,对她说:“公主和我都说你行,你愿意行给我们看吗?”
而她说:“我可以。”
时至今日,她已经忘记总说不行的那段时光了。她不再考虑可不可以、行不行,她只会想,怎样可以、怎样才行。
于是现在,当昭昧和李素节都看过她的方案,她们碰过目光,一同对她说:“没问题。”
第138章
新的制度必然遭到新的阻拦, 但无论男臣如何视作固执己见、刚愎自用,昭昧一意推行,终究将制度全部付诸实施。然而, 朝中遭遇的阻力只是前菜,真正艰难的是落实到各州郡县。
无论某些思想如何根深蒂固,一旦关系到切身利益, 百姓实则最善于适应新的环境,反而是士大夫阶层最为顽固, 昔日口口声声为民着想,此刻却个顶个的要和百姓作对,其理由实则充分,此政策的推行事实上也的确是朝廷在以财力支撑,来交换也许未来几十年内都难见成效的收益。
但是,垦荒、修路, 哪个又不是以短期投资来交换长远利益?独独此项, 将从前未有人关注的事宜亮在所有人面前, 倒好似掀了他们的遮羞布。
昭昧亦未打算短期内强行扭转现状,给予五年过渡时限,随后将由吏部视人口与土地分配制定考课标准。
即使如此,仍引起世家大族强烈不满。与许多士子忧心国情而试图进谏的赤诚不同,比起土地之利,世家更为关切的是构建在土地制度上的女户制度。
前世虽有授女子露田之例, 永业田却是开天辟地的头一遭, 这才是直接冲击了世家最引以为傲的宗族统治,直接撼动了他们的传承根基。
为此, 前番联系时并未给予积极回应的许多人,此番都前来赴宴, 武三脸上情不自禁地带上笑容,即便崔廊中几次不至,也未能影响他的好心情。
然而,当所有人坐定,他清点人数,又皱起了眉头,揪住幕僚质问:“怎么有几个之前谈得好好的人今儿个没有来?”
幕僚正为这宾客满堂感到兴奋,逡巡一周才察觉问题,脑子一转,不禁道:“那几人……莫不是家里有人入宫的?”
他这样一说,武三、反应过来,冷笑:“是了!家里有人入宫就能飞黄腾达了,恐怕是想着从陛下肚子里钻出个自家的种吧!”
当初崔廊中是个什么立场,武三已经看得分明,这会儿他逃了也不算意外,可这几个人不出现,他却着实气恼,开宴后不久,先客套寒暄,接着便直白地表达不满,又向座中一人发出质疑:“听闻何太史亦有子入宫,今日为何又前来赴宴?”
何太史道:“我虽有子入宫,却也有子死于乱事。”
此话正戳中武三心坎,他顿时悲从中来:“正是如此。我与兄弟同胞而出,如影随形六十年,如今却因陛下识人不清,为几个贱人,致我兄弟惨死!”
此言一出,武三越发愤愤不平,而在座诸位均与人有怨,要么亲友死于“乱事”,要么长久以来积怨渐深,总之纷纷附和,恨不能同仇敌忾。
但情绪的发泄没有很久,便有人提出了问题的关键——他们再生气又能怎样?陛下能够如此肆无忌惮,便因为兵权握在她的手里,那些皆是与她同经战乱的亲兵,关系非同一般,轻易不能挑拨,而他们,没有兵权,单单在这里哭天抢地,能解决什么问题?
“那她也只是个女子。”武三道:“是女子,就有逃不过的弱点。”
若不是武三这样说了,旁人几乎都要忘记她是个女子,或者说,他们已经习惯不把做出这些事的人视作女子。可当他们再问有何弱点,武三却卖起了关子,怎样也不肯明说。
宴会结束,赴宴者三三两两离去,有素来关系亲近的结伴而行,悄悄提起此事,忍不住道:“武三竟是如此意气之人。”很快又说:“不过也是,这些年来,就从来没见他们兄弟二人分开过,武四一死,他只怕要肝肠寸断了。”
“哼。”旁边官员乙道:“他要是只想复仇,又与干我们什么事,做什么非要把我们拉进这潭浑水。”
官员甲有所醒悟:“是了,武三怕还是有旁的心思。”
“不然呢,他看起来像是只为了给兄弟复仇?他想做的事情可大了!”
“原来如此——不对啊,”官员甲忽然道:“你既然当这是浑水,怎么不直接捅到陛下那里去?到时候又是大功一件。”
官员乙哼哼两声,没有明说,心里却想得清楚。陛下登基才十年,已经把大昭搅得乌烟瘴气,他跟着受了不少罪,还有更多人积怨颇深,这不,都能聚在一起吃饭了。迟早有那么一天,不是武三出头,也是别人出头,到那时,陛下若真出了个三长两短,武三是昭昧的舅舅、武缉熙的亲哥哥,是在世人里和陛下关系最近的人,自然成了那个名正言顺的朝廷主事人。这会儿局势还不明朗呢,他做什么出头鸟。
只是,想想陛下手里的军队,个顶个的骁勇,他心里也犯怵,想到武三那信誓旦旦的模样,不禁泛起嘀咕,不知陛下必然会有的弱点到底是什么,但又一想,似乎身为女子,本就该是个弱点了。
许多人也是这样想的,甚至不限于中原,即使北域民风剽悍,女子强壮健勇,亦不能掩盖其背后女子为物而男为物主的真相。因而,当萧太后以太后之身摄政,同样要面对名不正言不顺带来的诋毁,当皇帝年纪见长,还要面临正统不断倾斜而来的压力。 ↑返回顶部↑
而她说:“我可以。”
时至今日,她已经忘记总说不行的那段时光了。她不再考虑可不可以、行不行,她只会想,怎样可以、怎样才行。
于是现在,当昭昧和李素节都看过她的方案,她们碰过目光,一同对她说:“没问题。”
第138章
新的制度必然遭到新的阻拦, 但无论男臣如何视作固执己见、刚愎自用,昭昧一意推行,终究将制度全部付诸实施。然而, 朝中遭遇的阻力只是前菜,真正艰难的是落实到各州郡县。
无论某些思想如何根深蒂固,一旦关系到切身利益, 百姓实则最善于适应新的环境,反而是士大夫阶层最为顽固, 昔日口口声声为民着想,此刻却个顶个的要和百姓作对,其理由实则充分,此政策的推行事实上也的确是朝廷在以财力支撑,来交换也许未来几十年内都难见成效的收益。
但是,垦荒、修路, 哪个又不是以短期投资来交换长远利益?独独此项, 将从前未有人关注的事宜亮在所有人面前, 倒好似掀了他们的遮羞布。
昭昧亦未打算短期内强行扭转现状,给予五年过渡时限,随后将由吏部视人口与土地分配制定考课标准。
即使如此,仍引起世家大族强烈不满。与许多士子忧心国情而试图进谏的赤诚不同,比起土地之利,世家更为关切的是构建在土地制度上的女户制度。
前世虽有授女子露田之例, 永业田却是开天辟地的头一遭, 这才是直接冲击了世家最引以为傲的宗族统治,直接撼动了他们的传承根基。
为此, 前番联系时并未给予积极回应的许多人,此番都前来赴宴, 武三脸上情不自禁地带上笑容,即便崔廊中几次不至,也未能影响他的好心情。
然而,当所有人坐定,他清点人数,又皱起了眉头,揪住幕僚质问:“怎么有几个之前谈得好好的人今儿个没有来?”
幕僚正为这宾客满堂感到兴奋,逡巡一周才察觉问题,脑子一转,不禁道:“那几人……莫不是家里有人入宫的?”
他这样一说,武三、反应过来,冷笑:“是了!家里有人入宫就能飞黄腾达了,恐怕是想着从陛下肚子里钻出个自家的种吧!”
当初崔廊中是个什么立场,武三已经看得分明,这会儿他逃了也不算意外,可这几个人不出现,他却着实气恼,开宴后不久,先客套寒暄,接着便直白地表达不满,又向座中一人发出质疑:“听闻何太史亦有子入宫,今日为何又前来赴宴?”
何太史道:“我虽有子入宫,却也有子死于乱事。”
此话正戳中武三心坎,他顿时悲从中来:“正是如此。我与兄弟同胞而出,如影随形六十年,如今却因陛下识人不清,为几个贱人,致我兄弟惨死!”
此言一出,武三越发愤愤不平,而在座诸位均与人有怨,要么亲友死于“乱事”,要么长久以来积怨渐深,总之纷纷附和,恨不能同仇敌忾。
但情绪的发泄没有很久,便有人提出了问题的关键——他们再生气又能怎样?陛下能够如此肆无忌惮,便因为兵权握在她的手里,那些皆是与她同经战乱的亲兵,关系非同一般,轻易不能挑拨,而他们,没有兵权,单单在这里哭天抢地,能解决什么问题?
“那她也只是个女子。”武三道:“是女子,就有逃不过的弱点。”
若不是武三这样说了,旁人几乎都要忘记她是个女子,或者说,他们已经习惯不把做出这些事的人视作女子。可当他们再问有何弱点,武三却卖起了关子,怎样也不肯明说。
宴会结束,赴宴者三三两两离去,有素来关系亲近的结伴而行,悄悄提起此事,忍不住道:“武三竟是如此意气之人。”很快又说:“不过也是,这些年来,就从来没见他们兄弟二人分开过,武四一死,他只怕要肝肠寸断了。”
“哼。”旁边官员乙道:“他要是只想复仇,又与干我们什么事,做什么非要把我们拉进这潭浑水。”
官员甲有所醒悟:“是了,武三怕还是有旁的心思。”
“不然呢,他看起来像是只为了给兄弟复仇?他想做的事情可大了!”
“原来如此——不对啊,”官员甲忽然道:“你既然当这是浑水,怎么不直接捅到陛下那里去?到时候又是大功一件。”
官员乙哼哼两声,没有明说,心里却想得清楚。陛下登基才十年,已经把大昭搅得乌烟瘴气,他跟着受了不少罪,还有更多人积怨颇深,这不,都能聚在一起吃饭了。迟早有那么一天,不是武三出头,也是别人出头,到那时,陛下若真出了个三长两短,武三是昭昧的舅舅、武缉熙的亲哥哥,是在世人里和陛下关系最近的人,自然成了那个名正言顺的朝廷主事人。这会儿局势还不明朗呢,他做什么出头鸟。
只是,想想陛下手里的军队,个顶个的骁勇,他心里也犯怵,想到武三那信誓旦旦的模样,不禁泛起嘀咕,不知陛下必然会有的弱点到底是什么,但又一想,似乎身为女子,本就该是个弱点了。
许多人也是这样想的,甚至不限于中原,即使北域民风剽悍,女子强壮健勇,亦不能掩盖其背后女子为物而男为物主的真相。因而,当萧太后以太后之身摄政,同样要面对名不正言不顺带来的诋毁,当皇帝年纪见长,还要面临正统不断倾斜而来的压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