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供销社主任 第33节(1 / 4)
第35章
姚昌盛实在找不到拒绝的理由, 最后只好不情不愿答应了她们的请求,他这关是勉强过去了,生产队其他人可就没这么好说话了。
要知道生产队百分之八十的岗位全部都是男性,他们的本领都是跟上一辈学的, 耳濡目染, 捕鱼的本事学到了,老一辈常挂在嘴边的女子不能上船的规矩自然也记在心里, 想改变他们的想法太不容易了, 这样来看,对他们来说很不利。
姚昌盛虽然是生产队的队长, 但生产队的日常事务并不是他一个人就能做主的, 要充分参考队员们的意见。
姚海芸担心开会时生产队会把这个决议给否了,想了想, 给姚家华出主意,“你等会儿去找冬珍婶子,她是妇女队长, 让她给你们做主, 先给她戴高帽, 把她夸一番,然后再跟她说现在高考停了,你们作为有知识有文化的女青年不想一直待在家织鱼网, 也想跟男生一样去海上捕鱼,让她帮你们争取, 有了她的支持, 会顺利很多。”
“公社那边, 我会帮你们拉到票。”
姚家华三人认真听完点了点头,“好, 我们现在就去。”
姚海芸送她们出了门,回来就看到姚昌盛倚靠门边看着她,语气埋怨,“你出的好主意啊,这下我难办了。”
“难办什么,这明明是给生产队创收的好机会。”
姚海芸走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爸,你的那些旧思想真的应该改改了,你真觉得女人上船会给船带来坏运气吗?平时我们冬天出去钓鱼,我是个女生,也没见比你们男的少钓多少啊,有时候比你们钓得还多!”
姚昌盛知道他说一句姚海芸有三句等着他,没说话,看了她一眼,无声叹了口气。
姚海芸答应了要帮她们说服公社领导,第二天便在上班前找到了姚国新,跟他说了下姚家华等人想要去海上捕鱼的想法。
生产队受公社领导,只要姚国新同意了,她们能增加很多胜算。
姚国新听完沉思了半分钟,他也出生在南营岛,自小就在听家人说这些规矩,后来上了学学习了文化和科学知识,便知道这些规矩有多么的不合理。
经姚海芸一提,姚国新没什么犹豫就答应了,“现在男女平等,不让女人上船捕鱼确实属于封建迷信,你放心,开会的时候我会好好跟他们说的。”
“行,谢谢姚主任,这件事就劳烦您多费心了。”
姚海芸站起身,“供销社还有事,那我就先走了。”
她是赶在上班时间来的,不能离岗太久。
每年海带收获季这个时候,供销社各种事情很多,加上现在文.革开始了,进出货的价格以及海鲜的收购价以65年的价格为主,导致采购部和门市部怨声载道,货物采购和运输的过程也比过去要复杂,同样每天要盖的章要签的字更多了。
海米的收购价这几年一直在上升,今年突然停在了三块六一斤,渔民对此表示不满,觉得今年也应该涨价,毕竟制作海米的原材料虾从1963年开始就涨到了一块钱一斤,而三到四斤的虾才能制作成一斤的海米。
从虾到海米,中间还有他们的制作过程,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现在的价格很显然让海米变成了亏本的生意。
姚海芸没办法,只能一遍遍解释这是国家规定的价格,不是她个人能做决定的,但同时她心里也清楚,今年只是开始,往后几年海米大概率一直是这个价格不会变了。
姚家华这边,有了她的提点,她们很快劝服了潘冬珍在会议上为她们说话,又有姚国新的支持,因而即使生产队不少人反对,经过商讨,这项决议最后还是通过了。
姚家华等人也顺利成为海上生产队的一员,等到海带收获季一过,她们就可以跟随生产队去学习驾船和捕鱼技巧,在大海上工作歇息。
这件事给岛上其他女孩子也开了个好头,如果想参与到海上捕鱼工作,随时可以申请。
随着天气越来越热,岛上的海带收获也接近尾声,姚昌盛无论如何都想设宴款待今年来帮忙的军人,百般劝说,孟长乐还是不同意,当天趁着他们不备提前收队回了要塞区,等姚昌盛发现,人已经走完了。
自从上次发生了陆文修的事情,之后的一个月,姚海芸很少再跟着马兰英去送甜汤,跟董晔书的联系也仅限于书信,等他回到营地以后,又是一个周日,两人再次约好了见面。
不过这回不是钓鱼了,而是去划船,姚海芸提前跟生产队借了船,因为她平时也经常划船去钓鱼,加上现在已经过了海带收获季,生产队对船的使用频率不高,保管员二话没说就借了。
这个时间海上没什么人了,姚海芸觉得这是一个聊天的好机会,可以更好的了解董晔书的性情。
第36章 ↑返回顶部↑
姚昌盛实在找不到拒绝的理由, 最后只好不情不愿答应了她们的请求,他这关是勉强过去了,生产队其他人可就没这么好说话了。
要知道生产队百分之八十的岗位全部都是男性,他们的本领都是跟上一辈学的, 耳濡目染, 捕鱼的本事学到了,老一辈常挂在嘴边的女子不能上船的规矩自然也记在心里, 想改变他们的想法太不容易了, 这样来看,对他们来说很不利。
姚昌盛虽然是生产队的队长, 但生产队的日常事务并不是他一个人就能做主的, 要充分参考队员们的意见。
姚海芸担心开会时生产队会把这个决议给否了,想了想, 给姚家华出主意,“你等会儿去找冬珍婶子,她是妇女队长, 让她给你们做主, 先给她戴高帽, 把她夸一番,然后再跟她说现在高考停了,你们作为有知识有文化的女青年不想一直待在家织鱼网, 也想跟男生一样去海上捕鱼,让她帮你们争取, 有了她的支持, 会顺利很多。”
“公社那边, 我会帮你们拉到票。”
姚家华三人认真听完点了点头,“好, 我们现在就去。”
姚海芸送她们出了门,回来就看到姚昌盛倚靠门边看着她,语气埋怨,“你出的好主意啊,这下我难办了。”
“难办什么,这明明是给生产队创收的好机会。”
姚海芸走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爸,你的那些旧思想真的应该改改了,你真觉得女人上船会给船带来坏运气吗?平时我们冬天出去钓鱼,我是个女生,也没见比你们男的少钓多少啊,有时候比你们钓得还多!”
姚昌盛知道他说一句姚海芸有三句等着他,没说话,看了她一眼,无声叹了口气。
姚海芸答应了要帮她们说服公社领导,第二天便在上班前找到了姚国新,跟他说了下姚家华等人想要去海上捕鱼的想法。
生产队受公社领导,只要姚国新同意了,她们能增加很多胜算。
姚国新听完沉思了半分钟,他也出生在南营岛,自小就在听家人说这些规矩,后来上了学学习了文化和科学知识,便知道这些规矩有多么的不合理。
经姚海芸一提,姚国新没什么犹豫就答应了,“现在男女平等,不让女人上船捕鱼确实属于封建迷信,你放心,开会的时候我会好好跟他们说的。”
“行,谢谢姚主任,这件事就劳烦您多费心了。”
姚海芸站起身,“供销社还有事,那我就先走了。”
她是赶在上班时间来的,不能离岗太久。
每年海带收获季这个时候,供销社各种事情很多,加上现在文.革开始了,进出货的价格以及海鲜的收购价以65年的价格为主,导致采购部和门市部怨声载道,货物采购和运输的过程也比过去要复杂,同样每天要盖的章要签的字更多了。
海米的收购价这几年一直在上升,今年突然停在了三块六一斤,渔民对此表示不满,觉得今年也应该涨价,毕竟制作海米的原材料虾从1963年开始就涨到了一块钱一斤,而三到四斤的虾才能制作成一斤的海米。
从虾到海米,中间还有他们的制作过程,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现在的价格很显然让海米变成了亏本的生意。
姚海芸没办法,只能一遍遍解释这是国家规定的价格,不是她个人能做决定的,但同时她心里也清楚,今年只是开始,往后几年海米大概率一直是这个价格不会变了。
姚家华这边,有了她的提点,她们很快劝服了潘冬珍在会议上为她们说话,又有姚国新的支持,因而即使生产队不少人反对,经过商讨,这项决议最后还是通过了。
姚家华等人也顺利成为海上生产队的一员,等到海带收获季一过,她们就可以跟随生产队去学习驾船和捕鱼技巧,在大海上工作歇息。
这件事给岛上其他女孩子也开了个好头,如果想参与到海上捕鱼工作,随时可以申请。
随着天气越来越热,岛上的海带收获也接近尾声,姚昌盛无论如何都想设宴款待今年来帮忙的军人,百般劝说,孟长乐还是不同意,当天趁着他们不备提前收队回了要塞区,等姚昌盛发现,人已经走完了。
自从上次发生了陆文修的事情,之后的一个月,姚海芸很少再跟着马兰英去送甜汤,跟董晔书的联系也仅限于书信,等他回到营地以后,又是一个周日,两人再次约好了见面。
不过这回不是钓鱼了,而是去划船,姚海芸提前跟生产队借了船,因为她平时也经常划船去钓鱼,加上现在已经过了海带收获季,生产队对船的使用频率不高,保管员二话没说就借了。
这个时间海上没什么人了,姚海芸觉得这是一个聊天的好机会,可以更好的了解董晔书的性情。
第36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