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台 第159节(2 / 4)
萧昱不以为意地笑着,“昏君又如何,可惜要连累你洗不清妖后的骂名了。”
魏云卿摇摇头,神情愁苦,他们夫妻一体,早就荣辱与共了,“陛下杀的人越多,我越是洗不清,他们都会觉得陛下是为了我才大开杀戒的。”
萧昱眼神一动,突然无比郑重的问她,“卿卿,如果我不是皇帝了,你还愿意跟着我吗?”
“你怎么又说这样的话。”魏云卿捂着他的嘴,“我跟你说过,我不是因为权势富贵才做皇后。因为你是皇帝,我才做皇后,如果你不是皇帝,我就做你的妻子,我不在乎身份地位,我只是想跟你在一起。”
萧昱喉头一动,微微有些鼻涩,他又问道:“卿卿,我问你,如果局势复杂难解,就像玉连环一样,你会如何做?”
魏云卿吸吸鼻子,认真道:“《战国策》记载,秦使入齐,献玉连环,群臣无人可解,君王后以锤击玉连环,玉石俱碎,连环可解。”
语音落,萧昱陷入了久久的沉默,半晌之后,才叹息出声。
“那就玉石俱碎吧。”
第128章 清算
各地叛乱不断, 朝廷四处平叛,与此同时,废后之声也愈发高涨。
民间对帝后的诽谤之声也越来越多,很多不明所以的百姓, 也纷纷传谣天子昏庸暴虐, 皇后狐媚惑主,抨击帝后。
改革, 不仅仅有来自既得利益者的压力, 更多的, 还有早已被驯化的百姓的压力。
这些世家都已各自经营了几十上百年,百姓对世家垄断官职, 享有特权的事情早已习以为常。
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苦难,是因为被这些享有特权的世家在吸血, 百姓只会恨自己不是门阀,不是那些拥有特权的世家。
所以某种程度上,这些穷怕了, 做梦自己翻身成为特权阶级后, 就可以利用这套门阀政治的规则去压迫比自己更弱小的人,而不是消灭这些世家门阀的无知百姓, 也是门阀政治的另一类拥趸者。
当初,建安令就曾审过一桩公案, 一个姓马的贫寒百姓,因侥幸结交权贵,得以仕进为官, 一朝得势, 便为非作歹,还欲强娶姨母的女儿为妾, 姨母不许,这马氏子就告到了建安县令处。
县令说姨母之女可以为妻,不可为妾。这马氏子犹不服气,认为父亲和自己都已入仕为官,家族门户已成,而姨家犹是寒贱,可以做妾。
县令被其无赖行径惹怒,将其斥责一顿后,就撵走了。
所以,小人得志的百姓,对门阀政治的拥趸,不亚于高高在上的世家。
而真正为了国家长远考虑的天子,因为科举改革是古往今来从未出现过的制度,它太过超前,以至于无法从历史中寻找经验。
世家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反对科举,百姓不理解科举,所以都对他持怀疑的态度。
加上舆论都掌握在世家门阀手里,他们稍微一煽风点火,把白的描成黑的,这些只会宣泄附和的百姓,就会是跳出来反对的最激烈的那一批。
以至于真正想做事的人,总是受制于巨大的舆论压力,无法改革成功,最后落得满身污名。
萧昱不在乎,这是必然的过程,治理这样一个大国,哪怕是一丁点儿的变动,都是要流血的。
百姓愚昧,不是他们的错,他们的愚昧,恰恰是他这上位者的失职。
他对这些门阀世家打击的太晚了。
士族为了阻止底层上升,早已垄断了百姓接受教育的机会,垄断了百家典籍的解释权。
底层的百姓大部分没有读过书,不识几个字,他们愚昧无知,容易被煽动情绪,却没有分辨的能力。
不能让他的子民普遍接受良好的教育,是他这君主的错。
无有怨言。 ↑返回顶部↑
魏云卿摇摇头,神情愁苦,他们夫妻一体,早就荣辱与共了,“陛下杀的人越多,我越是洗不清,他们都会觉得陛下是为了我才大开杀戒的。”
萧昱眼神一动,突然无比郑重的问她,“卿卿,如果我不是皇帝了,你还愿意跟着我吗?”
“你怎么又说这样的话。”魏云卿捂着他的嘴,“我跟你说过,我不是因为权势富贵才做皇后。因为你是皇帝,我才做皇后,如果你不是皇帝,我就做你的妻子,我不在乎身份地位,我只是想跟你在一起。”
萧昱喉头一动,微微有些鼻涩,他又问道:“卿卿,我问你,如果局势复杂难解,就像玉连环一样,你会如何做?”
魏云卿吸吸鼻子,认真道:“《战国策》记载,秦使入齐,献玉连环,群臣无人可解,君王后以锤击玉连环,玉石俱碎,连环可解。”
语音落,萧昱陷入了久久的沉默,半晌之后,才叹息出声。
“那就玉石俱碎吧。”
第128章 清算
各地叛乱不断, 朝廷四处平叛,与此同时,废后之声也愈发高涨。
民间对帝后的诽谤之声也越来越多,很多不明所以的百姓, 也纷纷传谣天子昏庸暴虐, 皇后狐媚惑主,抨击帝后。
改革, 不仅仅有来自既得利益者的压力, 更多的, 还有早已被驯化的百姓的压力。
这些世家都已各自经营了几十上百年,百姓对世家垄断官职, 享有特权的事情早已习以为常。
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苦难,是因为被这些享有特权的世家在吸血, 百姓只会恨自己不是门阀,不是那些拥有特权的世家。
所以某种程度上,这些穷怕了, 做梦自己翻身成为特权阶级后, 就可以利用这套门阀政治的规则去压迫比自己更弱小的人,而不是消灭这些世家门阀的无知百姓, 也是门阀政治的另一类拥趸者。
当初,建安令就曾审过一桩公案, 一个姓马的贫寒百姓,因侥幸结交权贵,得以仕进为官, 一朝得势, 便为非作歹,还欲强娶姨母的女儿为妾, 姨母不许,这马氏子就告到了建安县令处。
县令说姨母之女可以为妻,不可为妾。这马氏子犹不服气,认为父亲和自己都已入仕为官,家族门户已成,而姨家犹是寒贱,可以做妾。
县令被其无赖行径惹怒,将其斥责一顿后,就撵走了。
所以,小人得志的百姓,对门阀政治的拥趸,不亚于高高在上的世家。
而真正为了国家长远考虑的天子,因为科举改革是古往今来从未出现过的制度,它太过超前,以至于无法从历史中寻找经验。
世家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反对科举,百姓不理解科举,所以都对他持怀疑的态度。
加上舆论都掌握在世家门阀手里,他们稍微一煽风点火,把白的描成黑的,这些只会宣泄附和的百姓,就会是跳出来反对的最激烈的那一批。
以至于真正想做事的人,总是受制于巨大的舆论压力,无法改革成功,最后落得满身污名。
萧昱不在乎,这是必然的过程,治理这样一个大国,哪怕是一丁点儿的变动,都是要流血的。
百姓愚昧,不是他们的错,他们的愚昧,恰恰是他这上位者的失职。
他对这些门阀世家打击的太晚了。
士族为了阻止底层上升,早已垄断了百姓接受教育的机会,垄断了百家典籍的解释权。
底层的百姓大部分没有读过书,不识几个字,他们愚昧无知,容易被煽动情绪,却没有分辨的能力。
不能让他的子民普遍接受良好的教育,是他这君主的错。
无有怨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