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认宦官当亲爹 第111节(1 / 4)
三年的干旱,哪怕再富有的人家,存了再多的粮,这只吃不进,也总有吃干净的一天。
因为灾民们流动开始造反,完全没有耕种,以及没有造反的地方,老百姓们在耕种了。
但是抢地盘打仗,也影响了老百姓们的正常生活。
秋收过后,老百姓辛辛苦苦种的的一点粮食,还没有在手里捂暖,就被强硬的征收了。
有良心的给老百姓留上那么几粒粮食,没良心的,甚至给老百姓一点儿都没留。敢拦人通通都打死。
于是恶性循环,没粮食还要打仗,就算是新帝轩辕昭手里也没余粮。
各方势力底下的兵卒,也开始省吃俭用。最底层的兵卒甚至现在只能吃个半饱或者是水饱。
尤其是董王手下的灾民造反队伍,喂的可都是吃饱才造反的,现在连吃饱都是个问题,他们又怎会心甘情愿的跟随董王。
于是以前流传的一个谣言再次流传开了:凉州十八山,土匪的大当家手里有神粮。
***
秋收的凉州,到处都是喜笑颜开的老百姓,丰收的喜悦已经荡漾在这个地方。
一大片一大片的土豆被挖出来,老百姓们终于踏实了,这叫手握余粮,心不慌。
凉州之地,赫然出现在众势力的眼中。
其领头之人‘卫康’也算是出名了!
第84章
凉州真正意义上的大丰收, 土豆的产量,绝对是不辜负众人所望。
土豆大丰收,老百姓们就算是上交了一半的土豆,照样能吃饱饭。
留在凉州的老百姓们, 终于可以放心了, 刚吃饱饭了。
家里的粮仓, 地窖中堆满了土豆, 当粮食堆满了地窖,够吃一两年的时间。
手里有粮,心不慌,老百姓们为的不就是这丰收的喜悦吗?
刻在骨子里面的囤积癖,几乎是所有受过饥饿的老百姓们内心中的安全感。
本来凉州地广人稀, 更别提干旱的时候,又逃跑了不少人。
哪怕来了几小批灾民,也都是杯水车薪的存在。
‘卫康’哪怕手里拥有了五万大军, 仍然觉得自己弱的可怜。
新帝手中禁军二十万,边境岳家军二十万, 加到一起一共有四十万大军, 再杂七杂八加一些其他的府城兵。凑上四五十万大军,也不成问题。
‘卫康’倒是还想再搜刮年轻壮力,架不住现在到处都是‘抢人’的队伍。
而且凉州还要种地,可不能放弃大片的土地,否则粮食不够,还打什么仗?
*
在全国各地老百姓们,哪怕是种出来的粮食也被强征之后, 也没有心情在种粮时再被抢。
还是收拾行李,去找些其他的出路吧, 要不然一年到头,累得要死,却自己吃不上一口饱饭。 ↑返回顶部↑
因为灾民们流动开始造反,完全没有耕种,以及没有造反的地方,老百姓们在耕种了。
但是抢地盘打仗,也影响了老百姓们的正常生活。
秋收过后,老百姓辛辛苦苦种的的一点粮食,还没有在手里捂暖,就被强硬的征收了。
有良心的给老百姓留上那么几粒粮食,没良心的,甚至给老百姓一点儿都没留。敢拦人通通都打死。
于是恶性循环,没粮食还要打仗,就算是新帝轩辕昭手里也没余粮。
各方势力底下的兵卒,也开始省吃俭用。最底层的兵卒甚至现在只能吃个半饱或者是水饱。
尤其是董王手下的灾民造反队伍,喂的可都是吃饱才造反的,现在连吃饱都是个问题,他们又怎会心甘情愿的跟随董王。
于是以前流传的一个谣言再次流传开了:凉州十八山,土匪的大当家手里有神粮。
***
秋收的凉州,到处都是喜笑颜开的老百姓,丰收的喜悦已经荡漾在这个地方。
一大片一大片的土豆被挖出来,老百姓们终于踏实了,这叫手握余粮,心不慌。
凉州之地,赫然出现在众势力的眼中。
其领头之人‘卫康’也算是出名了!
第84章
凉州真正意义上的大丰收, 土豆的产量,绝对是不辜负众人所望。
土豆大丰收,老百姓们就算是上交了一半的土豆,照样能吃饱饭。
留在凉州的老百姓们, 终于可以放心了, 刚吃饱饭了。
家里的粮仓, 地窖中堆满了土豆, 当粮食堆满了地窖,够吃一两年的时间。
手里有粮,心不慌,老百姓们为的不就是这丰收的喜悦吗?
刻在骨子里面的囤积癖,几乎是所有受过饥饿的老百姓们内心中的安全感。
本来凉州地广人稀, 更别提干旱的时候,又逃跑了不少人。
哪怕来了几小批灾民,也都是杯水车薪的存在。
‘卫康’哪怕手里拥有了五万大军, 仍然觉得自己弱的可怜。
新帝手中禁军二十万,边境岳家军二十万, 加到一起一共有四十万大军, 再杂七杂八加一些其他的府城兵。凑上四五十万大军,也不成问题。
‘卫康’倒是还想再搜刮年轻壮力,架不住现在到处都是‘抢人’的队伍。
而且凉州还要种地,可不能放弃大片的土地,否则粮食不够,还打什么仗?
*
在全国各地老百姓们,哪怕是种出来的粮食也被强征之后, 也没有心情在种粮时再被抢。
还是收拾行李,去找些其他的出路吧, 要不然一年到头,累得要死,却自己吃不上一口饱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