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7章 天下大势(2 / 3)
而恰好又遭遇到了大明彻底的放开海禁,一下子的,海洋上失去了竞争对手, 再加上有了大明水师的保护,原先欧洲诸国在西洋东洋所建立的贸易站以及港口, 也随之被大明所接手。
这个时候……航道是现成的, 市场需要是现成的, 港口是现成的,于是许多海商便顺理成章地开始逐渐替换了原先的佛郎机和尼德兰的商贾。
譬如对倭国的贸易。
此时的倭国, 采取的乃是禁海之策,但是却留了一个口子,即江户的商贾允许和尼德兰人合作进行进出口贸易。
尼德兰人已经没了,可是倭国依旧还是渴望大量的丝绸和瓷器,以及西洋的香料,如此一来,汉商便堂而皇之的取尼德兰商贾而代之,取得了原先尼德兰人的专营权。
也是直到这个时候,这些海商们方才大开眼界。
原先那些依靠土地而赚取好处的人,此时才知道,原来这种几乎垄断的贸易利差,竟是可以大到十倍甚至百倍的地步。
一时之间,江南和辽东这边,出海成风,新的货船到处都在定制,各处港口和码头都是繁忙无比。
除了对倭国以及西洋诸国,在从尼德兰和佛郎机的俘虏口中得知了其他的航道,有的是美洲,也有昆仑洲,以及更远的欧洲,因此不少人开始下海冒险。
没办法,利润实在太大,太诱人了。
大到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那些老实巴交的农民,如今给他十倍三十倍的收入,他们自也肯嗷嗷叫的下海去。
便是辽东,海路也是除陆路铁路交通之外最重要的商路,因为航船的发展,更多航道和水文的情况被掌控,这使得下海的风险减少了许多,因此从旅顺至泉州、松江府、登莱、天津卫的航道繁忙无比。
几乎每日,都有数十上百艘舰船出海,又有几乎同样数量的航船入港。
于是旅顺的港口,为了停泊更多的舰船补给,就不得不建立越来越多的补给。
海商们对此自是热烈欢迎的,见了张静一,纷纷行礼问安。
张静一也客气地询问了一些海中贸易的事。
当然,他绝不会偏信这些海商,毕竟这些人口中的消息,大抵也都是真真假假。
挣钱倒是真的,风险也有,当然,这些人的欲望也越发的难以满足了,如今对于他们而言,出海以及从各地送回来的货物倒是好办,真正缺的却是舰船了。
甚至许多海商为了抢占先机,以及开始想着法子告贷,就希望多下一些舰船的订单了。
于是这也引发了造船业的大繁荣,故而许多的订单,都已排到了两年之后。
而这时候,辽东的优势就一下子显现出来了,无论是泉州还是登莱等地,都有不少造船的作坊,可是绝大多数的订单,却几乎都在辽东。
究其原因,还在于当初那个铁甲舰的计划,那一次铁甲舰的建造,可谓是拔苗助长,为了造舰,数万匠人,涉及到了数十万人围绕着舰船衍生出了上下游的产业链。
不只如此,为了攻克许多技术的难关,无数匠人和技术人员,几乎日以继夜,弄出了一个又一个的解决方案。
而如今,在旅顺这儿,想要造商船,简直就是轻而易举,大量技艺精湛的匠人,还有各种新式商船的研制,都非其他港口可比。
这里造出来的商船,虽还是木制,可是抗风浪能力,船速,货物的装载能力,就是明显的比别的地方要强得多。
就这……居然造出来的成本,却并不比其他港口城市的贵。
毕竟,工程造价,也是需要经验的,关内的船厂,很多时候造着造着却发现,造价越来越贵,成本很难把控。
而旅顺的造船厂,这方面的人才却是多不胜数,而且在旅顺各种配套船厂的各种作坊也是五花八门。
当然,海商们除了抱怨舰船的订单需要两三年才能到货之外,主要抱怨的,还是在海外的一些问题,譬如行商多不易,被当地的土官们刁难诸如此类。
他们虽是靠倾销给土人们货物来挣钱。 ↑返回顶部↑
这个时候……航道是现成的, 市场需要是现成的, 港口是现成的,于是许多海商便顺理成章地开始逐渐替换了原先的佛郎机和尼德兰的商贾。
譬如对倭国的贸易。
此时的倭国, 采取的乃是禁海之策,但是却留了一个口子,即江户的商贾允许和尼德兰人合作进行进出口贸易。
尼德兰人已经没了,可是倭国依旧还是渴望大量的丝绸和瓷器,以及西洋的香料,如此一来,汉商便堂而皇之的取尼德兰商贾而代之,取得了原先尼德兰人的专营权。
也是直到这个时候,这些海商们方才大开眼界。
原先那些依靠土地而赚取好处的人,此时才知道,原来这种几乎垄断的贸易利差,竟是可以大到十倍甚至百倍的地步。
一时之间,江南和辽东这边,出海成风,新的货船到处都在定制,各处港口和码头都是繁忙无比。
除了对倭国以及西洋诸国,在从尼德兰和佛郎机的俘虏口中得知了其他的航道,有的是美洲,也有昆仑洲,以及更远的欧洲,因此不少人开始下海冒险。
没办法,利润实在太大,太诱人了。
大到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那些老实巴交的农民,如今给他十倍三十倍的收入,他们自也肯嗷嗷叫的下海去。
便是辽东,海路也是除陆路铁路交通之外最重要的商路,因为航船的发展,更多航道和水文的情况被掌控,这使得下海的风险减少了许多,因此从旅顺至泉州、松江府、登莱、天津卫的航道繁忙无比。
几乎每日,都有数十上百艘舰船出海,又有几乎同样数量的航船入港。
于是旅顺的港口,为了停泊更多的舰船补给,就不得不建立越来越多的补给。
海商们对此自是热烈欢迎的,见了张静一,纷纷行礼问安。
张静一也客气地询问了一些海中贸易的事。
当然,他绝不会偏信这些海商,毕竟这些人口中的消息,大抵也都是真真假假。
挣钱倒是真的,风险也有,当然,这些人的欲望也越发的难以满足了,如今对于他们而言,出海以及从各地送回来的货物倒是好办,真正缺的却是舰船了。
甚至许多海商为了抢占先机,以及开始想着法子告贷,就希望多下一些舰船的订单了。
于是这也引发了造船业的大繁荣,故而许多的订单,都已排到了两年之后。
而这时候,辽东的优势就一下子显现出来了,无论是泉州还是登莱等地,都有不少造船的作坊,可是绝大多数的订单,却几乎都在辽东。
究其原因,还在于当初那个铁甲舰的计划,那一次铁甲舰的建造,可谓是拔苗助长,为了造舰,数万匠人,涉及到了数十万人围绕着舰船衍生出了上下游的产业链。
不只如此,为了攻克许多技术的难关,无数匠人和技术人员,几乎日以继夜,弄出了一个又一个的解决方案。
而如今,在旅顺这儿,想要造商船,简直就是轻而易举,大量技艺精湛的匠人,还有各种新式商船的研制,都非其他港口可比。
这里造出来的商船,虽还是木制,可是抗风浪能力,船速,货物的装载能力,就是明显的比别的地方要强得多。
就这……居然造出来的成本,却并不比其他港口城市的贵。
毕竟,工程造价,也是需要经验的,关内的船厂,很多时候造着造着却发现,造价越来越贵,成本很难把控。
而旅顺的造船厂,这方面的人才却是多不胜数,而且在旅顺各种配套船厂的各种作坊也是五花八门。
当然,海商们除了抱怨舰船的订单需要两三年才能到货之外,主要抱怨的,还是在海外的一些问题,譬如行商多不易,被当地的土官们刁难诸如此类。
他们虽是靠倾销给土人们货物来挣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