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农家子靠植物系统飞升首辅 第300节(3 / 4)
江陵府的那份地理大作业,现在人手一份。
听了顾璋的话,就松散开原本聚集在一起的队伍,观察起当地情况来,又不断与手里的那份地理大作业比对。
顾璋也亲自考察起来,他观察此地水网密布,即使是城里,也有诸多河道,小流,到处都能看见撑船的小贩、送货的小舟,老道的渔夫。
他带着学生往外走,从一条街到另一条街,从这条水道到另一条水道,无论看到年轻妇孺,还是看到经验老到的渔夫,都上前攀谈一番。
每当和一个人聊过,他就在手上江陵府的地理大作业上写几笔。
就这么一路走出了城。
从城门口到村庄,需要些时间,他们雇了好些人力三轮车,又租借了些自行车,慢悠悠地往村落里去。
路上,顾璋便开始授课,准确来说,是“讲题”,讲解他们手上的这份地理大作业。
既然耗时耗力做了这份地理大作业,收集汇总了当地的天气、温度、湿度、降雨、土地、地形地貌等等信息,顾璋自然不可能弃之不用,还跟个老黄牛一样傻乎乎地一个个去亲自带着学生干活。
要不他教学生干什么呢?
他讲解完,喝了口水,然后道:“都好好消化,一共只有六次学习和实践的机会,学好了,日后你们的家乡,将由你们亲自来建设。”
这一刻,许多学子,尤其是农家出身的学子,感受到了肩膀上的沉甸甸的重任。
水流、植物、土壤、气候、害虫,那些曾经在农学课上学过的许多知识,曾经在实验课上、在试验田里学到的内容。
顾夫子亲自带着他们,将这些学问和知识,变成了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应用到土地上的能力。
顾夫子会带着他们对比数据和现实情况,教他们如何面对和处理变化无穷的土地和粮食。
“原来不同地方真的有这么大的区别,这和咱们在京城试验田里种的,大不一样啊!”
“所以顾夫子说了,不能以固有经验来套,每到一个地方,都要实地考察,将方方面面都了解清楚,否则咱们的一个疏忽,百姓可能就会损失一年的收成。”
“要了解当地四季的气候和温度,四周植被情况、留种的好坏,土地肥力,之前一直种得都是什么东西……这些都有可能影响最后的收成。这么复杂了,顾夫子竟然还能判断收成大概能增加多少,简直太厉害了!”
顾璋带着学子们四处看,天工学校的学子们,努力吸收着他一股脑灌输进来的知识,还不断地做笔记。
有关民生,百姓,谁也没有藏私,在晚上休息的时候,或者忙里偷闲的时间,相互交流着想法,借阅彼此的笔记。
渐渐地,他们整理出了一本叫做“顾璋曰”的笔记。
起初这本笔记不厚。
但是随着时间流逝,笔记逐渐变成了书,顾璋都没想到,这本学子们编写的笔记,往后传承了几千年。
在新的时代建立之后,农业领域都还在学习这本书。国家政务人员选拔考试,都还在继续考这本书的内容。
如果顾璋有投胎转世,说不定也要学习这本“顾璋曰”的内容,还要进行苦哈哈的考试。
不过现在,顾璋还不知这份笔记会有这种走向,只偶尔看了一眼学生来问问题的笔记本,嫌弃地指着一条记录问:“我是这个意思吗?!”
他怎么不记得自己还说过这句话?
第147章 盛世来20
顾璋将六个不同方向的都府, 分成了三趟。
中途会回京休整,也会买了当地的小吃、布料、特产带回京城。 ↑返回顶部↑
听了顾璋的话,就松散开原本聚集在一起的队伍,观察起当地情况来,又不断与手里的那份地理大作业比对。
顾璋也亲自考察起来,他观察此地水网密布,即使是城里,也有诸多河道,小流,到处都能看见撑船的小贩、送货的小舟,老道的渔夫。
他带着学生往外走,从一条街到另一条街,从这条水道到另一条水道,无论看到年轻妇孺,还是看到经验老到的渔夫,都上前攀谈一番。
每当和一个人聊过,他就在手上江陵府的地理大作业上写几笔。
就这么一路走出了城。
从城门口到村庄,需要些时间,他们雇了好些人力三轮车,又租借了些自行车,慢悠悠地往村落里去。
路上,顾璋便开始授课,准确来说,是“讲题”,讲解他们手上的这份地理大作业。
既然耗时耗力做了这份地理大作业,收集汇总了当地的天气、温度、湿度、降雨、土地、地形地貌等等信息,顾璋自然不可能弃之不用,还跟个老黄牛一样傻乎乎地一个个去亲自带着学生干活。
要不他教学生干什么呢?
他讲解完,喝了口水,然后道:“都好好消化,一共只有六次学习和实践的机会,学好了,日后你们的家乡,将由你们亲自来建设。”
这一刻,许多学子,尤其是农家出身的学子,感受到了肩膀上的沉甸甸的重任。
水流、植物、土壤、气候、害虫,那些曾经在农学课上学过的许多知识,曾经在实验课上、在试验田里学到的内容。
顾夫子亲自带着他们,将这些学问和知识,变成了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应用到土地上的能力。
顾夫子会带着他们对比数据和现实情况,教他们如何面对和处理变化无穷的土地和粮食。
“原来不同地方真的有这么大的区别,这和咱们在京城试验田里种的,大不一样啊!”
“所以顾夫子说了,不能以固有经验来套,每到一个地方,都要实地考察,将方方面面都了解清楚,否则咱们的一个疏忽,百姓可能就会损失一年的收成。”
“要了解当地四季的气候和温度,四周植被情况、留种的好坏,土地肥力,之前一直种得都是什么东西……这些都有可能影响最后的收成。这么复杂了,顾夫子竟然还能判断收成大概能增加多少,简直太厉害了!”
顾璋带着学子们四处看,天工学校的学子们,努力吸收着他一股脑灌输进来的知识,还不断地做笔记。
有关民生,百姓,谁也没有藏私,在晚上休息的时候,或者忙里偷闲的时间,相互交流着想法,借阅彼此的笔记。
渐渐地,他们整理出了一本叫做“顾璋曰”的笔记。
起初这本笔记不厚。
但是随着时间流逝,笔记逐渐变成了书,顾璋都没想到,这本学子们编写的笔记,往后传承了几千年。
在新的时代建立之后,农业领域都还在学习这本书。国家政务人员选拔考试,都还在继续考这本书的内容。
如果顾璋有投胎转世,说不定也要学习这本“顾璋曰”的内容,还要进行苦哈哈的考试。
不过现在,顾璋还不知这份笔记会有这种走向,只偶尔看了一眼学生来问问题的笔记本,嫌弃地指着一条记录问:“我是这个意思吗?!”
他怎么不记得自己还说过这句话?
第147章 盛世来20
顾璋将六个不同方向的都府, 分成了三趟。
中途会回京休整,也会买了当地的小吃、布料、特产带回京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