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新老师(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场简单的对峙没吃持续多久,叶泽仪把他从上到下打量了一遍,翻了个白眼就走开了。
  宋冬青感觉到那个男生松了口气,她用那种故意的声音发笑,用脚猛蹬了一下男生的椅子,他没回头。
  “猪精找你做什么?”叶泽仪一坐下,宋冬青就凑过来问。
  “就竞赛的事,听说今年换了辅导老师。”
  “哈——”英语老师已经讲到下一题了,宋冬青转着笔,“是女老师吗?”
  “男的。”
  “诶?班主任说的?”
  “大概率是男的,如果是女老师的话,猪精肯定会特地强调性别的。”叶泽仪一边看着黑板做笔记,一边说。
  就像“女司机”和“司机”不是包含关系一样,“女老师”也不会被“老师”包含。
  按照语文的基本逻辑来说,“女司机”是包含在“司机”这个名词中的,“女老师”是包含在“老师”这个名词中的。
  但是为什么我们说它们不是包含关系?
  拿“司机”举例的话,一则新闻“女司机因失误撞伤路人”和另一则新闻“司机因失误撞伤路人”,它们仅仅一字之差,有什么不同呢?
  一般来说,为了避免煽动性和歧视性,“司机失误撞伤了路人”才应该是规范的新闻标题。
  但实际上,在现实里,“女司机失误”几乎不会被写成“司机失误”,只有“男司机失误”才会被写成“司机失误”,你几乎可以默认“司机失误”里的司机是男人。
  它们当然不存在包含关系了。
  在默认司机是男人的“司机失误”下,很少会看到有人说:“哦,男的啊”,大多数是正常的抱怨和批评:“这司机太不小心了”;但在特地强调了司机是女人的新闻下,评论就会是:“女人啊,怪不得了”。
  到底在“怪不得”什么呢——叶泽仪去查了男女司机肇事比例的相关报道:全国驾驶员男女比例7∶3,出交通事故的男女比例17∶3。交通肇事被告人中男性占九成半,女性占半成,男司机万人发案率为女司机的8.8倍。
  很好笑的是,你会发现尽管女司机会被特地强调在这种肇事新闻里,其他时候——比如说她们做了好事的时候,标题就会变成“某司机见义勇为”。至于男人们,做坏事的时候他们在“司机肇事”里隐身,有好事的时候他们在女司机的“某司机见义勇为”里抢功。
  好事不提女,坏事不提男。
  是因为对男人的烂已经习惯了,还是因为只针对女人惯了呢?
  当然,也许那些写下新闻的人不是故意的,他们有可能只是被潜移默化的洗脑了而已。
  就像——英语老师此刻,列出了一排词组,她告诉大家写作文时,形容人的话,你要尝试去使用一些形容词:
  A dusty traveler
  一位风尘仆仆的旅人
  A wise old person
  一名智慧的老者
  A silent stander
  一个沉默的伫立者
  你脑海里浮现的第一个形象是男人还是女人呢?连叶泽仪都不得不承认,她第一个想到的这些形象全部都是男人,可是它们明明就没有特地强调性别。
  这就是潜移默化的可怕之处,意识到这一点之后你会发现你又离女人的世界近了一点——女人们每天生活着的充满谎言和歧视的世界。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