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4章 工大联盟(4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李声在旁边转移了话头。
  他这个层次可以接触到很多信息,一些保密的信息也对他公开了。
  其实很多事情,屋里的几个人,不管是否有权限接触,心里都有数。
  成永兴在下面穷折腾,校领导从上往下看,都是一清二楚,只不过是没有人挑明而已。
  很多事情,一次是幸运,两次是天才,三次是什么?
  每次都是这样,只有成功,未见失败?
  爱迪生发明灯泡,还失败了6000多次呢!
  将来如果想给成永兴写自传,都下不去笔!
  他的经历,真要往历史名人上靠,恐怕也只有特斯拉那个怪才了。要知道,特斯拉的手稿,到现在还没有解密呢。
  屋里的几个人,都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果然,成永兴没有继续追问,转身开始了自己的描述。
  ————————
  “首先,我对工大联盟的成立,是赞同的。”
  工大联盟里,最多的学校来自航空和航天系统。但也有一些原教育部旗下院校,例如兰大。这些学校经济条件较差,再加上地区差异,日渐衰落。
  但这些学校的底子还在,兰大的知名度,不比林大差多少。资金的作用,在这些学校差不多是立竿见影的。
  当然了,工大联盟,也不是什么学校都收,用句后世的评语,非985,211院校,不收。
  “其次,对新加盟的研究所,我建议,要改变它们的运行规则。我们要采用美国模式。”
  “美国模式?那是什么模式?”
  几名校长都来了兴趣。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能详细说一下吗?”
  “能。。。”
  中国的高等教育,最让人邂逅的,就是它的研究生和博士生教育了。
  在中国,最强的科研机构,没有在各高等学校手里。而是在中科院和各部委手里。
  秉承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原则,这些科研机构,承接重大科研项目,集合全国的精兵强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但也正因为如此,他们实际上阻断了年轻学子的求学之路。
  当学生们准备考研的时候,他们的第一选择,是国外的学校。第二选择,是国内的名校,最后的选择才是各科研机构。
  尽管各科研机构,代表着国家在各领域的最高水平。但它有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它的所谓研究生和博士生,并不是真正的教学,而是某种工作。
  而国内各大学,不要说代表国际最先进水平了,连国内的最先进水平都代表不了。
  这次的工大改组,让科研机构与教育系统联动。中国研究生和博士生缺失的一环,终于被补上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