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0章 布局天竺,再见杜正伦(1 / 4)
当女儿国、中天竺使团离开之后,被抓去赈济灾民尧君素马上说道:“圣上,蜀中需要赈济的灾民数以百万计,光靠抢来的、商队低价购入的粮食显然不够,所以我们需要从大兴、襄阳等地调粮入蜀,这样才能帮助灾民度过难关,坚持到明年春粮收割。”
“是啊圣上!”尉迟恭亦是说道:“我大隋粮食虽多,但巨大的问题是运力有限,如果动用大量人力把百万石粮食调去给阿三,一定会影响到蜀中以工代赈大事。”
“这不是没给吗?你们急什么。我大隋的粮食是百姓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每一粒都充满了百姓的心血和汗水,而朝廷中枢是用这些税赋来练兵养兵、研发新武备、高薪养廉、修桥铺路、兴修水利,从而实现保家卫国、整治清明、便利万民的目的,要是遇到灾年则是用来赈济灾民,所谓是取之于民而用之于民。阿三与我们无亲无故,凭什么把本该用在百姓、将士身上的财富送给他们?”杨侗好笑的看着这伙着急的武将,笑着说道:“而且你们真以为他们是拿去赈灾吗?”
“难道不是?”
“绝对不是。赈灾只是一个托辞而已,真正目的是发展军事,至于灾民的死活他们才不管,顶多是利用佛门来宣扬‘今生受苦是前世业障所致’、‘早死早超生’那一套来安抚愚蠢的信徒。”杨侗冷笑道:“就算他们答应朕的条件,这些粮草也分批送去。一群贼秃驴跑到我大隋来找优越感,真不知道谁给他们的勇气。”
“佛陀呗!”房玄龄呵呵一笑,说道:“而且那帮阿三明显是把大隋当成了冤大头。先是打算利用佛教手段蛊惑我们,实现其动机不纯的行骗目的,如果遇到梁武帝那样虔诚的佛教徒,恐怕还真上了他们的老当。被圣上打回原形之后,接着又是狮子大开口,可见阿三根本就没有诚意与我大隋结交。”
房玄龄、杜如晦、凌敬等人在杨侗提出交易条件的时候,他们就猜出了他的殖民想法,要不是大隋离五天竺离太远,对那里的地形地貌、气候温度、民情风俗都不了解,以杨侗的风格,极有可能带兵去打一顿,但尽管如此,此事绝不算完,定然还有后续之事发生。不然的话,他怎么可能“客客气气”的把阿三使团“请”走?
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啊。
杨侗沉默了一阵,望向远处的纯净的云朵,缓缓的说道:“我大隋是礼仪之邦,讲究礼尚往来,连阿三都来了,要是咱们不回访,岂不是连阿三都不如?你们说是不是?”
“是!”房玄龄、杜如晦、凌敬心知杨侗准备搞事了,都露出了古怪的表情,好笑的暗想道:我就知道会这样,果然来了。
“张侍郎!”
“臣在。”张宣连忙起身行礼。
“纵横司有没有精通梵语、熟悉天竺情况的官员?”
“会说梵语的人倒是有,这里就有一个。”张宣看了杨侗一眼,有些为难的说道:“但是我们对天竺了解着实不多,知道的仅限于五天竺基本资料而已。”
汉朝发现天竺以后,中原跟天竺的交流就逐渐多了起来,只不过两者之间有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挡着,从中原去天竺得走丝绸之路到中亚,再从葱岭向南,才能到天竺,路远又难走,连轻装上阵走一遍都难,更别说是通商了。再加上中原这几百年不是搞内战,就是把重心放在北方和西域,所以对天竺的关注和重视不多。当然了,这不代表大隋境内就没有天竺人,为国战死的骨仪就是土生土长的天竺人。
“这朕知道!”杨侗点了点头,表示理解,当天他听说阿三使团来了,专门查看了天竺方面资料,只是有用资料几乎没有,大多是泛泛而谈。他对着下首说道:“会说梵语是谁?自己出列。”
“喏!”王玄策应声出列,激动的对杨侗行了一礼,大隋尚武之风极重,时下青年都尊文武双全、无一败绩的为杨侗神圣,王玄策也不例外,看着近在咫尺的“神圣”,他实在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连自我介绍都忘记了。
“不必紧张、不必紧张。朕又不是吃人老虎,没什么好怕的。”杨侗虽然不搞个人崇拜,却知道崇拜无处不在,见到王玄策又激动又紧张,便以笑话缓解他紧张情绪,见他虽是文官装束,却敏锐感觉到对方身上有着老兵的煞气,问道:“还不知道你叫什么名字呢,你虽是文官,但气质倒像是个兵。”
王玄策连忙拱手行答:“回禀圣上,卑职名叫王玄策,在第五军当过三年斥候。”
“你叫王玄策?”杨侗瞪大了眼睛看着王玄策,有些不可思议。
中华外交史上,有两个相当了不起的牛人。首先是尚书省中仆射韦云起。
在大业元年那年,即位的杨广威望不足,这边才把谋反的杨谅平定下去,契丹就入侵时称营州的双辽郡,由于契丹离大本营关中太远,如果千里迢迢的劳师动众前去征伐,人家早就跑光了,于是杨广派韦云起去突厥借兵,其实那时候的突厥已经有了不臣之心,但韦云起凭借出色的外交水平,借到了两万精骑,先以个人武力把桀骜不驯的突厥兵折服,然后带着这帮突厥兵杀了契丹几万精兵,战后还抓获了男女四万口,女子和牲畜与突厥对半分,至于男俘虏全部杀掉!这一战,韦云起将契丹打得服服帖帖,再也不敢南下侵扰,不但没有耗费大隋一钱一粮、一兵一卒,反而大赚了一笔。
另外一个外交牛人,无疑就是‘一人灭一国’的王玄策,虽然同名同姓的人大有所在,但是单凭会说晦涩梵语这一点,杨侗就觉得这个王玄策是那个牛人的可能性大一点,只是让他不可思议的是自己正要找个人出使天竺,这货就出现了,难不成这家伙天生就跟天竺八字不合不成?
为了印证自己的猜想,杨侗又问道:“你是怎么会梵语的?”
王玄策哪知杨侗那些念头,一听皇帝询问,连忙回答道:“回圣上,卑职的父亲比较崇信佛学,以前还专门和天竺僧人学梵语,只不过他没有学会,卑职那时候还小,觉得叽里咕噜的梵语有意思,就跟着那天竺僧人说,不久就会了。”
“朕方才说要回访天竺,你应该听到了吧?”杨侗微笑点头,既然不是在礼部任职以后学的,那他应该就是那么牛人了,但不知自己派他出使天竺,他的经历会不会还是那般的精彩,这令他比较期待。
“回圣上,卑职听到了!”
“朕准备派骨彦为正使、你为副使,带使团回访天竺。”杨侗看着十分兴奋的王玄策,笑着说道:“官面上的事情交给骨彦负责,而你另有任务。”
“请圣上示下。”
“朕对天竺之事比较有兴趣,所以你的主要任务是把路上遇到的邦国情况见闻一五一十的写下来,比如说各个邦国的疆域、地理、气候、人口、物产、政治、经济、文化、风俗、宗教等等细节都一一写上,最好附上一些图画。你有过三年斥候的经历,这些问题应该难不到你。为了让你圆满完成这项使命,朕给你三十名斥候旅帅、二十名测绘匠师。” ↑返回顶部↑
“是啊圣上!”尉迟恭亦是说道:“我大隋粮食虽多,但巨大的问题是运力有限,如果动用大量人力把百万石粮食调去给阿三,一定会影响到蜀中以工代赈大事。”
“这不是没给吗?你们急什么。我大隋的粮食是百姓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每一粒都充满了百姓的心血和汗水,而朝廷中枢是用这些税赋来练兵养兵、研发新武备、高薪养廉、修桥铺路、兴修水利,从而实现保家卫国、整治清明、便利万民的目的,要是遇到灾年则是用来赈济灾民,所谓是取之于民而用之于民。阿三与我们无亲无故,凭什么把本该用在百姓、将士身上的财富送给他们?”杨侗好笑的看着这伙着急的武将,笑着说道:“而且你们真以为他们是拿去赈灾吗?”
“难道不是?”
“绝对不是。赈灾只是一个托辞而已,真正目的是发展军事,至于灾民的死活他们才不管,顶多是利用佛门来宣扬‘今生受苦是前世业障所致’、‘早死早超生’那一套来安抚愚蠢的信徒。”杨侗冷笑道:“就算他们答应朕的条件,这些粮草也分批送去。一群贼秃驴跑到我大隋来找优越感,真不知道谁给他们的勇气。”
“佛陀呗!”房玄龄呵呵一笑,说道:“而且那帮阿三明显是把大隋当成了冤大头。先是打算利用佛教手段蛊惑我们,实现其动机不纯的行骗目的,如果遇到梁武帝那样虔诚的佛教徒,恐怕还真上了他们的老当。被圣上打回原形之后,接着又是狮子大开口,可见阿三根本就没有诚意与我大隋结交。”
房玄龄、杜如晦、凌敬等人在杨侗提出交易条件的时候,他们就猜出了他的殖民想法,要不是大隋离五天竺离太远,对那里的地形地貌、气候温度、民情风俗都不了解,以杨侗的风格,极有可能带兵去打一顿,但尽管如此,此事绝不算完,定然还有后续之事发生。不然的话,他怎么可能“客客气气”的把阿三使团“请”走?
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啊。
杨侗沉默了一阵,望向远处的纯净的云朵,缓缓的说道:“我大隋是礼仪之邦,讲究礼尚往来,连阿三都来了,要是咱们不回访,岂不是连阿三都不如?你们说是不是?”
“是!”房玄龄、杜如晦、凌敬心知杨侗准备搞事了,都露出了古怪的表情,好笑的暗想道:我就知道会这样,果然来了。
“张侍郎!”
“臣在。”张宣连忙起身行礼。
“纵横司有没有精通梵语、熟悉天竺情况的官员?”
“会说梵语的人倒是有,这里就有一个。”张宣看了杨侗一眼,有些为难的说道:“但是我们对天竺了解着实不多,知道的仅限于五天竺基本资料而已。”
汉朝发现天竺以后,中原跟天竺的交流就逐渐多了起来,只不过两者之间有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挡着,从中原去天竺得走丝绸之路到中亚,再从葱岭向南,才能到天竺,路远又难走,连轻装上阵走一遍都难,更别说是通商了。再加上中原这几百年不是搞内战,就是把重心放在北方和西域,所以对天竺的关注和重视不多。当然了,这不代表大隋境内就没有天竺人,为国战死的骨仪就是土生土长的天竺人。
“这朕知道!”杨侗点了点头,表示理解,当天他听说阿三使团来了,专门查看了天竺方面资料,只是有用资料几乎没有,大多是泛泛而谈。他对着下首说道:“会说梵语是谁?自己出列。”
“喏!”王玄策应声出列,激动的对杨侗行了一礼,大隋尚武之风极重,时下青年都尊文武双全、无一败绩的为杨侗神圣,王玄策也不例外,看着近在咫尺的“神圣”,他实在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连自我介绍都忘记了。
“不必紧张、不必紧张。朕又不是吃人老虎,没什么好怕的。”杨侗虽然不搞个人崇拜,却知道崇拜无处不在,见到王玄策又激动又紧张,便以笑话缓解他紧张情绪,见他虽是文官装束,却敏锐感觉到对方身上有着老兵的煞气,问道:“还不知道你叫什么名字呢,你虽是文官,但气质倒像是个兵。”
王玄策连忙拱手行答:“回禀圣上,卑职名叫王玄策,在第五军当过三年斥候。”
“你叫王玄策?”杨侗瞪大了眼睛看着王玄策,有些不可思议。
中华外交史上,有两个相当了不起的牛人。首先是尚书省中仆射韦云起。
在大业元年那年,即位的杨广威望不足,这边才把谋反的杨谅平定下去,契丹就入侵时称营州的双辽郡,由于契丹离大本营关中太远,如果千里迢迢的劳师动众前去征伐,人家早就跑光了,于是杨广派韦云起去突厥借兵,其实那时候的突厥已经有了不臣之心,但韦云起凭借出色的外交水平,借到了两万精骑,先以个人武力把桀骜不驯的突厥兵折服,然后带着这帮突厥兵杀了契丹几万精兵,战后还抓获了男女四万口,女子和牲畜与突厥对半分,至于男俘虏全部杀掉!这一战,韦云起将契丹打得服服帖帖,再也不敢南下侵扰,不但没有耗费大隋一钱一粮、一兵一卒,反而大赚了一笔。
另外一个外交牛人,无疑就是‘一人灭一国’的王玄策,虽然同名同姓的人大有所在,但是单凭会说晦涩梵语这一点,杨侗就觉得这个王玄策是那个牛人的可能性大一点,只是让他不可思议的是自己正要找个人出使天竺,这货就出现了,难不成这家伙天生就跟天竺八字不合不成?
为了印证自己的猜想,杨侗又问道:“你是怎么会梵语的?”
王玄策哪知杨侗那些念头,一听皇帝询问,连忙回答道:“回圣上,卑职的父亲比较崇信佛学,以前还专门和天竺僧人学梵语,只不过他没有学会,卑职那时候还小,觉得叽里咕噜的梵语有意思,就跟着那天竺僧人说,不久就会了。”
“朕方才说要回访天竺,你应该听到了吧?”杨侗微笑点头,既然不是在礼部任职以后学的,那他应该就是那么牛人了,但不知自己派他出使天竺,他的经历会不会还是那般的精彩,这令他比较期待。
“回圣上,卑职听到了!”
“朕准备派骨彦为正使、你为副使,带使团回访天竺。”杨侗看着十分兴奋的王玄策,笑着说道:“官面上的事情交给骨彦负责,而你另有任务。”
“请圣上示下。”
“朕对天竺之事比较有兴趣,所以你的主要任务是把路上遇到的邦国情况见闻一五一十的写下来,比如说各个邦国的疆域、地理、气候、人口、物产、政治、经济、文化、风俗、宗教等等细节都一一写上,最好附上一些图画。你有过三年斥候的经历,这些问题应该难不到你。为了让你圆满完成这项使命,朕给你三十名斥候旅帅、二十名测绘匠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