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3 / 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报上公布了这个消息,各派各系的反应,相当不妙。除了对宣战问题本身的反对之外,有些议员认为此一决议为军人干政之渐,政府不宜接受,以免创下恶例。甚至有些议员,指责段内阁利用“督军团”压迫国会,其心可诛。
  这使得段祺瑞大感烦恼,不知道应不应该根据此一决议制成具体的草案,提交阁议通过后,咨送国会,请求同意。因为事实摆在眼面前,宣战案只要一提出,必遭否决,那时怎么办?
  “王子春说得好,办法要想在前面。等宣战案打了回票再来想法子,可就晚了。”王揖唐说,“如今只有两条路,一条是暂且搁置,等疏通好了再提出;一条是想法子让国会非通过不可。”
  “疏通到什么时候,才会有结果?”段祺瑞问。
  “谁知道啊!”靳云鹏阴恻恻地说,“也许等到欧洲仗打完了,德国投降了,还没有结果。”
  “事实恐怕也是如此!”段祺瑞的至亲吴光新说,“疏通的那条路子走不通。”
  既然如此,素有决断的段祺瑞,便即做了一个结论:“未雨绸缪,宣战案一定要让它通过,哪怕解散国会,在所不惜。”
  于是即席商定了两条办法,一条是请各省督军,暂勿离京,暗示要等着看国会通过宣战案,无形中出现威胁的态势;一条是设法制造民意,对抗为民喉舌的国会议员。这部分的工作,交给王揖唐去做。
  王揖唐便找段祺瑞的亲信傅良佐商议,收买报纸,大写对德宣战好处的文章,自不在话下,但也只是鼓吹而已!究有几许议员能受报纸的影响,实在难说得很。
  “把靳翼青找来,看看他有什么办法?”
  傅良佐与靳云鹏面和心不和,不过他还是接受了王揖唐的意见,将靳云鹏请了来,说知其事,问他有何意见。
  靳云鹏斜着眼想了好一会儿说:“这件事交给我好了。不过,总要四五万大洋。”
  “钱不成问题。”王揖唐说,“不过你得把你的办法说一说。”
  “这个办法,项城用过的。”
  “你是说,”傅良佐问,“组织公民团?”
  “有何不可?”
  傅良佐与王揖唐对看了一眼,默不作声。显然,都觉得靳云鹏的办法,并不高明。
  “你们别以为是馊主意,依我说,只有讨论这种案子,才用得上公民团。为什么呢,这是民气啊!同仇敌忾、民气昂扬,不就在公民团上面,摆得明明白白吗?”
  王揖唐与傅良佐居然都被说动了。“翼青这番见解,倒是独具慧眼。”王揖唐说,“不过,领头的人,总得像个样子。”
  “行!多花几文就是了。”
  “另外的人呢?”
  “有钱还怕没有人?”靳云鹏说,“我找陆军部的咨议张世钧,他一定有办法。”
  “好了,”王揖唐说,“那就交给翼青吧!”
  靳云鹏答应下来,随即派人去找张世钧。此人军需出身,善办庶务。一听靳云鹏的话,不由得搔首踌躇,因为这样的差使,却还是第一回,但旋即想到,这是“吃空缺”的好机会,便再不考虑,一口应承。
  张世钧将这个差使又交给了他一个得力的部属。此人名叫冯大洲,天津人而久居北京,三教九流,无不熟悉。他有个朋友姓何,在前门外开“杠房”——专门包办出殡,摇旗呐喊的人,要多少都有。
  “老何,”冯大洲到了何记杠房,将掌柜拉了就走,“我请你喝一盅。走,走!”
  “上哪儿?”
  “吃鸭子去。”
  “得了!两个人吃得了一只鸭子吗?”
  “另外再找人,本来也要找。跟你说实话吧,我要找一两千人。”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