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8 / 8)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润田兄,你看参战问题,有什么意见?”
  所谓“参战问题”,是指中国参加欧战。段祺瑞对此事非常热心,因为欧战发生已经三年,德国的败象毕露,及时参加协约国方面,对德宣战,将来可以参加和会,分享胜利果实。但反对的亦很多,黎元洪即不赞成,主张严守中立。外交总长伍廷芳,则是折中派,主张对德绝交,不主张参战。国会议员,对此事亦是意见分歧,而且还夹杂着意气,将问题搞得越来越复杂了。
  为了研究参战的利害得失,段祺瑞还特设了一个外交委员会,专司其事,由在袁世凯快垮台时辞职的外交总长陆征祥担任会长,曹汝霖亦是委员之一。在这个委员会中,大都是赞成参战的,而且还做成了一份“议决书”,提供政府参考。
  因此,曹汝霖答说:“我的意见,都说在议决书里面了。我以为绝交而不参战,将来协约国胜利了,中国仍旧得不到好处。”
  “阁员大部分不主张参战,是受了黄陂跟国会的影响。我奇怪的是伍秩庸是老外交家,经验丰富,何以他亦看不出其中的道理,不主张参战?”
  “伍秩庸恐怕是受了美国的影响。”曹汝霖答说,“美国在传统上,不先挑战的,但美国实际上倾全力援助英国,我看迟早亦会参战。”
  “又铮亦不主张加入,他以为德国兵强械利,绝不会败,中国应该慎重观望。”
  好大喜功、喜出奇计的徐树铮居然亦不主张参战,这却是颇出曹汝霖意外的。不过,曹汝霖认为徐树铮的看法并不正确,当即为段祺瑞作了一番交战双方国力的分析。
  他说,现代战争不是单靠兵力,还要配合国力。德国国力可敌英国,但美国一加入,德国的力量就差得太远了。而况英国的海军,不可轻视,德国如不能渡过英伦海峡,英国守住本土,长期坚持,有美国的不断援助,虽有消耗,得以补充,这对德国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接着,曹汝霖不脱亲日派的本色,以日本加入协约国为论证的基础,说日本对于国际情势,颇有研究,若非看出德国必将战败,不会贸然参战。
  “日本在协约国胜了以后,在和会的发言权,自然更大。可是,”段祺瑞问说,“总不能在和会中侵犯中国的利益吧?”
  “总理指的是哪方面?”
  “譬如青岛的问题。”
  “提起青岛,中国更应该参战。胶州湾租借可以在德国战败后收回。否则,日本要求继承德国在华利益,是件很麻烦的事。”
  “对!”段祺瑞神情矍然,但很快地又转为忧虑,“南北分立,对德问题意见不一,内部尚且不团结,何能一致对外。”
  “我的看法不然。参战以后,民气一振,或者反可借此团结一致,亦未可知。”曹汝霖又说,“像美国,平时尽管党争甚烈,但遇到国际上重大事件,政府作了决定,反对党是一定支持的。”
  “人家是美国;我们是有三个人在一起,就要分成两派的中国。”段祺瑞苦笑着说。
  “总理不要气馁!”曹汝霖依旧替他打气,“外交政策是政府的事,应该由总理负责进行,大总统不应该干涉。至于国会方面,像这样的事,不牵涉到个人的权势进退,总比较好解决。”
  段祺瑞深深点头,沉吟了好一会儿说:“你的见解很高明,不过参战军尚未练成,以何参战?大成问题。”
  “这也没有大关系,用物资支援,亦是一样的。况且华工去了将近十万,虽不是正式派遣,总是华工,好当工兵运用,就是参战的资本。”
  “你说得对!吾意已决。”段祺瑞的语气非常坚定,“润田,一旦参战,不能不先筹必要的费用。这方面,将来还要请你多费心。”
  “总理的意思是,”曹汝霖很谨慎地试探,“要向日本借款?”
  “是的。我想请你现在就作一试探。”
  “现在还不是时候。”曹汝霖意味深长地说,“现在的对日外交,似乎以谈复辟为主,我劝总理静以观变。”
  “说得不错。我现在全力进行对德宣战这件事。”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