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节(1 / 4)
相比于上一次的全面分歧,这一次的保守派和激进派的分歧就显得要小得多,更多的是集中在如何走出去,走出去后的后果以及其他一些事宜。
并决定,在一个月后将会举行第二次闭门磋商的军事会议。
除了上述两点,还有一点大家最为关注的事情便是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白崇禧等为首的讨伐军和南京蒋某人之间所发生的中原大会战,针对目前所出现的形势,两军军力的变化,以及战场上未来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都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杜海生则是将矛头直接对准了张宗昌,他要有所作为,就必须从这个禽兽不如的大败类开始下手。
“我认为,未来两军之对垒的胜负结果,现在还不到完全明了的时候。”
薛岳接过孙传芳的话,站了起来,接过对方手中的指挥棒,来到会议室墙上挂着的巨型军事地图旁边,指着其中几个地方道:“此次中原大会战,双方主要之兵力集中在山西、河南、山东、安徽、江苏等地及龙海沿线,其中,河南、安徽、山东之战况最为激烈和残酷,眼下,刘峙所部在河南许昌、新郑等地遭到冯玉祥所辖部队的疯狂狙击,停滞不前,大有败退的态势,而山东一线,陈调元所属预备役总队和张宗昌的山东军队则被阎锡山、石友三、孙殿英、孙良诚联军压制在聊城、德州、济宁、枣庄一线,能够活动的空间已经越发狭小,而且,阎锡山之联军大有决心吃掉陈调元所部的架势。”
“岳军长之意,这一场中原大会战,最后的胜利者很有可能是阎锡山、冯玉祥领导下的联军了?”
唐生智侧着脸看着薛岳在军事地图上指指点点,问道。
“不是!”,薛岳摇摇头,很是肯定的回道:“刚才薛某已经说过,这场战争,现在虽然看似明朗,其实,关键还在一个地方,若是赢,则全盘赢,若是输,只怕也要全盘输,虽然山东、河南、安徽、山西这三地已经被联军所牢牢控制着局面,但也并非没有出现意外的可能。”
“不知薛军长所谓的关键之地,在何处?”
这句话,是杜海生问的,他其实早已知道了目前形势下,决定胜负的关键之地就在湖北重镇,武汉,只是他故意装作很是迷糊的问道。
“湖北。”
果然,薛岳和杜海生心中所想一模一样。
薛岳见众人都没有说话,又道:“确切的说,是武汉。”
然后转过头,手中的指挥棒一点地图,道:“大家看这里,武汉,乃是湖北省会,民国交通之水陆要道,乃是仅次于上海的民国第二经济城市,而这里,不单单有足够强大的经济、工业、商业基础,还有汉阳军工厂,汉阳铁厂,湖北枪炮厂等一大批军工企业,扼守长江天险,占据要塞之城,而且,乃是平汉铁路,粤汉铁路的起始点和终点,北接河南,东连安徽,东南和南邻江西、湖南两省,西靠重庆市,西北与陕西省为邻,战略位置极其重要。”
当听到这里,众人甚至包括杜海生也是连连点头,作为民国时期的经济重镇,战略中心之一,武汉,都当之无愧的成为兵家必争之地,而且,武汉还有水路扼守长江,铁路控制南北,地理位置更是重要之极,这也是为何不论是共产国际,还是孙中山先生领导下的革命军都曾在武昌发动起义的原因所在。
而现在,阎锡山、冯玉祥所部和南京蒋某人所部,将几十万大军集结在湖北境内,分明就是做最后一搏。
一战而定天下!
第六百六十五章: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薛岳的说法得到了在场众人的一致认同,不过,即便是杜海生也有所怀疑,虽然武汉乃是经济工业重镇,但真能起到那么关键的作用,此地的胜败就能影响到全盘的战事之结局么?如果是那样的话,当初阎锡山和蒋某人直接将部队扔到湖北一线来个直接较量便是了,又何必在山西、陕西、河南、安徽、山东、江苏等地投入重兵去争夺陇海线的控制权,而并非南北走向的平汉、粤汉线的交汇点武汉。
再则,无论郑州还是西安,都和武汉有着同样的优势,陇海线贯穿两大城市,而郑州不但有陇海线,还有平汉线穿境而过,战略位置丝毫不逊色武汉,再则,得中原者得天下,现在,阎锡山、冯玉祥的联军基本上已经控制了河南全部、安徽大部、山东西部,在中原大会战的战场上,已经取得相当的优势。
薛岳之所说,也有一定道理,大家也赞同他的观点,但至于只是一个武汉重镇就能决定中原大会战之战事结果,众人还是持保留和怀疑的态度。
这其中,自然也包括杜海生。
而且,他觉得,蒋中正和阎锡山同时将重兵囤积在湖北境内,占据交通要道不假,但并非单纯是想以此来扼守武汉,通过武汉来执掌民国,而且,自从民国初年开始,武汉经历几次大规模的暴|动起义后,城市经济和规模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再作为民国的首都所在肯定有所不足。
只怕,这些人的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于湖北乃至武汉的“势”,交通优势,地理位置优势,工业经济优势,等等……
按照杜海生的猜测,他们如此急着拿下武汉,真正的意图,不仅仅是作为一个中转中心,还要当做一个进可攻出去,退可守回来,甚至是可以退的更远的地方来看待,不但湖北,还有其接壤省份之地,所辖范围地势,多丛山峻岭,一旦战事出现变化,呈现败势,那么不利的一方完全可以从湖北境内从重庆,进四川,进入深山老林之中,而和湖北接壤的西北边,则是西北冯玉祥的势力范围,也可以轻松的撤回去。
而作为联军的山西阎锡山,更可以绕道陕西进入自己的大本营山西,或者取道河南进入山西境内,甚至可以过湖南,进广西,跟李宗仁、白崇禧所部合为一处,到时候,只怕老蒋也奈何不得他们,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三军会师,彻底壮大。
也正因如此,老蒋断然不会让孙连仲的第八路军顺利进攻重镇武汉,已提前赶到孝感的顾祝同所属第十六路军,以及从淮安得到充足的休整和补充后全速开赴孝感的叶开鑫、王钧的第十路军全部,共计十一万余,将会在孝感一带布下重重重兵,不但如此,仗着地理位置的优势,顾祝同之第十六路军便可以以逸待劳,等待孙连仲的第八路军,在孝感一带一决胜负,而叶开鑫、王钧的第十路军,将会是顾祝同胜利的另外一个仰仗和依靠。
孙连仲的部队,未到武汉,便要接受顾祝同和叶开鑫两部十一万余大军的考验,情况并不乐观。
想了半天,杜海生道:“孙连仲所部现在的总兵力在十万人,前段时间进入信阳之后,因为其他地方战事之吃紧,孙连仲又留下两万余人,最后的兵力在八万人,再看看顾祝同部,此人的第十六路军有五万余士兵,叶开鑫、王钧所辖之第十路军有六万余人,在大悟、广水、孝昌、孝感一线进行布防,而首当其从的就是大悟和广水两地,顾祝同和钱大钧在这两地投入的总兵力为八万人,大家再看一下这四个城市。” ↑返回顶部↑
并决定,在一个月后将会举行第二次闭门磋商的军事会议。
除了上述两点,还有一点大家最为关注的事情便是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白崇禧等为首的讨伐军和南京蒋某人之间所发生的中原大会战,针对目前所出现的形势,两军军力的变化,以及战场上未来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都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杜海生则是将矛头直接对准了张宗昌,他要有所作为,就必须从这个禽兽不如的大败类开始下手。
“我认为,未来两军之对垒的胜负结果,现在还不到完全明了的时候。”
薛岳接过孙传芳的话,站了起来,接过对方手中的指挥棒,来到会议室墙上挂着的巨型军事地图旁边,指着其中几个地方道:“此次中原大会战,双方主要之兵力集中在山西、河南、山东、安徽、江苏等地及龙海沿线,其中,河南、安徽、山东之战况最为激烈和残酷,眼下,刘峙所部在河南许昌、新郑等地遭到冯玉祥所辖部队的疯狂狙击,停滞不前,大有败退的态势,而山东一线,陈调元所属预备役总队和张宗昌的山东军队则被阎锡山、石友三、孙殿英、孙良诚联军压制在聊城、德州、济宁、枣庄一线,能够活动的空间已经越发狭小,而且,阎锡山之联军大有决心吃掉陈调元所部的架势。”
“岳军长之意,这一场中原大会战,最后的胜利者很有可能是阎锡山、冯玉祥领导下的联军了?”
唐生智侧着脸看着薛岳在军事地图上指指点点,问道。
“不是!”,薛岳摇摇头,很是肯定的回道:“刚才薛某已经说过,这场战争,现在虽然看似明朗,其实,关键还在一个地方,若是赢,则全盘赢,若是输,只怕也要全盘输,虽然山东、河南、安徽、山西这三地已经被联军所牢牢控制着局面,但也并非没有出现意外的可能。”
“不知薛军长所谓的关键之地,在何处?”
这句话,是杜海生问的,他其实早已知道了目前形势下,决定胜负的关键之地就在湖北重镇,武汉,只是他故意装作很是迷糊的问道。
“湖北。”
果然,薛岳和杜海生心中所想一模一样。
薛岳见众人都没有说话,又道:“确切的说,是武汉。”
然后转过头,手中的指挥棒一点地图,道:“大家看这里,武汉,乃是湖北省会,民国交通之水陆要道,乃是仅次于上海的民国第二经济城市,而这里,不单单有足够强大的经济、工业、商业基础,还有汉阳军工厂,汉阳铁厂,湖北枪炮厂等一大批军工企业,扼守长江天险,占据要塞之城,而且,乃是平汉铁路,粤汉铁路的起始点和终点,北接河南,东连安徽,东南和南邻江西、湖南两省,西靠重庆市,西北与陕西省为邻,战略位置极其重要。”
当听到这里,众人甚至包括杜海生也是连连点头,作为民国时期的经济重镇,战略中心之一,武汉,都当之无愧的成为兵家必争之地,而且,武汉还有水路扼守长江,铁路控制南北,地理位置更是重要之极,这也是为何不论是共产国际,还是孙中山先生领导下的革命军都曾在武昌发动起义的原因所在。
而现在,阎锡山、冯玉祥所部和南京蒋某人所部,将几十万大军集结在湖北境内,分明就是做最后一搏。
一战而定天下!
第六百六十五章: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薛岳的说法得到了在场众人的一致认同,不过,即便是杜海生也有所怀疑,虽然武汉乃是经济工业重镇,但真能起到那么关键的作用,此地的胜败就能影响到全盘的战事之结局么?如果是那样的话,当初阎锡山和蒋某人直接将部队扔到湖北一线来个直接较量便是了,又何必在山西、陕西、河南、安徽、山东、江苏等地投入重兵去争夺陇海线的控制权,而并非南北走向的平汉、粤汉线的交汇点武汉。
再则,无论郑州还是西安,都和武汉有着同样的优势,陇海线贯穿两大城市,而郑州不但有陇海线,还有平汉线穿境而过,战略位置丝毫不逊色武汉,再则,得中原者得天下,现在,阎锡山、冯玉祥的联军基本上已经控制了河南全部、安徽大部、山东西部,在中原大会战的战场上,已经取得相当的优势。
薛岳之所说,也有一定道理,大家也赞同他的观点,但至于只是一个武汉重镇就能决定中原大会战之战事结果,众人还是持保留和怀疑的态度。
这其中,自然也包括杜海生。
而且,他觉得,蒋中正和阎锡山同时将重兵囤积在湖北境内,占据交通要道不假,但并非单纯是想以此来扼守武汉,通过武汉来执掌民国,而且,自从民国初年开始,武汉经历几次大规模的暴|动起义后,城市经济和规模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再作为民国的首都所在肯定有所不足。
只怕,这些人的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于湖北乃至武汉的“势”,交通优势,地理位置优势,工业经济优势,等等……
按照杜海生的猜测,他们如此急着拿下武汉,真正的意图,不仅仅是作为一个中转中心,还要当做一个进可攻出去,退可守回来,甚至是可以退的更远的地方来看待,不但湖北,还有其接壤省份之地,所辖范围地势,多丛山峻岭,一旦战事出现变化,呈现败势,那么不利的一方完全可以从湖北境内从重庆,进四川,进入深山老林之中,而和湖北接壤的西北边,则是西北冯玉祥的势力范围,也可以轻松的撤回去。
而作为联军的山西阎锡山,更可以绕道陕西进入自己的大本营山西,或者取道河南进入山西境内,甚至可以过湖南,进广西,跟李宗仁、白崇禧所部合为一处,到时候,只怕老蒋也奈何不得他们,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三军会师,彻底壮大。
也正因如此,老蒋断然不会让孙连仲的第八路军顺利进攻重镇武汉,已提前赶到孝感的顾祝同所属第十六路军,以及从淮安得到充足的休整和补充后全速开赴孝感的叶开鑫、王钧的第十路军全部,共计十一万余,将会在孝感一带布下重重重兵,不但如此,仗着地理位置的优势,顾祝同之第十六路军便可以以逸待劳,等待孙连仲的第八路军,在孝感一带一决胜负,而叶开鑫、王钧的第十路军,将会是顾祝同胜利的另外一个仰仗和依靠。
孙连仲的部队,未到武汉,便要接受顾祝同和叶开鑫两部十一万余大军的考验,情况并不乐观。
想了半天,杜海生道:“孙连仲所部现在的总兵力在十万人,前段时间进入信阳之后,因为其他地方战事之吃紧,孙连仲又留下两万余人,最后的兵力在八万人,再看看顾祝同部,此人的第十六路军有五万余士兵,叶开鑫、王钧所辖之第十路军有六万余人,在大悟、广水、孝昌、孝感一线进行布防,而首当其从的就是大悟和广水两地,顾祝同和钱大钧在这两地投入的总兵力为八万人,大家再看一下这四个城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