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节(2 / 4)
报纸刊发文章的第四天,阎锡山、石友三分别致电杜海生和民国民众,同意杜海生的提议,暂时放弃攻打济南之战事,等事情解决之后,再做打算,最后,也是对此次事件进行了一番义愤填膺的谴责和不满,并声称,若发现是谁所为,两军不惜代价,定为张学良将军和杜氏企业讨回公道。
对于二人的声明,杜海生只是一笑了之,并未放在心上,很显然,两人如此高调的宣布对此次事件的看法和最后的决定,也是为了拉拢他和张学良,现在,中原大会战激战正酣,交战双方谁都不是傻子,在当初大家都觉得,若是张学良所掌控下的军队天平倾向谁的话,那么战斗的结果也就会属于谁,而随后又加入了个杜海生,谁都知道,这两股力量,将是决定这场战争的绝对筹码和秤砣,只是可惜,二人在交战之初,都选择了中立的态度。
阎锡山、石友三、李宗仁、白崇禧、冯玉祥这五位讨伐军的高级将领在同一天高调发表声明,其用意显而易见,天下皆知。
与此同时,民国其他地方军阀,也纷纷通过报纸发表声明,表示声援杜氏企业和东北军的决定,理解并支持吴佩孚总司令所做之决定。
同日,上海工人阶级,各大学校学生,百姓,共计四十余万人,在上海城进行了一次声势浩大的游行活动,请求上海市政府和山东省政府进行沟通,甚至有些激进主义者直接打出条幅,支持吴佩孚、杜海生之决定,恳请出兵山东,彻底调查此事。
虽然游行规模声势浩大,但如今的上海早已今非昔比,四十余万人的游行队伍,并未出现一起骚乱事件,当然,为了以防万一,暗影情报处、上海防卫安全局第二部,第一军第三独立师团还是加强了对上海城的巡查,以及对游行街道旁边商铺,商人的安全保护。
同日,东北三省亦是举行全民大游行,参与人数足有一百五十万之巨,他们的意思很明确,交出凶手,严惩凶手,将阵亡之士兵归还于东北军妥善安葬。
与此同时,在暗影的暗中策划下,济南、郑州、武汉、青岛、天津、西安等多地也发生大小规模不等的民众游行示威。
本来只是杜氏企业和东北军的一件事情,在杜海生和张学良共同造势之下,在短短一星期左右,迅速弥漫整个民国,造成的影响以及民众示威人数空前绝后,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
而事情过去几天,作为民国主政的南京民国政府,却始终保持沉默,并未对整件事情发表任何看法。
这不得不让杜海生、张学良,甚至民国的民众们感到疑惑和不满。
第六百三十七章:弃车保帅!
山东济南,张宗昌官邸:
此时的张宗昌一脸阴郁,看着桌面上的报纸,揉着太阳穴,甚是疲惫不堪。
他根本没有想到,事情竟然会发展到现如今这样的局面,他本以为自己做的神不知鬼不觉,万无一失,却没想到,杜海生和张学良第二天便做出了反应。
而且,就连出事的地点都了解的一清二楚,更让他焦头烂额的是,以杜海生、张学良、吴佩孚为首的新沪系和奉系在报纸上连连发难,更是明确表示,责令他对此次事件进行调查核实,并将调查之结果公布于众,而且,杜海生责成交战双方停火,现在石友三和阎锡山的军队正在济宁一线进行休整,并答应停火,从昨天八时左右,本来攻势凶猛的两军便停止了所有进攻行动,等待事件的后续发展。
而吴佩孚更是在报纸上声明,对此次事件保留采取武力解决,军事打击的权利,张学良更是限时五日,若无结果,将会亲率一个军的兵力亲自入山东。
无论是哪一个结果,对于他来说都极其不利。
调查,调查个球,整件事情都是他张宗昌一人策划,实施的人正是他的心腹部队,调查来调查去,还不是调查到他自己么。
到了最后,还得拿起自己的手扇自己的耳光,这根本不是他本愿看到的局面。
可事情已然发生到这一步,让他甚是为难。
最近两天,不但全国各地,即便是济南、青岛等山东境内城市各行各业的民众,也采取了游行的办法进行示威,对抢|劫者进行谴责,对杜海生为首的新沪系、张学良为首的奉系表示支持,并希望山东省政府尽快拿出诚意来,妥善解决这件事情,免得山东再遭兵戈之灾。
林伯林岳君则坐在一旁,并未说话,可表情更是凝重,心中极其复杂。
当他得知东北军阵亡士兵并未进行处理的时候,便已觉得大事不好,果断采取了措施,却不成想,一切都显得为时太晚。
从杜海生等人在报纸上发布的声明来看,他们故意强调是在济南以北的禹城,而张学良更是直截了当的指出,禹城乃是山东境内,距离济南近在咫尺,若是有能够抗衡他东北军精锐军团三百余种的悍匪,为何作为山东省政府主席、军队督办的张宗昌没有听到一点风声,不去对其进行清剿。
很明显,对方的矛头,已经直指幕后主使张宗昌。
无论是报纸,还是民国民众这两天来的反应,对于张宗昌为首的山东军政都是极为不利的。若不妥善解决的话,只怕本危在旦夕的山东,更是难保安全。
他本来就对此次军火劫持事情表示反对,可惜,张宗昌根本将他的话当成耳旁风,没有听进去。
造成现在这种局面,也是在他的意料之中。
杜海生和张学良是何等人物?现在山东受到石友三、阎锡山两军的强势夹攻,节节败退,城市丢失,已然无法自保,此时去得罪作为新沪系和奉系代表的杜海生、张学良,实则不明智,乃是愚蠢之极,这下倒好,直接捅了马蜂窝。 ↑返回顶部↑
对于二人的声明,杜海生只是一笑了之,并未放在心上,很显然,两人如此高调的宣布对此次事件的看法和最后的决定,也是为了拉拢他和张学良,现在,中原大会战激战正酣,交战双方谁都不是傻子,在当初大家都觉得,若是张学良所掌控下的军队天平倾向谁的话,那么战斗的结果也就会属于谁,而随后又加入了个杜海生,谁都知道,这两股力量,将是决定这场战争的绝对筹码和秤砣,只是可惜,二人在交战之初,都选择了中立的态度。
阎锡山、石友三、李宗仁、白崇禧、冯玉祥这五位讨伐军的高级将领在同一天高调发表声明,其用意显而易见,天下皆知。
与此同时,民国其他地方军阀,也纷纷通过报纸发表声明,表示声援杜氏企业和东北军的决定,理解并支持吴佩孚总司令所做之决定。
同日,上海工人阶级,各大学校学生,百姓,共计四十余万人,在上海城进行了一次声势浩大的游行活动,请求上海市政府和山东省政府进行沟通,甚至有些激进主义者直接打出条幅,支持吴佩孚、杜海生之决定,恳请出兵山东,彻底调查此事。
虽然游行规模声势浩大,但如今的上海早已今非昔比,四十余万人的游行队伍,并未出现一起骚乱事件,当然,为了以防万一,暗影情报处、上海防卫安全局第二部,第一军第三独立师团还是加强了对上海城的巡查,以及对游行街道旁边商铺,商人的安全保护。
同日,东北三省亦是举行全民大游行,参与人数足有一百五十万之巨,他们的意思很明确,交出凶手,严惩凶手,将阵亡之士兵归还于东北军妥善安葬。
与此同时,在暗影的暗中策划下,济南、郑州、武汉、青岛、天津、西安等多地也发生大小规模不等的民众游行示威。
本来只是杜氏企业和东北军的一件事情,在杜海生和张学良共同造势之下,在短短一星期左右,迅速弥漫整个民国,造成的影响以及民众示威人数空前绝后,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
而事情过去几天,作为民国主政的南京民国政府,却始终保持沉默,并未对整件事情发表任何看法。
这不得不让杜海生、张学良,甚至民国的民众们感到疑惑和不满。
第六百三十七章:弃车保帅!
山东济南,张宗昌官邸:
此时的张宗昌一脸阴郁,看着桌面上的报纸,揉着太阳穴,甚是疲惫不堪。
他根本没有想到,事情竟然会发展到现如今这样的局面,他本以为自己做的神不知鬼不觉,万无一失,却没想到,杜海生和张学良第二天便做出了反应。
而且,就连出事的地点都了解的一清二楚,更让他焦头烂额的是,以杜海生、张学良、吴佩孚为首的新沪系和奉系在报纸上连连发难,更是明确表示,责令他对此次事件进行调查核实,并将调查之结果公布于众,而且,杜海生责成交战双方停火,现在石友三和阎锡山的军队正在济宁一线进行休整,并答应停火,从昨天八时左右,本来攻势凶猛的两军便停止了所有进攻行动,等待事件的后续发展。
而吴佩孚更是在报纸上声明,对此次事件保留采取武力解决,军事打击的权利,张学良更是限时五日,若无结果,将会亲率一个军的兵力亲自入山东。
无论是哪一个结果,对于他来说都极其不利。
调查,调查个球,整件事情都是他张宗昌一人策划,实施的人正是他的心腹部队,调查来调查去,还不是调查到他自己么。
到了最后,还得拿起自己的手扇自己的耳光,这根本不是他本愿看到的局面。
可事情已然发生到这一步,让他甚是为难。
最近两天,不但全国各地,即便是济南、青岛等山东境内城市各行各业的民众,也采取了游行的办法进行示威,对抢|劫者进行谴责,对杜海生为首的新沪系、张学良为首的奉系表示支持,并希望山东省政府尽快拿出诚意来,妥善解决这件事情,免得山东再遭兵戈之灾。
林伯林岳君则坐在一旁,并未说话,可表情更是凝重,心中极其复杂。
当他得知东北军阵亡士兵并未进行处理的时候,便已觉得大事不好,果断采取了措施,却不成想,一切都显得为时太晚。
从杜海生等人在报纸上发布的声明来看,他们故意强调是在济南以北的禹城,而张学良更是直截了当的指出,禹城乃是山东境内,距离济南近在咫尺,若是有能够抗衡他东北军精锐军团三百余种的悍匪,为何作为山东省政府主席、军队督办的张宗昌没有听到一点风声,不去对其进行清剿。
很明显,对方的矛头,已经直指幕后主使张宗昌。
无论是报纸,还是民国民众这两天来的反应,对于张宗昌为首的山东军政都是极为不利的。若不妥善解决的话,只怕本危在旦夕的山东,更是难保安全。
他本来就对此次军火劫持事情表示反对,可惜,张宗昌根本将他的话当成耳旁风,没有听进去。
造成现在这种局面,也是在他的意料之中。
杜海生和张学良是何等人物?现在山东受到石友三、阎锡山两军的强势夹攻,节节败退,城市丢失,已然无法自保,此时去得罪作为新沪系和奉系代表的杜海生、张学良,实则不明智,乃是愚蠢之极,这下倒好,直接捅了马蜂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