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印象土耳其(10 / 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地下城最绝妙的设计是它的空气循环系统,垂直而建的通气孔深达70~80米,为地下空间源源不断地提供新鲜空气,这一系统可让第九层和第一层一直保持着13c~15c的恒温。因此,卡帕多西亚的很多地下城都适合酿酒,而且也不用担心恶劣的气候变化。
  如此庞大的建筑,在几百年前显然是一项匪夷所思的工程,它给后人带来了很多难解之谜。比如说,需要多少人力多少时间才能完成?挖出来的土堆如何处理?地下城里的厨房不算多,如何在不被敌人知晓的情况下做饭?人们的排泄物又怎么在地下处理?如果隐居时间过长,排泄物会不会引起流行病?还有,一旦失火,人们又将如何处理火情?
  迷宫般的地下城带来了无数谜一样的问题,也给卡帕多西亚本就怪异的地上岩石带来了更多神秘的味道。当游客们将地面景观和地下景观全部玩遍,不妨再搭乘美丽的热气球,换个角度从空中去观赏卡帕多西亚的壮丽景象。
  迷宫般的地下城
  奥斯曼古都埃迪尔内
  不管是从欧洲进入土耳其,还是从土耳其进入欧洲,只要选择陆路就必须经过埃迪尔内。埃迪尔内位于伊斯坦布尔西北200多千米处,地处马里查河与登萨河的交汇处,毗邻希腊和保加利亚的边境地区,号称土耳其西部门户,战略位置相当重要。更值得一提的是,它还曾是奥斯曼帝国早期的一座王都。
  ◎曾是帝国的王都
  在罗马崛起之时,罗马皇帝哈德良曾多次关注过这片土地。125年,他率领罗马大军来到此处,使其成为一座驻军城市,并定名为哈德良波利斯。这里随之建起一座兵工厂,专为罗马人制造武器和盾牌。3世纪末期,到了罗马皇帝戴克里先统治时期,此地已拓展成色雷斯四省中的一座首府。进入中世纪以后,埃迪尔内遭遇多次战火,先是汪达尔人在6世纪末期悍然入侵,后有保加利亚人在10世纪大举进攻,紧接着又连续两次遭到十字军的大肆劫掠。1362年,该城并入奥斯曼帝国。
  赛利米耶清真寺内精美异常的穹顶装饰
  归属奥斯曼帝国以后,埃迪尔内被正式定名。1413~1458年间,它成为帝国的首都,同时也是该国进攻欧洲的前沿阵地。据说,那时候的埃迪尔内急剧扩大城区规模,大量兴建公共设施,在其后百十年里,城中很快立起了300多座清真寺。到了16世纪中期,奥斯曼帝国历史上的第十代苏丹苏莱曼大帝,特别喜欢带着人马前往此地狩猎,一住便是月余。可是,由于狩猎的沼泽地里蛙鸣阵阵,扰得他夜夜不能安睡,最后不得不返回伊斯坦布尔。
  当奥斯曼帝国日渐式微,埃迪尔内也呈现衰落之势。19世纪前期,这座城市从昔日的王都沦为一处偏远之地。只是它消沉了没有多久,又烽烟四起。1829年和1878年,俄国人两次入侵这片土地,1913年保加利亚人卷土重来,1920年希腊人再度跟进。在短短一个世纪里,埃迪尔内饱尝战争之乱与动荡之苦,同时吸纳了大批欧洲难民,那些急剧增长的人口倒给这片一度沉寂的土地增添了无穷生机。
  共和国成立时,土耳其版图初定,埃迪尔内慢慢安定下来,并荣升为埃迪尔内省的省会。“二战”以后,这座西部城市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如今已重换新颜,那些建于奥斯曼帝国时期的著名古建,更为城市增添了迷人的古代气息。
  赛利米耶清真寺被认为是锡南的杰作。2011年赛利米耶清真寺及其社会性建筑群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两大清真寺
  埃迪尔内最具吸引力的便是奥斯曼建筑。当它归于奥斯曼帝国统治时,该城迅速兴建起清真寺、博物馆、市集、学校等众多建筑。
  赛利米耶清真寺位于埃迪尔内市的中心,是全城300多座清真寺里的亮点之作。它于1575年落成,由建筑大师锡南专为苏丹塞利姆二世设计建造,这是锡南个人最满意的一项杰作,被公认为奥斯曼建筑的巅峰之作。
  清真寺规模不大,18个小穹顶围拥着中间一个大穹顶,大穹顶的直径约43.5米,四周矗立着4座高耸入云状如火箭的宣礼塔。在清真寺的内部,8根排列成圆形的巨大石柱支撑着大穹顶,构成礼拜殿的偌大空间。置身礼拜殿中,游客们准会为穹顶传递的光线而深感震撼,周边一组较低的游廊通向外层,另一组较高的游廊通向内部。整个建筑表面使用了大量红色砂岩,看上去色彩协调,美观大方,建筑内部的祭坛与苏丹祈祷处装饰着产自伊兹尼克的精美瓷砖,醒目的讲坛则由一整块大理石雕刻而成。
  锡南
  锡南是奥斯曼帝国最伟大的建筑师。他年轻时曾在帝国学校接受军事训练,毕业后迅速升迁,直至成为军校学员步兵团的军团司令。作为军事设施的设计者和建造者,锡南在一生中参与了许多大型建筑的设计与建造,包括34座宫殿、79座清真寺、33座浴室、19座陵墓、55所学校、12座旅馆、16所慈善机构和7所宗教学校。在所有的个人作品中,他认为只有埃迪尔内的赛利米耶清真寺才是自己一生的骄傲。
  马里查河大桥
  马里查河在巴尔干半岛东南部,源出保加利亚里拉山,曲折东流,抵土耳其埃迪尔内汇合登萨河后转向南,注入爱琴海。
  城市的近郊还有一组白色的建筑群,名叫巴耶塞特清真寺。该建筑落成于1485年,由奥斯曼苏丹巴耶塞特二世下令建造,包括清真寺、医院、医科学校、药店、浴室、宗教学校、厨房、施粥铺等。在18世纪初期,这里发生过一场严重的疫病。当时,一位名叫玛丽·沃特利·蒙塔古的女士给孩子们接种天花疫苗,后来又把这种方法传到了英国,为人类消灭天花做出过不小的贡献,而当时的大多数欧洲人对此还一无所知。
  埃迪尔内市内建有两座博物馆,一座是土耳其与伊斯兰艺术博物馆,另一座是考古和人文博物馆。前者收藏着奥斯曼帝国大臣曾经使用过的帐篷、武器、玻璃制品及本地摔跤比赛的图片,后者收藏着色雷斯地区出土的陶器、大理石半身雕像、青铜饰品、珠宝与钱币等。
  相比于土耳其的其他大型城市,埃迪尔内既没有伊斯坦布尔的奢华喧嚣,也没有安卡拉的从容与锐气,更没有伊兹密尔和安塔利亚的柔媚风情,但这座宁静的古城因为曾经贵为王都而且拥有奥斯曼时期的完好建筑,反倒独有一种浓郁的古典风范。
  番红花城
  最后的奥斯曼小城
  一座因花儿得名的小城,同样也有着花儿般的浪漫气质,它就是土耳其的番红花城。光听名字,这座小城便能给人留下关于花儿与色彩的无限遐想,然而城内保存完好的那些奥斯曼古典建筑,显然要比番红花更加令人惊艳。
  ◎富裕而幸运的小城
  番红花在土耳其语的发音里是“萨夫兰”,故而番红花城又名萨夫兰博卢。它距离首都安卡拉约200千米,距离黑海约50多千米,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千米。这是一座只有2万多人的小城,城内全是白墙红屋,城外皆是一片绿色山谷,形成了一种世外桃源的姿态。
  小城种植番红花的历史由来已久,早在11世纪,此地便有人开始种植这种美丽的花儿。14~17世纪,该城在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之下进入鼎盛时期。那时候,奥斯曼帝国在盖雷代及黑海沿岸一带的贸易活动必须经过此地,活跃频繁的商业行为将其渐渐抬升至重要的贸易地位,番红花城继而发展成为古丝路上番红花的贸易中心与种植中心,同时也成为一座以制作马鞍和皮具为中心的商业城市。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