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他从哪来?】(2 / 2)
好在《湄公河行动》尽力纠正了一些,我们期待有一天类似《湄公河》这样的优秀电影,无须某个政治部门扛起对抗审核的大旗。
即便审核的枷锁如此沉重,但这仍然不是导致如今“国内电影堕落”的现象的原因,我们可以轻松的看到每年几十部的进口影片,他们无疑都符合审核标准的,实际上很多国际大制作电影团队,他们也许比我国电影人还清楚我国的电影审核,如此之大的电影市场怎么可能抛下?我国的电影审核标准在立项和编剧阶段就会纳入考量,如今除非哪个制作人或者编剧疯了,不然绝不可能在电影中出现“讽刺中国政治”的情节,暗示也不行!
因此很明显,如今绝大多数优秀的,高票房的电影,在经过无伤大雅的剪辑后,完全符合我国的电影审核标准,更何况有太多电影根本无须剪辑!
大多数电影根本没理由探讨政治,也不需要在过于敏感极端的环境中探讨人性!无论是简单纯粹的爱情(你的名字),还是无脑的视觉盛宴(速度与激情),抑或是删减过的大杂烩(金刚狼3),强无敌(摔跤吧爸爸)。
可见,审核对国际团队造成的影响十分有限,这并没有太大的妨碍佳作诞生。
当然,“审核”之痛仍然存在着,不过并没有想象的那么严重,如今的审核尺度对于电影的桎梏大概可以这么理解——
审核尺度每放开10%,就会多10%的佳作诞生,直至尺度放开100%,达到美国的水平。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审核尺度这一点达到与美国相同的水平,每年我们看到的国产佳作会提升一倍!多么振奋人心啊!!
如果有两部佳作,那么会变成四部!
如果有零部,那么还是零!!!
(手动滑稽)。
另外还能例举很多很多的因素。
比如电影传统,电影体制,人才储备等等,这些看似说的通的因素,我不准备展开篇幅一一解释,在此只用一个事实进行驳斥——
《活着》、《霸王别姬》、《阳光灿烂的日子》、《甲方乙方》、《红高粱》等等等等,我们的电影产业,在20年前,就已经具备了制作出优秀故事片的水准,拥有了足够的传统、体制、人才储备等等等等,但时至今日,每年能赋予“优秀故事片”这顶帽子的电影屈指可数,在整个电影市场膨胀了几十倍上百倍的情况下,在我们的电影体制、资本、人才储备、市场规模等等客观条件充足得多的今天,在我们愈发贴近好莱坞的情况下,优秀故事片的出产率反而急转直下,这简直令人难以理解。
陈凯歌、张艺谋、冯小刚这些出色的导演没理由在同一时间退步,他们中凭什么没有斯皮尔伯格、伊斯特伍德、马丁·斯科塞斯这样的常青树?为什么会给人感觉一部不如一部?
无论是传统,体制,人才,品质还是资本,都无法解释这些问题,他们拥有的一切比之二十年前都扩充了数十上百倍。
你当然可以说他们落后于时代了,但斯皮尔伯格、伊斯特伍德和马丁·斯科塞斯落后的更多,可这并不影响他们创造佳作。
在这个事实面前,我们无法粗暴的将“体制”、“人才储备”这些因素,与“单位时间内的优秀电影数量”相连,真正造成今日盛景的决定性因素,一定藏在别的什么地方。 ↑返回顶部↑
即便审核的枷锁如此沉重,但这仍然不是导致如今“国内电影堕落”的现象的原因,我们可以轻松的看到每年几十部的进口影片,他们无疑都符合审核标准的,实际上很多国际大制作电影团队,他们也许比我国电影人还清楚我国的电影审核,如此之大的电影市场怎么可能抛下?我国的电影审核标准在立项和编剧阶段就会纳入考量,如今除非哪个制作人或者编剧疯了,不然绝不可能在电影中出现“讽刺中国政治”的情节,暗示也不行!
因此很明显,如今绝大多数优秀的,高票房的电影,在经过无伤大雅的剪辑后,完全符合我国的电影审核标准,更何况有太多电影根本无须剪辑!
大多数电影根本没理由探讨政治,也不需要在过于敏感极端的环境中探讨人性!无论是简单纯粹的爱情(你的名字),还是无脑的视觉盛宴(速度与激情),抑或是删减过的大杂烩(金刚狼3),强无敌(摔跤吧爸爸)。
可见,审核对国际团队造成的影响十分有限,这并没有太大的妨碍佳作诞生。
当然,“审核”之痛仍然存在着,不过并没有想象的那么严重,如今的审核尺度对于电影的桎梏大概可以这么理解——
审核尺度每放开10%,就会多10%的佳作诞生,直至尺度放开100%,达到美国的水平。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审核尺度这一点达到与美国相同的水平,每年我们看到的国产佳作会提升一倍!多么振奋人心啊!!
如果有两部佳作,那么会变成四部!
如果有零部,那么还是零!!!
(手动滑稽)。
另外还能例举很多很多的因素。
比如电影传统,电影体制,人才储备等等,这些看似说的通的因素,我不准备展开篇幅一一解释,在此只用一个事实进行驳斥——
《活着》、《霸王别姬》、《阳光灿烂的日子》、《甲方乙方》、《红高粱》等等等等,我们的电影产业,在20年前,就已经具备了制作出优秀故事片的水准,拥有了足够的传统、体制、人才储备等等等等,但时至今日,每年能赋予“优秀故事片”这顶帽子的电影屈指可数,在整个电影市场膨胀了几十倍上百倍的情况下,在我们的电影体制、资本、人才储备、市场规模等等客观条件充足得多的今天,在我们愈发贴近好莱坞的情况下,优秀故事片的出产率反而急转直下,这简直令人难以理解。
陈凯歌、张艺谋、冯小刚这些出色的导演没理由在同一时间退步,他们中凭什么没有斯皮尔伯格、伊斯特伍德、马丁·斯科塞斯这样的常青树?为什么会给人感觉一部不如一部?
无论是传统,体制,人才,品质还是资本,都无法解释这些问题,他们拥有的一切比之二十年前都扩充了数十上百倍。
你当然可以说他们落后于时代了,但斯皮尔伯格、伊斯特伍德和马丁·斯科塞斯落后的更多,可这并不影响他们创造佳作。
在这个事实面前,我们无法粗暴的将“体制”、“人才储备”这些因素,与“单位时间内的优秀电影数量”相连,真正造成今日盛景的决定性因素,一定藏在别的什么地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