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邓名给李来亨一万两银子时,说是给兴山军用来讨老婆的。本来这种话大可一笑置之,李来亨手头紧,到处都要用钱,怎么可能把这么一大笔钱都用来给手下娶亲?但刘体纯等人发了大财,给手下说了不少桩亲事,看到大昌和巴东军中不少人喜气洋洋,准备回家当新郎后,兴山军也普遍心理失衡了——看看人家,小兵都能成亲了,自己明明是小虎帅帐下的军官,老大不小了还是光棍一条,人比人还真是气死人啊。
  李来亨本来也想适当地说一些亲事,安抚一下自己的军官,但一打听市价,他马上打消了这个念头。承天府、襄阳府的婚姻市场已经是一边倒的卖方市场,在刘体纯和袁宗第等人的哄抬下,现在说一门亲事聘金至少四十两,再加上零七八碎的开销,总开支低于五十两那是想也不要想,周围地区同样是水涨船高。
  眼看有“媳妇荒”的迹象出现,地方上的居民也发了慌,纷纷给儿子订亲,进一步加剧了婚姻市场价格的剧烈上扬。适龄女孩差不多被一扫而空,年龄稍小的也被订下了不少,有经验的媒人都说,价格回落估计要等上几年了。
  攥着手里那点不够花的银子,看着营中军官脸上失望的表情,就在李来亨左右为难的时候,还有媒人找到兴山军中,问李来亨觉得寡妇怎么样?至少比姑娘便宜一半,而且都是生养过的,保证质量。这些媒人还向李来亨暗示,随着适龄女孩的稀缺,婚姻二手市场也日渐紧俏,价格还有进一步上升的空间。
  一开始李来亨还有点犹豫,对情况艰苦的兴山军来说,能够娶亲就不错了,以往手下若是能娶个寡妇也高兴得很,但得知此事后,兴山军的军官们集体爆发了:“在大昌、巴东当兵娶姑娘,我们兴山的军官却要娶寡妇……这不是要一辈子抬不起头来么?还让不让人活了?不行,就是能生能养的也不行!”
  而且娶寡妇也要二、三十两银子,这还有天理王法吗?
  ……
  兴山的官兵上下一心,坚决支持李来亨继续向汉阳、武昌周围进军的决定。跟着邓名走的都发财了,那么兴山军当然也要跟上。兴山的军官们估计,武昌周围始终在清军控制下,大宁和巴东的炒媳妇团还没有去过,那里的价格应该合理公道。
  自从得知郑成功已经攻入长江后,邓名就一直要赶去南京,倒是郑成功派来的穆潭总劝邓名不必着急,就是等到延平郡王全取江南之后再前往也不迟——以前穆潭觉得邓名有必要参与到南京之战中,以便赢得出任监国的声望,郑成功希望邓名尽快到他军中也是这个目的;但现在湖广大捷,再加上之前的昆明大火,穆潭觉得邓名就算不参与攻陷南京也足以服众。
  而李来亨同样不建议邓名脱离大军前往,因为他计划去江西甚至南直隶走一遭。以前若是李来亨提出离开兴山远征南京的计划,部下多半会反对,就算没有妻子的兴山兵也故土难离。但最近因为受到贺珍等人的刺激,兴山军的求战欲望空前高涨,得知邓名无意强攻武昌后,李来亨军中一片叹息声,全然忘记了数日前他们也毫无独自攻打武昌的打算。
  在刘体纯等人动身返回根据地时,李来亨则招来了夷陵、江陵等地的留守部队,将带出来的三万多将士统统带在身边,准备彻底扫荡汉阳周边地区。
  今天汉阳已经在望,李来亨正在帐中与邓名商议军情——经过这一段日子的军旅生活,邓名已经可以在讨论大军行动时适当发言——突然有人报告有武昌的秘使到。
  武昌的秘使身着文士长袍,手握一把折扇,一摇三晃地进来了。
  “周举人,”邓名看到老熟人又一次出现在自己面前,问道:“张长庚派你来干什么?”
  “前来为提督消灾去祸。”周培公轻轻一摇扇子,自信满满地说道。
  邓名楞了一下,这副架势他好像有点熟悉,似乎在不少古代的演义小说,还有各种三流电视剧上看过。
  飞快地整理了一遍这些记忆后,邓名哈哈大笑:“本提督何祸之有?”
  李来亨有些不解,看了一眼邓名,只见对方藏在桌子后面的手飞快地摆动了两下,示意自己不要说话,一切交给他去对付。
  “杀生之祸。”周培公说道:“学生此来就是为武昌、汉阳两城的父老百姓请命,希望提督网开一面,放这百万生灵一条活路。”
  邓名发出一声冷笑:“我怎么会伤害百姓。”
  “提督是不会。但只要提督拿下汉阳,则汉阳满城百姓难逃一死;攻破武昌,则武昌鸡犬难留。”周培公说到这里忽然停住,认为自己的几句话足以成功地吊起了对方的好奇心。
  到现在为止,周培公感觉自己表现得很不错。出发以前,他在家里读了好几篇关于说客的文章,把其中描述的情节牢记在心。对面的邓名这么年轻,估计还没有与说客打过交道,更不会专门去读这种书。
  邓名等了片刻也没听见下文,就又回忆一下看过的电视剧,然后装出生气的样子,背了一声电视剧里的台词:“危言耸听!”让邓名遗憾的是,现在他身穿甲胄,没有长袖可以用力地甩上那么一甩。
  “哈哈,哈哈,”周培公仰天大笑,停住笑声之后面色一沉,严肃地说道:“提督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啊。”
  据周培公所说,若是武昌始终在清军的手中,城内的百姓就不会遭殃。但若是被明军攻占,哪怕只有一日,将来收复武昌时,清军就会在城内大肆掳掠。如果湖广兵收复武昌,那可能还会念及一些香火之情;如果是外省的部队夺回武昌,那多半会发生屠城数日的惨剧。
  本来就没有攻打武昌的意图,但邓名知道周培公说的也是真话。想到满清的凶暴残忍,为虎作伥的绿营的无耻,以及老百姓的多灾多难,邓名忍不住叹了口气。
  周培公已经对张长庚分析过邓名的性格,认为邓名仁慈有德,可以凭借百姓的疾苦予以打动。听到邓名叹气后,周培公察言观色,认为时机已到,就趁热打铁提出一个建议:“提督虽然屡战屡胜,但洞庭湖的水师仍在,武昌、汉阳城内也有数万大军,谁胜谁负尚未可知。提督若不能攻下武昌、汉阳,则白白折损兵马、名声;若是攻下了武昌、汉阳,虽然于威名无损,但却是害了城中的众多百姓。”
  见邓名没有出言反驳,周培公心中大喜,觉得胜利在望。如果能凭着三寸不烂之舌说服明军退兵,自己不但在巡抚张长庚面前可以立下大功,就是将来青史之上,也值得大书一笔;哪怕大明中兴,这种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光辉事迹,即便是胜利者也会称赞他周培公的智勇双全。
  “只要提督愿意就此罢兵,湖南巡抚愿意献上白银五十万两,作为武昌、汉阳两城的赎城之费。”
  张长庚和周培公已经统一观点,就算邓名再仁慈,他带领数万大军而来,怎么也需要给手下一个交代,这笔钱武昌是肯定要付的。两个人还仔细斟酌,觉得五十万两银子是个比较合适的数字。钟祥明军激战一场,缴获了湖北几个府城的库存,总数不过四十万两;现在武昌有长江天险,又有强大的水师和远比钟祥雄厚的兵力,明军不费一弓一箭,就能拿到五十万两,应该可以满意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