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曾经幻想,一切会开花结果,侧写技术会应用于每个案件之中,起到巨大的作用。
  可是所有人看向他,目光都是不解,都是排斥,他们就像是在听天方夜谭。
  这是浪费时间吗?
  是没有意义的吗?
  我们真的不需要进行相关的研究吗?
  他教出过那么多有天分的学生,可是他们只能转业,或者是去国外深造,根本在国内找不到工作。
  他想给那些警员们出谋划策,可是并没有人愿意好好听他的分析。
  翁玉华迷茫了。
  要放弃吗?
  还是看开这一切,做一个只说对的话的好好先生?
  他不甘心,这是他的兴趣,是他曾经准备奉献毕生的事业……
  他已经四十不惑,他还能够在这条路上走多远?
  翁玉华憋了一口气。
  那时,他踉跄地走下台来,是随良逸扶住了他。
  “这些人是不会理解我们的努力的。”随良逸对他说,“师兄,我们的价值,可以证明给他们看。”
  翁玉华看向这个和他选择了同一条路的师弟,他感觉到了强烈的共鸣。
  随后他豁然开朗。
  没有数据,那他们就来统计出数据。
  没有实例,他们就去破获一个一个案子,研究一个一个犯人。
  他们将要面对城市人群,进行技术总结把那些虚浮的理论,落在实际。
  城市里有这么多的人,其中就会有一些人,会是潜在的凶手。
  如果他们能够提前把这些人找出来,那就是证明犯罪心理有实用性的最好方式。
  最初的想法是翁玉华提出的,具体的操办人却是随良逸。他很快拉来了华都总局的王少谷帮他们进行布局,又找来了同样研究心理学的张君之实际操作。
  他们选址这里,改建了一处无人的破旧厂房,以路牌号挂牌372研究院,很快开展了起来。
  翁玉华最初的想法,这里是要搞出成绩才能够让外人知道的,所以各种的流程都是能简就简……最初的时候,372心理研究院就是作为犯罪学数据储备,心理监控机构成立的。
  随后他们开始打着心理研究的幌子,吸收社会资金用于研究。
  在那个年代,借助王少谷的关系,他们得到了学校的配合,进行了面向学生的心理筛查,对潜在高危人群进行登记。
  翁玉华承认,他们有些急功近利,操作也并不规范。
  但是他并没有想到,后来所发生的一切……
  科学和理论没有对错,可是当操作者心中有恶,灾难就会降临。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