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节(1 / 4)
作者有话要说: 陆深:别问,问就是后悔,问就是不该吃酒!
第51章 长安冬·乞儿外卖
或许火锅的热闹气氛才是吸引食客的关键, 久未相见的亲朋好友聚在一起,热热闹闹地围着锅子吃酒聊天,热气氤氲间, 往日的嫌隙也得暂时抛之脑后。自从甄榛在门外的公告栏上贴了火锅的广告单子,饭馆便是日日客似云来, 直看得坊中其他食肆眼红心热。
甄榛趁热打铁, 接连推出了酸菜锅、羊肉锅、鱼头锅等等林林总总近十种锅底。只是样式多了, 食客也增长,一家饭馆的铺面到底是小了些, 每日门外都排满了长队。
商贾们没那么多讲究搭个棚子,就着甄榛提供的碳火盆和小食零嘴,认识的不认识的相互插科打诨也不觉得无聊。但有些身份的贵人们可就不愿意了,尤其是官家女眷,虽唐代民风开放,还是有些家教森严的不许女郎在外抛头露面, 因此大都要求甄榛外送到自家府邸。
有生意、尤其是大户人家的生意, 自然是再好不过的了, 但毕竟人手有限,就算大多数都遣自家奴仆来送,也还是抽不开身。
还好,甄榛转念间想起了宋大郎, 忙让阿多去唤他过来。
阿多腿脚快, 又正好遇见他在城墙根蹲着等人招零工,没多时便将他带回了饭馆。
猛的从冷风中进到温暖的室内, 宋大郎穿着草鞋、冻得发紫的双脚有些麻痒,难耐地跺了跺地。甄榛看在眼中,也不揭穿, 说:“正要求你帮个忙,我这生意实在忙得很,接了许多外送单子,能不能托你送到各家府上?”
宋大郎原先也念过几日书,只是自从家中阿耶在边关失去消息,阿娘生病后就辍学在家,但常用的字都是识得的,接过甄榛递来的单子,上下扫视一遍,有些为难地说:“小娘子,不是我推辞,这上面东西南北皆有人家,就算算上我家弟妹,也不过能送三个方向的,怕是耽误小娘子的生意。”
“唔……”甄榛略一沉思,余光正好瞄见蹲在饭馆外墙角处的乞儿,心生一计。
这些乞儿皆是为了讨口客人们的残羹剩饭才在外聚集,甄榛也不赶他们,毕竟阿潼就是乞儿出身。且现在不比现代,即便是流浪汉也能从垃圾桶里拾捡到棉衣,这些乞儿衣着单薄,若再吃不饱,怕连冬日都熬不过去。
甄榛虽心善,却也不是什么圣母,不会因为他们而拱手将客人拒之门外,因此与他们约法三章:每日手脚都要洗干净;每半旬可腾出屋子供几个乞儿洗一次澡,但要自己捡木柴来换;阿多绒绒不穿的旧衣也可以淘换给他们,不过也不是白得的,要给后院洒扫除草。
那时阿潼还问甄榛,又不缺这一捆柴火、一件旧衣,直接给他们便是。甄榛却摇了摇头,“俗话说的好,斗米恩升米仇。若总是无条件的帮他们,反倒会让他们不知感恩,到时全长安的乞儿都涌来,我可招架不了;现在这样有来有回,我不施舍他们,他们也不欠我,才叫相安无事。”
收回思绪,甄榛同宋大郎商量:“门口的那些乞儿都是长久在的,都是老实孩子,你看挑几个腿脚快、性子稳的,让他们去送可行得通?”
宋家大郎也是心善的,自己撑起一个家,深知没有父母依靠的辛苦,略一思索,便点头赞同,“小娘子这个主意好!既能解决人手不够的问题,还能让他们赚得几文辛苦钱,不拘是买吃食还是换棉衣,都是顶好的!只是……”
“只是不知贵人们是否会嫌弃……”宋大郎有些犹豫地看向甄榛。
甄榛短短几息之间就已经想好对策,就和现代的外卖小哥一样,身着统一的制服,干净利落,正好也能显现出一家饭馆的特别之处。
甄榛掀开挡风帘子,朝几个年长些地招招手,“树根、包子、柳叶,都过来帮我个忙!”
入冬也已月余,他们同甄榛早就熟稔起来,见甄榛唤自己,答应了一声便起身小跑过来,“小娘子找我们何事?”
“我这儿有个生意做不做?”
三个人你瞧瞧我我瞧瞧你,互相使了个眼色,转头对甄榛说:“小娘子尽管吩咐。”
甄榛把自己的想法同他们说了,又把宋大郎介绍给他们,“以后宋大郎就是你们的领班,每跑一单就可得一文铜钱,每日去找他领钱便是。若有了差错也不许隐瞒,皆报给宋大郎知。”
想了想补充道:“还有,这个生意怕只能做到开春前,你们也好有个准备。若是想好了,就来和我签份契约。”
一份一文钱,所能送个三五十份,比壮年汉子做苦力都挣得多,对他们来说简直是天上掉馅饼的好营生,自然是没有不愿意的。在契约上按了手印,制度还需时间定制,先穿上白芨的旧衣,挽挽袖子便风风火火地上岗了。
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白芨皱了皱眉,问:“小娘子不怕他们偷吃?”
甄榛挑了挑眉,没想到他会问这个问题,不过也是情有可原,毕竟世人印象如此,“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我自然是不担心。”看着白芨不赞同的脸色,甄榛微笑道:“且我在你心中就是这么没有分寸的吗?放心吧,每个食盒都是封好的,中间还夹了客人所点菜单,若是少了,一看便知。”
“娘子又先见之明,是白芨多虑了。”白芨不知从哪学来的酸腐气,文绉绉地拱手告罪,让甄榛还有些不适应。
几日过去,外卖的好处就完全凸显出来。
原先只有西城崇化坊周围的几个坊市居民常来饭馆用饭,至多还有曾经尝过甄榛在大理寺手艺的各署官吏偶尔探访。现下有了外卖,不仅城西较远的坊市能尝到火锅,连城东都流行开了。 ↑返回顶部↑
第51章 长安冬·乞儿外卖
或许火锅的热闹气氛才是吸引食客的关键, 久未相见的亲朋好友聚在一起,热热闹闹地围着锅子吃酒聊天,热气氤氲间, 往日的嫌隙也得暂时抛之脑后。自从甄榛在门外的公告栏上贴了火锅的广告单子,饭馆便是日日客似云来, 直看得坊中其他食肆眼红心热。
甄榛趁热打铁, 接连推出了酸菜锅、羊肉锅、鱼头锅等等林林总总近十种锅底。只是样式多了, 食客也增长,一家饭馆的铺面到底是小了些, 每日门外都排满了长队。
商贾们没那么多讲究搭个棚子,就着甄榛提供的碳火盆和小食零嘴,认识的不认识的相互插科打诨也不觉得无聊。但有些身份的贵人们可就不愿意了,尤其是官家女眷,虽唐代民风开放,还是有些家教森严的不许女郎在外抛头露面, 因此大都要求甄榛外送到自家府邸。
有生意、尤其是大户人家的生意, 自然是再好不过的了, 但毕竟人手有限,就算大多数都遣自家奴仆来送,也还是抽不开身。
还好,甄榛转念间想起了宋大郎, 忙让阿多去唤他过来。
阿多腿脚快, 又正好遇见他在城墙根蹲着等人招零工,没多时便将他带回了饭馆。
猛的从冷风中进到温暖的室内, 宋大郎穿着草鞋、冻得发紫的双脚有些麻痒,难耐地跺了跺地。甄榛看在眼中,也不揭穿, 说:“正要求你帮个忙,我这生意实在忙得很,接了许多外送单子,能不能托你送到各家府上?”
宋大郎原先也念过几日书,只是自从家中阿耶在边关失去消息,阿娘生病后就辍学在家,但常用的字都是识得的,接过甄榛递来的单子,上下扫视一遍,有些为难地说:“小娘子,不是我推辞,这上面东西南北皆有人家,就算算上我家弟妹,也不过能送三个方向的,怕是耽误小娘子的生意。”
“唔……”甄榛略一沉思,余光正好瞄见蹲在饭馆外墙角处的乞儿,心生一计。
这些乞儿皆是为了讨口客人们的残羹剩饭才在外聚集,甄榛也不赶他们,毕竟阿潼就是乞儿出身。且现在不比现代,即便是流浪汉也能从垃圾桶里拾捡到棉衣,这些乞儿衣着单薄,若再吃不饱,怕连冬日都熬不过去。
甄榛虽心善,却也不是什么圣母,不会因为他们而拱手将客人拒之门外,因此与他们约法三章:每日手脚都要洗干净;每半旬可腾出屋子供几个乞儿洗一次澡,但要自己捡木柴来换;阿多绒绒不穿的旧衣也可以淘换给他们,不过也不是白得的,要给后院洒扫除草。
那时阿潼还问甄榛,又不缺这一捆柴火、一件旧衣,直接给他们便是。甄榛却摇了摇头,“俗话说的好,斗米恩升米仇。若总是无条件的帮他们,反倒会让他们不知感恩,到时全长安的乞儿都涌来,我可招架不了;现在这样有来有回,我不施舍他们,他们也不欠我,才叫相安无事。”
收回思绪,甄榛同宋大郎商量:“门口的那些乞儿都是长久在的,都是老实孩子,你看挑几个腿脚快、性子稳的,让他们去送可行得通?”
宋家大郎也是心善的,自己撑起一个家,深知没有父母依靠的辛苦,略一思索,便点头赞同,“小娘子这个主意好!既能解决人手不够的问题,还能让他们赚得几文辛苦钱,不拘是买吃食还是换棉衣,都是顶好的!只是……”
“只是不知贵人们是否会嫌弃……”宋大郎有些犹豫地看向甄榛。
甄榛短短几息之间就已经想好对策,就和现代的外卖小哥一样,身着统一的制服,干净利落,正好也能显现出一家饭馆的特别之处。
甄榛掀开挡风帘子,朝几个年长些地招招手,“树根、包子、柳叶,都过来帮我个忙!”
入冬也已月余,他们同甄榛早就熟稔起来,见甄榛唤自己,答应了一声便起身小跑过来,“小娘子找我们何事?”
“我这儿有个生意做不做?”
三个人你瞧瞧我我瞧瞧你,互相使了个眼色,转头对甄榛说:“小娘子尽管吩咐。”
甄榛把自己的想法同他们说了,又把宋大郎介绍给他们,“以后宋大郎就是你们的领班,每跑一单就可得一文铜钱,每日去找他领钱便是。若有了差错也不许隐瞒,皆报给宋大郎知。”
想了想补充道:“还有,这个生意怕只能做到开春前,你们也好有个准备。若是想好了,就来和我签份契约。”
一份一文钱,所能送个三五十份,比壮年汉子做苦力都挣得多,对他们来说简直是天上掉馅饼的好营生,自然是没有不愿意的。在契约上按了手印,制度还需时间定制,先穿上白芨的旧衣,挽挽袖子便风风火火地上岗了。
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白芨皱了皱眉,问:“小娘子不怕他们偷吃?”
甄榛挑了挑眉,没想到他会问这个问题,不过也是情有可原,毕竟世人印象如此,“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我自然是不担心。”看着白芨不赞同的脸色,甄榛微笑道:“且我在你心中就是这么没有分寸的吗?放心吧,每个食盒都是封好的,中间还夹了客人所点菜单,若是少了,一看便知。”
“娘子又先见之明,是白芨多虑了。”白芨不知从哪学来的酸腐气,文绉绉地拱手告罪,让甄榛还有些不适应。
几日过去,外卖的好处就完全凸显出来。
原先只有西城崇化坊周围的几个坊市居民常来饭馆用饭,至多还有曾经尝过甄榛在大理寺手艺的各署官吏偶尔探访。现下有了外卖,不仅城西较远的坊市能尝到火锅,连城东都流行开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