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龙 第21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陛下行峻言厉,当年的雷霆手段余威尤震,她以为对自己也不会有温颜,可是没有。
  陛下听她弹了首曲子,还叫人拿了大鹦鹉给她玩。有这一分正眼看重她就知足了。可以心平气和的作个宝相庄严的皇后,匡辅大宝,协理六宫。她已经准备好说得体的话,维持端庄的仪范,持皇室的权柄,承那一夜之恩……可是也没有。
  陛下赐了一斛珠,那之后就有好多人来问她。叫她细细回忆,思索自己哪里出了差错,逆了龙鳞。
  问到她烦。为什么一定是她的错。为什么所有人都看不出来,陛下明明是心有所属。
  这一点……也是没想到。
  没想到深宫里竟有真心人。
  真心,真意。也是真莽撞,真愚蠢。
  连她一个深闺女子,都明白肩上担子有多重。一个家族里,儿子是枝丫,要竭力伸展往高爬,女儿则是深根,要盘根错节,和别的家族稳固勾连在一起。皇室虽尊,可也是一棵树,根基要扎得广扎得稳,就得和世家相连。举族繁盛,尽在一身,怎么能容得下私情和任性?枷锁虽沉,毕竟是黄金。
  她半日不语,司仪女官便以为她神伤,低声宽慰道:“姑娘别伤心。天下没有不疼儿女的父母,以姑娘的人品家世,还怕没有良人相配吗?嫁过去便是大家主母,不比宫里差。”
  云婉叹了口气,低声道:“是啊。去哪里都一样。”
  她们又等了一会儿,便见掌殿女官带领众宫人将陛下恭送了出去。宫中品秩森严,女官入宫都从侍人做起,一阶一阶考核晋升,没有二三十年的资历不可能掌权。云婉见着外面那位女官云鬓微挑,不过十七八的年纪,便惊了一惊,道:“这位年纪这样轻!”
  司仪女官也跟着扫了一眼,笑道:“姑娘常在沅江不认识,这位是刘家的,尚书台左丞刘大人的长女,名唤展眉。家世摆在那里,入宫是从承恩女官直接就做了侍书女官,掌殿一告老,她就继任了。”
  女官不得婚配,要在宫里侍奉终老,从此就是皇家的人,却不如妃嫔尊荣。凡家世高一些的,都不愿意自己女儿做女官。云婉很意外,问:“好好的怎么作了女官?”
  当年展眉摘紫入宫之事,宫里传得沸沸扬扬,人尽皆知。司仪女官便压低声音道:“她自己说是厌烦繁文缛节,家长里短的俗事,宁愿书墨相伴,清清静静过日子。听说本来安排她和林氏联姻,大概是嫌那家妾侍太多。”
  说完掩嘴笑了笑,道:“家里教的不好,年轻气盛,又不懂得容人。虽然说后悔了可以再退宫,可女人的好时候就这么几年,年纪大了哪有人家敢要呢?刘大人一世清名,到老了却被自己闺女玷辱,满皇城人都在戳着脊梁骨笑话他,也是心酸。”
  云婉一呆,问:“她家里……怎么就让她入宫了?”
  司仪女官道:“人家是先斩后奏。等爹妈知道的时候,宫册登了,衣服都换了,还能有什么办法?”
  云婉忍不住,又向窗外瞥了一眼,低声道:“她……她胆子这样大。”
  她心中猛地起了一阵冲动,被一个可怕的,激烈的想法蛊惑了,下意识的攥紧了帕子,魂不守舍的问:“只要……只要找掌殿女官说不想婚嫁,就可以吗?”
  司仪女官笑道:“哪有那么容易!听说这位展眉姑娘饱读诗书,文章经史都有见解,作承恩女官的时候才得了掌殿的偏爱。没几分本事,人家凭什么庇护你呢。”
  云婉怔怔的想了一会儿,说:“我……我做点心很好吃。”
  司仪女官吓了一跳,见云婉好像当了真,忙道:“姑娘别胡说。做点心也好,管书也好,再大的本事也是伺候人的。人前看着风光,人后没个男人依靠,不知道有多凄凉呢。一品世家的女儿入宫做女官,家族也跟着蒙羞,刘大人都哭到御驾前去了,老脸丢了个干净。”
  云婉忙问:“陛下怎么说?”
  司仪女官撇了撇嘴,道:“圣上倒替展眉说话,说她志大。志大怎么不去当个娘娘?像姑娘这种,后宫之主,母仪天下才是真志大呢。”
  云婉很怅然,低声道:“志大志小,也都由不得我。”
  她再次抬头向窗外看去,却见御驾已经走远,年轻的掌殿女官正指挥宫人们把书箱子往殿里搬。
  这一次进书两千余种,皆是从各地大儒那里借来的孤本珍本。聚水阁会将其重新誊抄刻板,发往坊间书斋供学子参阅。书是个奢侈的东西,学者著书立说,不过印个几百本,往各大世家书房里一送,哗啦啦就没了踪影。寒门子弟家里纵有余财想读书,也不知道从哪里能得一本。容胤亲政后为了推行科举,便新辟了外殿,专做制版印书,往民间发行。他政务繁忙,这些事都交由掌殿女官一力主持。眼下科举规模渐渐扩大,到底考什么,学什么却还没有定论,一开年容胤便下旨,令隶察司与御书房参政们入聚水阁验书,尽快定出书单来推广发行,陆德海和泓都在其中。
  陆德海自那日宴席上泓不告而别后,心里就有点发虚。那美人本来是要送泓的,却被自己占了,隐隐的总怕将来泓知道有想法。他试探了泓几次,问他家世并妻妾,泓却总不详答,就让他有点恼火,想着自己虽然得了个察举一品,到底还是寒门,叫人轻贱。泓官职还不如他,不过是攀上了个云行之,就对自己爱搭不理的,可见世态炎凉。
  他蒙天恩重新入朝,心内存了一腔热血,发誓要在朝中趟出条血路来,立志要位列九卿,入尚书台御前尽忠,才不辜负陛下厚眷。可是眼下他在隶察司分管科举,打交道的尽是些寒门学子,手里没有实权,想求人提携都拉不上关系,不免焦急。如今奉旨入聚水阁读书,更是连出宫都不太自由了,一半惦记家宅,一半觉得差事清寒,日日烦恼。
  转眼就出了正月,科举取士一百二十余人,容胤亲自召见过,留下了十来人。遣往地方任职的都赐了钤印,允诺他们奏言上达天听。他暗地里把自己的耳目和暗线都交给了泓,泓这才知道那笺箱里的密折,大部分来自于科举后返乡的士子鸿儒。他和容胤行事风格又不同,看笺箱格外关注民生疾苦不平,以皇帝名义广施恩惠。容胤却另有打算,叫他用自己的私印,方便将来公布于众。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