迢迢有礼 第6节(2 / 4)
第9章 .迢迢有礼 最佳辩手
“下面,有请反方四辩作总结陈词,时间三分三十秒。”
苏迢迢总算能结束刚才长达八分钟的折磨,起身发言:
“感谢主席。今天我们讨论的核心是感同身受,我方今天一直强调判断感同身受的第一步是看当下男性对女性的现状有没有正确认知有没有正确解读,但不幸的是,我方给出的结论是,男性不论是在就业平等、职场性骚扰亦或是女性生育等问题上的认知都存在极大误区。
……
其次,在我方举证了诸多独属于女性的职场焦虑时,不论是父权制与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亦或是生产与再生产的双重剥削,对方辩友却一直企图忽略甚至模糊我方在这点上的陈述,并试图把所有职场焦虑都归到一个很大的因上,将男女承受的焦虑等同看待,并强行得出男性可以感同身受的结论。
我方认为,这实际上就是一种无法感同身受的表现。感同身受最重要的前提应当是倾听和正确的认识,您方在辩论中却一直重复着当下社会上也在不断上演的那份对女性特有的生存体验的冷漠与忽视,这也恰恰证明了我方所说的,男性对女性的职场焦虑不能感同身受。
……
此外,您方一直在说趋势向好,我方也指出了趋势没有对方辩友想得那么乐观。当下距离我们理想中的性别平等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在这样的局面中就武断地认为男性已经可以对女性感同身受,是近视的,甚至有可能演变成一种二次伤害。
……
最后,我方所站的立场并非想一杆子打死男性,也并非想让那些试图对女性表达出善意的男性望而却步。我方真正的想要呼吁的是,让男性承认对女性的处境无法感同身受,才是促使男性放下固有的身份偏见去倾听女性呼声的第一步。
反之,一味武断地肯定感同身受的存在,用感同身受文饰现实中□□裸的性别沟壑,用感同身受为借口理直气壮地表现出冷漠与拒绝,才会真正将两性、将所有个体与个体之间的距离推得越来越远。
感谢。”
……
“感谢双方四辩,本场比赛的比赛环节到此结束,下面有请评审对本场比赛的环节和印象两部分做出评判,请各位辩手稍事休息。”
刚才还打得火热的场面到了这会儿一下子冷了下来,气氛中甚至弥漫着一丝尴尬,台上的八位辩手只能呆呆地在位置上看底下评委开始交头接耳,陷入放空状态。
也就是直到这会儿,苏迢迢才总算在今天头一次认真打量起台下的某人来,谁叫他确实瞩目,在百无聊赖的等待当中,人的目光会下意识追随那些被称之为美的东西。
他侧身和人交谈的姿态,他分明的下颌线和认真的神色,他因为握笔而微微屈起的指节,他被黑衣衬得白皙清瘦的小臂,每个细节都恰到好处,温文尔雅,翩翩公子。
时间在这种愉悦的放空中过得很快,苏迢迢就这样直勾勾地欣赏了整整三分钟的男色,直到他和另外两个评委轻轻点头达成共识,主动起身。
“下面进入评委述票环节,有请法学院辩论队队长——陆礼。”
那道修长的身影随后在观众的掌声中上台,陆礼接过主席手中的话筒,在舞台中央站定,垂眼过了一遍他在稿纸上写下的几点提要。
之后才抬起视线扫过观众席,语气温和地开口:“先不公布结果吧,我先简单谈一谈在几个评审眼中今天这场比赛的情形是什么样的。”
苏迢迢闻言,抬手托住下巴,想着他今天在台下见识过她的水平了,现在也该轮到她来听听他的水平。
“今天正方主要打出了两个点,一是论证当下我们社会上的男女平权趋势有所好转,二是试图找到男女在职场中受到的压迫的共性,想最终依靠这两点证成男性是可以对女性感同身受的。
“但正方今天寻找共同根源的时候,所关注的大多数时候是职场上的焦虑,却很大程度上忽略了这个辩题提出时、我们评委所期待的在性别议题上应该进行的讨论,即因为性别而产生的不平等与压迫。
“尤其正方在立论稿中就一直在强调的父权制社会和资本主义的结构性压迫,对这个词的概念却似乎不大理解,就导致反方四辩在质询到这一点的时候,正方先是作了回避,随后才提出像彩礼一类对应到父权制给男性施加的压迫上。这个思路在当时是没错的,可惜正方在后续的比赛中又忽略了这一点,也没有做更深一层的挖掘。”
“然而事实上,在父权制社会当中,男性当然也受到压迫,结构将其局限性强加于统治关系的两端,也因此强加给统治者本人。我倾向于将这种男性受到的压迫描述为‘压迫他者的代价’:在以男性中心主义为基础的父权制社会当中,男性的全部价值几乎仅仅与权利相关,换句话说,一个男性一但失去权利,就失去了全部价值。他为获取这种权利所担负起的重压,也是结构性压迫的一环。
“而正方需要去思考的就是,如何在这样的前提下,探索两性在性别这一层面上达成感同身受的可能。
“我们再反观反方,在这一点明显下了很多工夫,不论是她们所提到的《父权制与资本主义》,还是后面在自由辩所提出来的‘父权制下的压迫与被压迫者’‘歧视的代价’等等观点,我个人认为这样的论述是较为详尽的,也确实打动了我。”
他的点评里好几次提到反方四辩,基本还都是夸的,听得苏迢迢几度挑眉,一边还得抿紧唇角,免得自己看起来过于得意,在赛场上显得不庄重。 ↑返回顶部↑
“下面,有请反方四辩作总结陈词,时间三分三十秒。”
苏迢迢总算能结束刚才长达八分钟的折磨,起身发言:
“感谢主席。今天我们讨论的核心是感同身受,我方今天一直强调判断感同身受的第一步是看当下男性对女性的现状有没有正确认知有没有正确解读,但不幸的是,我方给出的结论是,男性不论是在就业平等、职场性骚扰亦或是女性生育等问题上的认知都存在极大误区。
……
其次,在我方举证了诸多独属于女性的职场焦虑时,不论是父权制与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亦或是生产与再生产的双重剥削,对方辩友却一直企图忽略甚至模糊我方在这点上的陈述,并试图把所有职场焦虑都归到一个很大的因上,将男女承受的焦虑等同看待,并强行得出男性可以感同身受的结论。
我方认为,这实际上就是一种无法感同身受的表现。感同身受最重要的前提应当是倾听和正确的认识,您方在辩论中却一直重复着当下社会上也在不断上演的那份对女性特有的生存体验的冷漠与忽视,这也恰恰证明了我方所说的,男性对女性的职场焦虑不能感同身受。
……
此外,您方一直在说趋势向好,我方也指出了趋势没有对方辩友想得那么乐观。当下距离我们理想中的性别平等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在这样的局面中就武断地认为男性已经可以对女性感同身受,是近视的,甚至有可能演变成一种二次伤害。
……
最后,我方所站的立场并非想一杆子打死男性,也并非想让那些试图对女性表达出善意的男性望而却步。我方真正的想要呼吁的是,让男性承认对女性的处境无法感同身受,才是促使男性放下固有的身份偏见去倾听女性呼声的第一步。
反之,一味武断地肯定感同身受的存在,用感同身受文饰现实中□□裸的性别沟壑,用感同身受为借口理直气壮地表现出冷漠与拒绝,才会真正将两性、将所有个体与个体之间的距离推得越来越远。
感谢。”
……
“感谢双方四辩,本场比赛的比赛环节到此结束,下面有请评审对本场比赛的环节和印象两部分做出评判,请各位辩手稍事休息。”
刚才还打得火热的场面到了这会儿一下子冷了下来,气氛中甚至弥漫着一丝尴尬,台上的八位辩手只能呆呆地在位置上看底下评委开始交头接耳,陷入放空状态。
也就是直到这会儿,苏迢迢才总算在今天头一次认真打量起台下的某人来,谁叫他确实瞩目,在百无聊赖的等待当中,人的目光会下意识追随那些被称之为美的东西。
他侧身和人交谈的姿态,他分明的下颌线和认真的神色,他因为握笔而微微屈起的指节,他被黑衣衬得白皙清瘦的小臂,每个细节都恰到好处,温文尔雅,翩翩公子。
时间在这种愉悦的放空中过得很快,苏迢迢就这样直勾勾地欣赏了整整三分钟的男色,直到他和另外两个评委轻轻点头达成共识,主动起身。
“下面进入评委述票环节,有请法学院辩论队队长——陆礼。”
那道修长的身影随后在观众的掌声中上台,陆礼接过主席手中的话筒,在舞台中央站定,垂眼过了一遍他在稿纸上写下的几点提要。
之后才抬起视线扫过观众席,语气温和地开口:“先不公布结果吧,我先简单谈一谈在几个评审眼中今天这场比赛的情形是什么样的。”
苏迢迢闻言,抬手托住下巴,想着他今天在台下见识过她的水平了,现在也该轮到她来听听他的水平。
“今天正方主要打出了两个点,一是论证当下我们社会上的男女平权趋势有所好转,二是试图找到男女在职场中受到的压迫的共性,想最终依靠这两点证成男性是可以对女性感同身受的。
“但正方今天寻找共同根源的时候,所关注的大多数时候是职场上的焦虑,却很大程度上忽略了这个辩题提出时、我们评委所期待的在性别议题上应该进行的讨论,即因为性别而产生的不平等与压迫。
“尤其正方在立论稿中就一直在强调的父权制社会和资本主义的结构性压迫,对这个词的概念却似乎不大理解,就导致反方四辩在质询到这一点的时候,正方先是作了回避,随后才提出像彩礼一类对应到父权制给男性施加的压迫上。这个思路在当时是没错的,可惜正方在后续的比赛中又忽略了这一点,也没有做更深一层的挖掘。”
“然而事实上,在父权制社会当中,男性当然也受到压迫,结构将其局限性强加于统治关系的两端,也因此强加给统治者本人。我倾向于将这种男性受到的压迫描述为‘压迫他者的代价’:在以男性中心主义为基础的父权制社会当中,男性的全部价值几乎仅仅与权利相关,换句话说,一个男性一但失去权利,就失去了全部价值。他为获取这种权利所担负起的重压,也是结构性压迫的一环。
“而正方需要去思考的就是,如何在这样的前提下,探索两性在性别这一层面上达成感同身受的可能。
“我们再反观反方,在这一点明显下了很多工夫,不论是她们所提到的《父权制与资本主义》,还是后面在自由辩所提出来的‘父权制下的压迫与被压迫者’‘歧视的代价’等等观点,我个人认为这样的论述是较为详尽的,也确实打动了我。”
他的点评里好几次提到反方四辩,基本还都是夸的,听得苏迢迢几度挑眉,一边还得抿紧唇角,免得自己看起来过于得意,在赛场上显得不庄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