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节(3 / 4)
正常来说,照理来说,依照惯例来说,于书楷于情于理都应该主动来拜会他这位夫子的。是规矩,也是最起码的尊师重道,更是于书楷的品性。
只可惜,夫子没能等来于书楷的拜会。而他自己又是个要面子的执拗性子,于书楷不来,他只觉被忽视,根本不愿意主动去向于书楷低头,反而憋在家里生起了闷气。
夫子的家人就是另外一种想法和感受了。
时至今日再回顾当初的那些事情,夫子的家人委实后悔不已。早知道于书楷这么有出息,他们当初哪里会小瞧于书楷?
反倒是王锦言,他们一向看好,还明里暗里帮助了王锦言那么多,最终却什么好处也没换来,甚至因此得罪了于书楷这位现如今的朝廷命官,实在不值当。
越想越觉得怄气和憋火,夫子的家人也不管不顾夫子是什么态度了,他们自己主动去向于家人示好。再怎么说,他们得把同村的情分给维系住。再不然,就真的晚了。
于家人倒是没有想太多,也没计较过往的那些是是非非。人有的时候就是这样。如若于书楷自打被上米村这位夫子区别待遇之后便一蹶不振,前途忐忑,只怕于家人会因此记恨夫子一辈子。
但是恰恰相反,离开了这位夫子,于书楷的科举一路越发的顺利,就再也没有发生过丝毫的不愉快,于家人想当然也就不在意,更不会斤斤计较的介怀了。
故而于家人对夫子的家人是一视同仁的,丝毫没有夫子家人所想的那种冷漠和排斥。
如此一来,夫子的家人倒是有些不知所措,不那么肯定了。
没办法,于家人如若给他们点脸色看,他们认真道个歉,感觉事情便过去了。可于家人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做,反而让他们越发的不安。
思来想去,夫子的家人还是私下里找上了许小芽,小心翼翼的开始道歉。
没错,是许小芽,不是于大娘。不是因着他们不重视于大娘,而是因着他们太怕于大娘,生怕于大娘当众给他们一个难堪。
反之,换了许小芽就不同了。众所周知,许小芽是个好脾气的,也是个软性子。跟许小芽套近乎,他们还是有几分把握的。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道歉,许小芽有些懵,满脸的不明所以。不过迎上夫子一家人尽显担心的脸色,许小芽还是点了点头:“过去的事情就不必多提了,你们不用再放在心上的。”
“还是您大气。以前都是我们的错,我们在这里再度跟您赔个不是、道个歉。”一个“您”字,足可见夫子一家人现下对许小芽的敬意。要是之前,他们肯定随意一句“于家四媳妇”便算是打招呼了。
许小芽本就不擅长这些客套和应酬。加之她跟夫子一家人确实不相熟,过往的事情又早已经时过境迁,许小芽索性就准备一笑而过了。
“咦?怎么没见夫子过来呢?”于大嫂也是看到夫子一家人,突然就想到了夫子似乎不见人影,免不了就嚷嚷了一句。
说起来,许小芽不计较,于大嫂可还是记仇呢!想当初他们家于大宝可不就是被夫子赶出来的?
也就是他们家四弟厉害,哪怕于大宝被赶出来,还能去镇上重新拜夫子,更是能去五水县有更远的见识。否则,他们家于大宝可就彻底被毁了!
一想到当初夫子批评他们家于大宝不是读书的料,言语间尽是对他们家于大宝的打击和羞/辱,于大嫂就怄的脸色发青。
就算他们家于大宝不是那么的聪明,那又怎么样?他们家又不是非要于大宝靠读书出人头地,他们家就希望于大宝能多认几个字,这也不行?
被于大嫂这么一嚷嚷,夫子一家人顿时就面露尴尬了。他们就说么,于家人肯定还是生气的。只不过许小芽性子好,没跟他们计较。
于大嫂就不同了。跟于大娘一样,于大嫂也是个不好惹的。眼下他们碰上,于大嫂肯定会给他们难堪的。
“真没来呀?那待会儿要不要带一份饭回去?多端点肉回去,今个咱家的饭菜很是丰盛,味道也很好呢!”于大嫂确实不喜欢夫子一家人,但也没说非要让夫子一家人难堪。
主要是他们于家的地位和身份而今已然不同了,他们可都是正儿八经的官眷。于大娘交代过,让他们不准学以前那一套,都得改一改,不能给于书楷丢脸。
于大嫂别的不说,于大娘的话还是很愿意听的。加之于大娘说的很对,于书楷现下可是朝廷命官了,她这位大嫂哪里能给于书楷拖后腿?她才不是那种一朝得势,就不饶人的小人!
夫子一家人才在心里想,于大嫂肯定要对付他们。没成想于大嫂会主动提出要给夫子带好饭好菜回去,可不就打了夫子一家人的脸?
“这可怎么是好?不用这么麻烦,真的真的。”带着那么点尴尬和不好意思,夫子一家人连忙摆摆手,推脱道。
“还是带一份吧!”既然夫子一家人都来了,偏偏夫子留在家里,那就肯定没人做饭。许小芽想了想,认真说道,“家里饭菜都有,就是跑一趟的事儿,可以现下就送过去。” ↑返回顶部↑
只可惜,夫子没能等来于书楷的拜会。而他自己又是个要面子的执拗性子,于书楷不来,他只觉被忽视,根本不愿意主动去向于书楷低头,反而憋在家里生起了闷气。
夫子的家人就是另外一种想法和感受了。
时至今日再回顾当初的那些事情,夫子的家人委实后悔不已。早知道于书楷这么有出息,他们当初哪里会小瞧于书楷?
反倒是王锦言,他们一向看好,还明里暗里帮助了王锦言那么多,最终却什么好处也没换来,甚至因此得罪了于书楷这位现如今的朝廷命官,实在不值当。
越想越觉得怄气和憋火,夫子的家人也不管不顾夫子是什么态度了,他们自己主动去向于家人示好。再怎么说,他们得把同村的情分给维系住。再不然,就真的晚了。
于家人倒是没有想太多,也没计较过往的那些是是非非。人有的时候就是这样。如若于书楷自打被上米村这位夫子区别待遇之后便一蹶不振,前途忐忑,只怕于家人会因此记恨夫子一辈子。
但是恰恰相反,离开了这位夫子,于书楷的科举一路越发的顺利,就再也没有发生过丝毫的不愉快,于家人想当然也就不在意,更不会斤斤计较的介怀了。
故而于家人对夫子的家人是一视同仁的,丝毫没有夫子家人所想的那种冷漠和排斥。
如此一来,夫子的家人倒是有些不知所措,不那么肯定了。
没办法,于家人如若给他们点脸色看,他们认真道个歉,感觉事情便过去了。可于家人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做,反而让他们越发的不安。
思来想去,夫子的家人还是私下里找上了许小芽,小心翼翼的开始道歉。
没错,是许小芽,不是于大娘。不是因着他们不重视于大娘,而是因着他们太怕于大娘,生怕于大娘当众给他们一个难堪。
反之,换了许小芽就不同了。众所周知,许小芽是个好脾气的,也是个软性子。跟许小芽套近乎,他们还是有几分把握的。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道歉,许小芽有些懵,满脸的不明所以。不过迎上夫子一家人尽显担心的脸色,许小芽还是点了点头:“过去的事情就不必多提了,你们不用再放在心上的。”
“还是您大气。以前都是我们的错,我们在这里再度跟您赔个不是、道个歉。”一个“您”字,足可见夫子一家人现下对许小芽的敬意。要是之前,他们肯定随意一句“于家四媳妇”便算是打招呼了。
许小芽本就不擅长这些客套和应酬。加之她跟夫子一家人确实不相熟,过往的事情又早已经时过境迁,许小芽索性就准备一笑而过了。
“咦?怎么没见夫子过来呢?”于大嫂也是看到夫子一家人,突然就想到了夫子似乎不见人影,免不了就嚷嚷了一句。
说起来,许小芽不计较,于大嫂可还是记仇呢!想当初他们家于大宝可不就是被夫子赶出来的?
也就是他们家四弟厉害,哪怕于大宝被赶出来,还能去镇上重新拜夫子,更是能去五水县有更远的见识。否则,他们家于大宝可就彻底被毁了!
一想到当初夫子批评他们家于大宝不是读书的料,言语间尽是对他们家于大宝的打击和羞/辱,于大嫂就怄的脸色发青。
就算他们家于大宝不是那么的聪明,那又怎么样?他们家又不是非要于大宝靠读书出人头地,他们家就希望于大宝能多认几个字,这也不行?
被于大嫂这么一嚷嚷,夫子一家人顿时就面露尴尬了。他们就说么,于家人肯定还是生气的。只不过许小芽性子好,没跟他们计较。
于大嫂就不同了。跟于大娘一样,于大嫂也是个不好惹的。眼下他们碰上,于大嫂肯定会给他们难堪的。
“真没来呀?那待会儿要不要带一份饭回去?多端点肉回去,今个咱家的饭菜很是丰盛,味道也很好呢!”于大嫂确实不喜欢夫子一家人,但也没说非要让夫子一家人难堪。
主要是他们于家的地位和身份而今已然不同了,他们可都是正儿八经的官眷。于大娘交代过,让他们不准学以前那一套,都得改一改,不能给于书楷丢脸。
于大嫂别的不说,于大娘的话还是很愿意听的。加之于大娘说的很对,于书楷现下可是朝廷命官了,她这位大嫂哪里能给于书楷拖后腿?她才不是那种一朝得势,就不饶人的小人!
夫子一家人才在心里想,于大嫂肯定要对付他们。没成想于大嫂会主动提出要给夫子带好饭好菜回去,可不就打了夫子一家人的脸?
“这可怎么是好?不用这么麻烦,真的真的。”带着那么点尴尬和不好意思,夫子一家人连忙摆摆手,推脱道。
“还是带一份吧!”既然夫子一家人都来了,偏偏夫子留在家里,那就肯定没人做饭。许小芽想了想,认真说道,“家里饭菜都有,就是跑一趟的事儿,可以现下就送过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