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节(1 / 4)
沈琼心中有许多话想说,可真到提笔的时候,却又不知该写什么。愣了片刻,她提笔将生意之事安排了,绝口不提自己的处境,只在最后留了句“安好,勿念”,匆匆落了个“娇”字。
此时已是寒冬,窗外朔风呼啸,透着些孤寂凄凉。
沈琼在桌边伏案歇下,她从未像现在这般累过,只愿长睡不醒才好。
恍惚间,她仿佛听见院中传来杂乱的脚步声,门被猛地推开,寒风霎时涌了进来,而她也随之落入一个冰冷的怀抱中。
那人声音颤抖,反复叫着“阿娇”。
她勉强睁开眼来,只见着一张似曾相识的面容,风尘仆仆狼狈不堪却依旧掩不住俊秀,莫名让她想起记忆深处那个衣衫褴褛的少年郎。
她忽而想起少时跟在娘亲身边,乘船渡江之时,曾听娘亲念过的一句古诗——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作者:补昨天二更。
因为知道这章难写,所以做好准备通宵写了,但最后修修改改还是不满意,一直拖到现在才写完orz
最近几天是真的写得头秃,但这是开文时候就想好的场景,所以不管怎么说都还是要写到自己满意才行。接下来应该没那么难,更新会勤快一些
第67章
沈琼离京月余, 惊心动魄, 而京中也乱作一团。
当初桃酥也吃了被人动过手脚的茶和点心,晕在了林家老宅, 等到被老仆发觉后, 随即差人去回禀了乐央长公主。
沈琼失踪的消息传到乐央耳中,她一时间也顾不得什么旧怨, 随即令人将裴明彻找了过来,一道商议此事。
裴明彻近来时常在宫中, 帮着皇上料理政务, 朝野之中众人皆知,兴许等到年关祭祖之时,就能等到皇上立储的诏书了。
然而这位在众人心中温文持重的秦王殿下,却突然抛下正事, 开始大肆寻人, 甚至还离开了京城。
在这种紧要关头如此行事,几乎没人能够理解, 朝臣暗地里纷纷揣测, 甚至有人怀疑他是不是中了邪。
其实以裴明彻的身份, 是不能擅自离京的, 可他实在是放心不下, 更不愿留在京中干等着下属的消息,故而求到了太后那里。
太后初时是诧异,在她看来,裴明彻与沈琼不过见了两面而已, 何至于此?等到知晓当年旧事后,她老人家险些气得昏过去,破天荒地对裴明彻发了怒——
当年之事已是无比荒唐,如今就更是不分轻重。
裴明彻受了太后的怒火,但却并没就此退却,固执地跪在长乐宫,求她应下此事。
乐央先前对裴明彻颇有微词,如今却是同他站在了一处,在旁边帮着劝说,最后好不容易得太后点头,允他离京。
裴明彻一路追寻费尽周折,自是不必说,乐央则是在宫中陪着太后住下,日日开解。
“当年彻儿被皇兄疏远,又为安王所害,流落在外,若不是凑巧被阿娇救回去,是否有命在还两说。”经此一事,乐央对裴明彻的态度好上许多,言辞间也多有偏颇,“后来分开,那是造化弄人,好在两人有缘得以重逢。您先前不是还想着撮合他二人吗,如今不是正好?”
太后这些时日已经缓过来,不似先前那般生气,只摇头叹道:“这如何能一样?”
乐央心中一直记挂着沈琼的下落,忧心忡忡道:“不管怎么说,先将阿娇寻回来才好,我近来时常会梦见雁姐,总觉着愧疚不安。”
她心中也明白,若不是因着自己的缘故,春和应当不会突然对沈琼下手。
“后日便是除夕,”太后听着外边的风声,难掩失望,“可彻儿却还未回来。难道寻不着人,他就不打算回来了?”
上位者,应当分清轻重缓急才对,感情之事可以当做调剂,但却不能太过当真,更不能因此耽搁了正事。 ↑返回顶部↑
此时已是寒冬,窗外朔风呼啸,透着些孤寂凄凉。
沈琼在桌边伏案歇下,她从未像现在这般累过,只愿长睡不醒才好。
恍惚间,她仿佛听见院中传来杂乱的脚步声,门被猛地推开,寒风霎时涌了进来,而她也随之落入一个冰冷的怀抱中。
那人声音颤抖,反复叫着“阿娇”。
她勉强睁开眼来,只见着一张似曾相识的面容,风尘仆仆狼狈不堪却依旧掩不住俊秀,莫名让她想起记忆深处那个衣衫褴褛的少年郎。
她忽而想起少时跟在娘亲身边,乘船渡江之时,曾听娘亲念过的一句古诗——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作者:补昨天二更。
因为知道这章难写,所以做好准备通宵写了,但最后修修改改还是不满意,一直拖到现在才写完orz
最近几天是真的写得头秃,但这是开文时候就想好的场景,所以不管怎么说都还是要写到自己满意才行。接下来应该没那么难,更新会勤快一些
第67章
沈琼离京月余, 惊心动魄, 而京中也乱作一团。
当初桃酥也吃了被人动过手脚的茶和点心,晕在了林家老宅, 等到被老仆发觉后, 随即差人去回禀了乐央长公主。
沈琼失踪的消息传到乐央耳中,她一时间也顾不得什么旧怨, 随即令人将裴明彻找了过来,一道商议此事。
裴明彻近来时常在宫中, 帮着皇上料理政务, 朝野之中众人皆知,兴许等到年关祭祖之时,就能等到皇上立储的诏书了。
然而这位在众人心中温文持重的秦王殿下,却突然抛下正事, 开始大肆寻人, 甚至还离开了京城。
在这种紧要关头如此行事,几乎没人能够理解, 朝臣暗地里纷纷揣测, 甚至有人怀疑他是不是中了邪。
其实以裴明彻的身份, 是不能擅自离京的, 可他实在是放心不下, 更不愿留在京中干等着下属的消息,故而求到了太后那里。
太后初时是诧异,在她看来,裴明彻与沈琼不过见了两面而已, 何至于此?等到知晓当年旧事后,她老人家险些气得昏过去,破天荒地对裴明彻发了怒——
当年之事已是无比荒唐,如今就更是不分轻重。
裴明彻受了太后的怒火,但却并没就此退却,固执地跪在长乐宫,求她应下此事。
乐央先前对裴明彻颇有微词,如今却是同他站在了一处,在旁边帮着劝说,最后好不容易得太后点头,允他离京。
裴明彻一路追寻费尽周折,自是不必说,乐央则是在宫中陪着太后住下,日日开解。
“当年彻儿被皇兄疏远,又为安王所害,流落在外,若不是凑巧被阿娇救回去,是否有命在还两说。”经此一事,乐央对裴明彻的态度好上许多,言辞间也多有偏颇,“后来分开,那是造化弄人,好在两人有缘得以重逢。您先前不是还想着撮合他二人吗,如今不是正好?”
太后这些时日已经缓过来,不似先前那般生气,只摇头叹道:“这如何能一样?”
乐央心中一直记挂着沈琼的下落,忧心忡忡道:“不管怎么说,先将阿娇寻回来才好,我近来时常会梦见雁姐,总觉着愧疚不安。”
她心中也明白,若不是因着自己的缘故,春和应当不会突然对沈琼下手。
“后日便是除夕,”太后听着外边的风声,难掩失望,“可彻儿却还未回来。难道寻不着人,他就不打算回来了?”
上位者,应当分清轻重缓急才对,感情之事可以当做调剂,但却不能太过当真,更不能因此耽搁了正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