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节(2 / 4)
沙尧镇的豆腐价格比县城低一些,但不用熬夜走六七个小时的夜路,可以早上五点过去,中午饭前回来。不过沙尧镇也不是每天都能去,那边也和普通乡镇一样实行三天赶一次集市,刘大鹏两口子就县城和沙尧镇换着走。
屋后菜园的蔬菜长势喜人,兰芝准备了些本地还没出现的菠菜和生菜,让刘大鹏顺便带去镇上看看能卖什么价。
毫无悬念,卖五分钱一斤都没人买,刘大鹏最后两分钱一斤才脱手。
兰芝暂时打消了卖菜致富的方法,这些富含维生素的蔬菜,在这个时代真的一点都不行销。
现在已经恢复了高考,家里三个小孩都没有念过书,一个字都不认识,兰芝准备把三个娃送去学校。他们能读到什么学位,是否适合念书,看他们自己的选择和造化,但最基本的文化必须要有。
国家提倡让大家多读书,但前几年还有知青下乡,那些知识分子也和很多农民一样种地,甚至还没有乡下人种得好,很多人见了觉得读书无用。
实际上这种狭隘愚昧的思想误了一代人,后来因没文化而吃了大亏的父母又把这种遗憾强加在下一代身上。
兰芝倒不觉得读书就是为了所谓的铁饭碗,它对帮助一个人成长、塑造一个人的气质精神灵魂更具意义。
不过如果这三个孩子确实不是读书的料,她也不会勉强。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在这个处处都可以淘金的时代,他们还有很多选择。
兰芝去学校给三个小孩交了学费和粮食,学费不贵,五块钱一学期,三个小孩才十五块。孩子中午在学校吃饭得交粮食换粮票,兰芝家里没粮食,还是找刘家买的。
给孩子报了名后,兰芝又去供销社买了些日常用品回家,路上还遇着了隔壁的何太婆。
何太婆现年七十五,只比刘老太爷小几岁,算是金沟村最老的老人之一。何太婆的丈夫在饥荒年代就饿死了,她膝下有一儿一女,大女嫁得远,少有回娘家看她;儿子就是何二爷,四十出头了,至今未婚,一是因家里穷,二是何二爷在勤俭节约的农村人中算好吃懒做那一类。
何太婆这样的年纪,原本都该像刘太爷那样安享晚年,结果却因儿子不成器不得不下地做活。好在她身子骨健朗,山头上的活和家里的活都做得井井有条,还会做各种手工鞋。
只不过手工活在这个时代不值钱。
兰芝见她佝偻着背,背了半背篓洗得白生生的萝卜,忙上前帮她抬住背篓,“何太婆,你放下来吧,我帮你背。”
何太婆回过头看了一眼,忙慈眉善目地客套道:“是兰芝啊,这怎么好意思,我背得动。你走得快些,你尽管走前面吧!”
兰芝看她满脸皱褶,头发花白,正喘着粗气,笑道:“我不赶时间,你放下来吧。”
这正是一段上坡路,何太婆也没再推诿了,放下背篓,客气热情地夸了她很多好话。
兰芝让她走前面,问她:“你哪儿背这么多萝卜?”
“我这是从家里背上街卖的,结果这轮场萝卜一点都不好卖,我卖一分钱都没人买。”何太婆叹气道,“只好又背回去喂猪。”
现在正是拔萝卜的时节,再过一久,地里的萝卜就要开花长出种子。萝卜的味道太清淡,农村人冬天都会种萝卜,经过这么一个冬天,大伙早都把萝卜吃腻味了,萝卜难卖也实属正常。
“还是兰芝你手巧,头脑又聪明,会做豆腐卖,赚得到大钱。”何太婆艳羡道,不过最难的倒不是做豆腐,而是很多家庭都没那么多豆子用来磨作豆腐卖。
好在翻过了春,豆子过不了多久就能成熟了,何太婆又说:“等豆子成熟了,我也跟你学做豆腐去卖。”
兰芝笑道:“你老人家不用这么心急,其实卖萝卜也很好。”
何太婆以为兰芝怕她抢生意,就道:“萝卜哪里卖得出去?到时候我做了豆腐拿去新店子卖,不在沙尧镇上卖。”
“新店子那么远,你走一趟太辛苦了。你要信得过我,这些萝卜让我拿回去给你加工,你改明儿再来卖。你要是卖了钱,分一半给我,你看成不?”兰芝半开玩笑道。
何太婆一愣,想着刘兰芝的本事,迟疑了下,回道:“这几个萝卜根本不值钱,你要你就拿去,反正我拿回去也是喂猪。难不成你还能把萝卜磨成豆腐?”
兰芝笑着摇头,“萝卜哪里能成豆腐,你要愿意的话,后天过来,我把加工后的萝卜给你,保证让你的萝卜翻十倍。”
何太婆不太敢相信,就算时下最贵的菜都买不起一毛多,更别提萝卜了。她唯一能想到的就是萝卜干,但萝卜干在集市上也卖不起价,而且萝卜干需要时间晾晒腌制,两天哪能成?
何太婆见兰芝说得信誓旦旦,也莫名信了几分,便让兰芝把萝卜背回去加工,她也很想看看兰芝怎么把一分钱的萝卜翻十倍。 ↑返回顶部↑
屋后菜园的蔬菜长势喜人,兰芝准备了些本地还没出现的菠菜和生菜,让刘大鹏顺便带去镇上看看能卖什么价。
毫无悬念,卖五分钱一斤都没人买,刘大鹏最后两分钱一斤才脱手。
兰芝暂时打消了卖菜致富的方法,这些富含维生素的蔬菜,在这个时代真的一点都不行销。
现在已经恢复了高考,家里三个小孩都没有念过书,一个字都不认识,兰芝准备把三个娃送去学校。他们能读到什么学位,是否适合念书,看他们自己的选择和造化,但最基本的文化必须要有。
国家提倡让大家多读书,但前几年还有知青下乡,那些知识分子也和很多农民一样种地,甚至还没有乡下人种得好,很多人见了觉得读书无用。
实际上这种狭隘愚昧的思想误了一代人,后来因没文化而吃了大亏的父母又把这种遗憾强加在下一代身上。
兰芝倒不觉得读书就是为了所谓的铁饭碗,它对帮助一个人成长、塑造一个人的气质精神灵魂更具意义。
不过如果这三个孩子确实不是读书的料,她也不会勉强。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在这个处处都可以淘金的时代,他们还有很多选择。
兰芝去学校给三个小孩交了学费和粮食,学费不贵,五块钱一学期,三个小孩才十五块。孩子中午在学校吃饭得交粮食换粮票,兰芝家里没粮食,还是找刘家买的。
给孩子报了名后,兰芝又去供销社买了些日常用品回家,路上还遇着了隔壁的何太婆。
何太婆现年七十五,只比刘老太爷小几岁,算是金沟村最老的老人之一。何太婆的丈夫在饥荒年代就饿死了,她膝下有一儿一女,大女嫁得远,少有回娘家看她;儿子就是何二爷,四十出头了,至今未婚,一是因家里穷,二是何二爷在勤俭节约的农村人中算好吃懒做那一类。
何太婆这样的年纪,原本都该像刘太爷那样安享晚年,结果却因儿子不成器不得不下地做活。好在她身子骨健朗,山头上的活和家里的活都做得井井有条,还会做各种手工鞋。
只不过手工活在这个时代不值钱。
兰芝见她佝偻着背,背了半背篓洗得白生生的萝卜,忙上前帮她抬住背篓,“何太婆,你放下来吧,我帮你背。”
何太婆回过头看了一眼,忙慈眉善目地客套道:“是兰芝啊,这怎么好意思,我背得动。你走得快些,你尽管走前面吧!”
兰芝看她满脸皱褶,头发花白,正喘着粗气,笑道:“我不赶时间,你放下来吧。”
这正是一段上坡路,何太婆也没再推诿了,放下背篓,客气热情地夸了她很多好话。
兰芝让她走前面,问她:“你哪儿背这么多萝卜?”
“我这是从家里背上街卖的,结果这轮场萝卜一点都不好卖,我卖一分钱都没人买。”何太婆叹气道,“只好又背回去喂猪。”
现在正是拔萝卜的时节,再过一久,地里的萝卜就要开花长出种子。萝卜的味道太清淡,农村人冬天都会种萝卜,经过这么一个冬天,大伙早都把萝卜吃腻味了,萝卜难卖也实属正常。
“还是兰芝你手巧,头脑又聪明,会做豆腐卖,赚得到大钱。”何太婆艳羡道,不过最难的倒不是做豆腐,而是很多家庭都没那么多豆子用来磨作豆腐卖。
好在翻过了春,豆子过不了多久就能成熟了,何太婆又说:“等豆子成熟了,我也跟你学做豆腐去卖。”
兰芝笑道:“你老人家不用这么心急,其实卖萝卜也很好。”
何太婆以为兰芝怕她抢生意,就道:“萝卜哪里卖得出去?到时候我做了豆腐拿去新店子卖,不在沙尧镇上卖。”
“新店子那么远,你走一趟太辛苦了。你要信得过我,这些萝卜让我拿回去给你加工,你改明儿再来卖。你要是卖了钱,分一半给我,你看成不?”兰芝半开玩笑道。
何太婆一愣,想着刘兰芝的本事,迟疑了下,回道:“这几个萝卜根本不值钱,你要你就拿去,反正我拿回去也是喂猪。难不成你还能把萝卜磨成豆腐?”
兰芝笑着摇头,“萝卜哪里能成豆腐,你要愿意的话,后天过来,我把加工后的萝卜给你,保证让你的萝卜翻十倍。”
何太婆不太敢相信,就算时下最贵的菜都买不起一毛多,更别提萝卜了。她唯一能想到的就是萝卜干,但萝卜干在集市上也卖不起价,而且萝卜干需要时间晾晒腌制,两天哪能成?
何太婆见兰芝说得信誓旦旦,也莫名信了几分,便让兰芝把萝卜背回去加工,她也很想看看兰芝怎么把一分钱的萝卜翻十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