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8节(2 / 4)
然后人家是认真的,从烧制砖头到打地基都是他自己一个人亲力亲为的,反正自打住进来一个月,就陆陆续续的找地方开工了,到了现在已经是第十个年头了,弟弟都已经九岁了,屋子也还没收拾好呢。
当年事先栽在院子里的葡萄石榴,都已经长的很大了,往年结出的果子,自家都吃不了了。结果果树花草都长的颇有规模了,房子还没好。
如今是外面差不多好了,里面粉砌的还不到位。
她说弄些大理石来,叫人两天就铺好了,反正就是四四方方的一个院子,一个正屋,两边带着厢房,又不复杂,能耗费多少人力物力。人家偏不,偷偷的还去矿山上烧制什么东西,反正是要自己铺地面的。
她从搭建的木桥上过去,上了岛。院子里,恒儿正在葡萄架下摆着桌椅板凳写字呢,见了自己进来,嘴上就‘嘶嘶’两声:“姐,买什么了?”
什么也没买!
她瞪眼看她,龇牙瞪眼恐吓他:“你好好写,不然我告诉爹爹……”
话没说完,里面就咳嗽了一声,两人都乖乖的整理表情,一个正襟危坐的写功课去了,一个面带笑意的进去:“爹爹,您的武功进益了!”
在里面能听的清楚外面极尽是耳语的说话声,这个进步还不小呢。
四爷蹲在地上,把不算达标的水泥往地上抹,很好的掩盖自己的尴尬。武功十年迈进一小步……不提也罢。他问孩子说:“今儿不早回来,去哪了?”
龙儿的表情一下子就严肃了起来:“去了郭家。郭都督到现在都没有到京。朝闻阁得到的消息说,他们夫妇已于两月前离开了,没道理到现在都没有回来。”
林雨桐从后面摘了石榴回来,问说:“走陆路还是水路?”
龙儿接了她娘手里的篮子:“陆路。”说着就叹气,“我不是很明白,他们有什么理由非得穿过南宋的地界过来……走海路直接上津港,也不过是两天的路程就到京城了。怎么会走了这么久。”
孩子紧张倒是在所难免。毕竟水师的都督嘛。
但林雨桐觉得应该不是忠诚方面出了问题,真正出问题的地方只怕在于那两人只怕是为了寻找故人去的。中间又被什么事情给绊住了而已。
她这么一说,龙儿就皱眉:“那这……在朝为官,怎么能不遵守规矩呢?”还像是江湖客一样的来去自由,这就有些说不过去了吧。
四爷放下手里的活,出来坐在门口的石墩上,就着边上的水盆洗了水,这才拿了茶壶倒茶喝了一口:“十年间,也就出了这一次差错……况且,你掌握着朝闻阁,当真不知道那夫妻俩是做什么去的?”
知道!
江南七侠在北地的经历不算是愉快,他们又都是南地人。先是对新宋朝对金人的态度不怎么满意,紧跟着又因为新宋不肯认南宋为正统的事反感。在他们看来,自家这种行为,才是造成南北两地隔江而治不得江山一统的元凶。
虽说他们当年离开,是有因为郭靖婚事的原因,但随后这么些年,一直不肯见郭靖,这却是政见不同导致的。郭靖认为南宋的官员腐败,从上到下,清官难见。但新宋却政治清明,一片欣欣向荣,可柯镇恶却觉得并非如此。倒是更愿意相信那些学究们的话,认为新宋并非宋,而是掺杂了女真和党项,大部分都是胡人的思想,不算是正统的汉人。而南宋一些读书人,更是视新宋为洪水猛兽。在他们的眼里,这允许女人为官,叫女娃儿上学读书习武认字,简直就是异端。
南宋朝廷呢,正好以此为借口,大肆的宣扬。朱熹的理学在这样的背景下,在南宋的发展要迅猛的多,读书人言必朱子!
意识形态上的分歧,这是最难统一的。
四爷给恒儿的作业,也都是跟朱子理学相关的东西,用四爷的话说:“你至少得知道他说的是什么,才能知道怎么反驳它,以达到怎么利用它的目的。”
因着本就不是带着学习的目的学的,因此,孩子是先怀疑,然后论证。
最开始谈到朱熹的时候,就说到他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说到二程,那自然就得看看二程的学说了。
学这些的时候把孩子学的一愣一愣的,“孔子说‘克己复礼’……”这个‘礼’,是说周公时所推崇之‘礼’吧,“可二程则说,‘视听言动,非理不为,即是礼,礼即理也’,这又是什么道理?”
是说二程的学说根基,便是强词夺理。你说我没根基,我说我有。我就说孔圣人的说的‘礼’便就是‘理’!礼即理,理即礼。
他们的理论基础便是这么一句话。可这句话却是他强行解释来的!
一句话叫这孩子揣摩了一个月,最后得出结论说,任何一个学说,能兴盛,不是它本身多高明,多是其所处的时代做出的选择。
其他的他也学,但唯一推崇的也不过一个‘格物致知’而已。 ↑返回顶部↑
当年事先栽在院子里的葡萄石榴,都已经长的很大了,往年结出的果子,自家都吃不了了。结果果树花草都长的颇有规模了,房子还没好。
如今是外面差不多好了,里面粉砌的还不到位。
她说弄些大理石来,叫人两天就铺好了,反正就是四四方方的一个院子,一个正屋,两边带着厢房,又不复杂,能耗费多少人力物力。人家偏不,偷偷的还去矿山上烧制什么东西,反正是要自己铺地面的。
她从搭建的木桥上过去,上了岛。院子里,恒儿正在葡萄架下摆着桌椅板凳写字呢,见了自己进来,嘴上就‘嘶嘶’两声:“姐,买什么了?”
什么也没买!
她瞪眼看她,龇牙瞪眼恐吓他:“你好好写,不然我告诉爹爹……”
话没说完,里面就咳嗽了一声,两人都乖乖的整理表情,一个正襟危坐的写功课去了,一个面带笑意的进去:“爹爹,您的武功进益了!”
在里面能听的清楚外面极尽是耳语的说话声,这个进步还不小呢。
四爷蹲在地上,把不算达标的水泥往地上抹,很好的掩盖自己的尴尬。武功十年迈进一小步……不提也罢。他问孩子说:“今儿不早回来,去哪了?”
龙儿的表情一下子就严肃了起来:“去了郭家。郭都督到现在都没有到京。朝闻阁得到的消息说,他们夫妇已于两月前离开了,没道理到现在都没有回来。”
林雨桐从后面摘了石榴回来,问说:“走陆路还是水路?”
龙儿接了她娘手里的篮子:“陆路。”说着就叹气,“我不是很明白,他们有什么理由非得穿过南宋的地界过来……走海路直接上津港,也不过是两天的路程就到京城了。怎么会走了这么久。”
孩子紧张倒是在所难免。毕竟水师的都督嘛。
但林雨桐觉得应该不是忠诚方面出了问题,真正出问题的地方只怕在于那两人只怕是为了寻找故人去的。中间又被什么事情给绊住了而已。
她这么一说,龙儿就皱眉:“那这……在朝为官,怎么能不遵守规矩呢?”还像是江湖客一样的来去自由,这就有些说不过去了吧。
四爷放下手里的活,出来坐在门口的石墩上,就着边上的水盆洗了水,这才拿了茶壶倒茶喝了一口:“十年间,也就出了这一次差错……况且,你掌握着朝闻阁,当真不知道那夫妻俩是做什么去的?”
知道!
江南七侠在北地的经历不算是愉快,他们又都是南地人。先是对新宋朝对金人的态度不怎么满意,紧跟着又因为新宋不肯认南宋为正统的事反感。在他们看来,自家这种行为,才是造成南北两地隔江而治不得江山一统的元凶。
虽说他们当年离开,是有因为郭靖婚事的原因,但随后这么些年,一直不肯见郭靖,这却是政见不同导致的。郭靖认为南宋的官员腐败,从上到下,清官难见。但新宋却政治清明,一片欣欣向荣,可柯镇恶却觉得并非如此。倒是更愿意相信那些学究们的话,认为新宋并非宋,而是掺杂了女真和党项,大部分都是胡人的思想,不算是正统的汉人。而南宋一些读书人,更是视新宋为洪水猛兽。在他们的眼里,这允许女人为官,叫女娃儿上学读书习武认字,简直就是异端。
南宋朝廷呢,正好以此为借口,大肆的宣扬。朱熹的理学在这样的背景下,在南宋的发展要迅猛的多,读书人言必朱子!
意识形态上的分歧,这是最难统一的。
四爷给恒儿的作业,也都是跟朱子理学相关的东西,用四爷的话说:“你至少得知道他说的是什么,才能知道怎么反驳它,以达到怎么利用它的目的。”
因着本就不是带着学习的目的学的,因此,孩子是先怀疑,然后论证。
最开始谈到朱熹的时候,就说到他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说到二程,那自然就得看看二程的学说了。
学这些的时候把孩子学的一愣一愣的,“孔子说‘克己复礼’……”这个‘礼’,是说周公时所推崇之‘礼’吧,“可二程则说,‘视听言动,非理不为,即是礼,礼即理也’,这又是什么道理?”
是说二程的学说根基,便是强词夺理。你说我没根基,我说我有。我就说孔圣人的说的‘礼’便就是‘理’!礼即理,理即礼。
他们的理论基础便是这么一句话。可这句话却是他强行解释来的!
一句话叫这孩子揣摩了一个月,最后得出结论说,任何一个学说,能兴盛,不是它本身多高明,多是其所处的时代做出的选择。
其他的他也学,但唯一推崇的也不过一个‘格物致知’而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