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节(1 / 4)
次日一早,娇娇便随新婚夫婿一同离开东院,前往正院拜见翁姑及各位长辈。
魏家正院名唤福满堂,位于整个大宅的正中心,一等一的好位置,同时自然也预示着长房当家人的地位。
说起来,魏家大宅的布局倒是同冯家差别挺大的,两家虽然都是大宅院,但兴许是因为魏家人口不多,整个宅子有大半都是园子,饶是这会儿已经入了冬,看着风景也是极佳的。
这魏家大宅是府城里比较常见的院套院的宅子,相当于好几个四进、五进的宅院连在一起的。又因着魏家连着好几代认定都不兴旺,很多地方逐年进行了改建,可哪怕拆了些房舍改成园子,仍有不少空屋子。
仔细说起来,前院可细分成三个院落,一为宴请宾客,二为留客小住的客院,三为魏氏家塾。
后院就复杂多了,正院如今是由魏家大老爷和大太太所居,代表着一家之主,长房嫡出的传承。大太太生养了一子两女,嫡长女早已出嫁,如今留在膝边的只余一女,住在紧挨着正院子后头的小跨院里。
年岁最长的魏老太太则住在偏园子的西面,端的是风景无限好,是最为适合调养身子骨的荣养之所。
仅次于这两处的东边院子,便是娇娇夫妻二人所住。
至于二房诸人,则住在北院。又有二房所出的两位嫡小姐,同长房的庶女一道儿住在了北边靠西面的绣楼里。同冯家的情况类似,未出阁的姑娘们时常会聚在一道儿,品茶听戏,嬉笑玩闹。
这些事儿,有一小部分是娇娇原就知晓了的,其源头自是由冯四老爷打听了来,通过太太秦氏辗转告知她的。不过,更多的却是丁嬷嬷今个儿清晨等她梳妆时,同她细细道来的。
“少奶奶有所不知,这爷们看事与咱们不同。其实这魏家,光看长房嫡出确实简单,可因着还有个庶出的二房在,人口也不算少了。”
“长房这头,嫡出大姑娘前几年便早早的嫁了,往下便是大少爷本人,再下边就是嫡出二姑娘。不过,长房还有一庶出姑娘,同二姑娘同年所出,估摸着应该就是太太有孕时,提拔了跟前的丫鬟当通房。”
“这事儿很常见,少奶奶不必在意。单看家中,嫡出的比庶出的年岁大一截,便知是懂规矩的。嫡子嫡女都立住了长成了,多个庶出的也没什么。”
“还有啊……”
丁嬷嬷抓紧时间为娇娇科普魏家诸人,生怕性子娇憨的娇娇回头吃了那不知事的苦。
不过很显然,丁嬷嬷这是多虑了。
等娇娇同魏大少爷一道儿往正院去时,走到半路上,魏大少爷便出声提点道:“在家里,长辈们都是和气的。同辈之中,我那已嫁的嫡姐极少回娘家,如今只余一嫡妹养在母亲跟前。旁的,你都无需介怀。”
娇娇点头应下,心下暗道,还真叫丁嬷嬷说对了,爷们的想法果真与她们有所不同,像她亲爹冯四老爷就完全不把魏家二房诸人放在眼里。
魏大少爷侧过脸瞧了刚过门的娇妻一眼,他其实早已有了心理准备,只因冯四老爷特地强调过爱女不懂规矩。当然,除却这个,府城里关于冯家这位娇姑娘的流言还有不少,总得来说,都是贬大于褒的。
在这个大前提下,等魏大少爷亲眼瞧过娇娇后,倒是大感意外。
没有外人所说的丰腴过了头,最多也就是称不上苗条罢了;不通规矩也暂时看不出来;唯一能计较的,也就是略有些拘谨,不怎么爱说话。
可怕生不是很正常吗?任凭谁刚到一处新家,都会束手束脚的,旁的不说,他嫡姐在家时多能闹腾的一人,嫁出去了还不是乖乖的孝敬长辈爱护弟妹。
所以说,有时候将希望值降到了最低,反而更容易接受,甚至在见了娇娇真人后,魏大少爷原本只是想相敬如宾的心都有着些许松动。
思量之间,新婚夫妻便到了正院里,进了垂花门,便有守在廊下的丫鬟急急的进屋报讯,还有丫鬟上前帮着打帘子、引路。娇娇一面瞧着魏家种种,一面在心底里拿去同冯府做比较。
区别肯定是有的,冯府的老太爷还在,哪怕大老爷也已经有些春秋了,但依然不曾真正的当家做主。他都这样了,大太太明着是执掌府上中馈,实则还得继续听老太太的命令。也因此,单论身份地位,冯府虽高了魏家不止一筹,但魏家大老爷和大太太却是十足十的当家人。
福满堂里,除了年事已高的魏老太太外,其余魏家人皆已在此。
正堂上座自是魏大老爷和魏大太太,下首处则是二房诸人,落座的只有二老爷和二太太,不过他们身后倒是立着几个年轻男女,对面则坐着一个十来岁的未及笄小姑娘。
娇娇提前知了魏家众人的身份,又因着各人的区别不小,没有弄混的可能性,只扫了一眼,就将每个人的身份对上了。
彼时,丫鬟已经捧了茶盏过来,请新进门的大少奶奶给翁姑敬茶。
这不过就是个仪式,魏家上下对这门亲事满意得很,就连二房哪怕私底下有些羡慕到眼红,可明面上还是很给面子的,笑盈盈的说着一些吉祥话,同时纷纷送上见面礼。 ↑返回顶部↑
魏家正院名唤福满堂,位于整个大宅的正中心,一等一的好位置,同时自然也预示着长房当家人的地位。
说起来,魏家大宅的布局倒是同冯家差别挺大的,两家虽然都是大宅院,但兴许是因为魏家人口不多,整个宅子有大半都是园子,饶是这会儿已经入了冬,看着风景也是极佳的。
这魏家大宅是府城里比较常见的院套院的宅子,相当于好几个四进、五进的宅院连在一起的。又因着魏家连着好几代认定都不兴旺,很多地方逐年进行了改建,可哪怕拆了些房舍改成园子,仍有不少空屋子。
仔细说起来,前院可细分成三个院落,一为宴请宾客,二为留客小住的客院,三为魏氏家塾。
后院就复杂多了,正院如今是由魏家大老爷和大太太所居,代表着一家之主,长房嫡出的传承。大太太生养了一子两女,嫡长女早已出嫁,如今留在膝边的只余一女,住在紧挨着正院子后头的小跨院里。
年岁最长的魏老太太则住在偏园子的西面,端的是风景无限好,是最为适合调养身子骨的荣养之所。
仅次于这两处的东边院子,便是娇娇夫妻二人所住。
至于二房诸人,则住在北院。又有二房所出的两位嫡小姐,同长房的庶女一道儿住在了北边靠西面的绣楼里。同冯家的情况类似,未出阁的姑娘们时常会聚在一道儿,品茶听戏,嬉笑玩闹。
这些事儿,有一小部分是娇娇原就知晓了的,其源头自是由冯四老爷打听了来,通过太太秦氏辗转告知她的。不过,更多的却是丁嬷嬷今个儿清晨等她梳妆时,同她细细道来的。
“少奶奶有所不知,这爷们看事与咱们不同。其实这魏家,光看长房嫡出确实简单,可因着还有个庶出的二房在,人口也不算少了。”
“长房这头,嫡出大姑娘前几年便早早的嫁了,往下便是大少爷本人,再下边就是嫡出二姑娘。不过,长房还有一庶出姑娘,同二姑娘同年所出,估摸着应该就是太太有孕时,提拔了跟前的丫鬟当通房。”
“这事儿很常见,少奶奶不必在意。单看家中,嫡出的比庶出的年岁大一截,便知是懂规矩的。嫡子嫡女都立住了长成了,多个庶出的也没什么。”
“还有啊……”
丁嬷嬷抓紧时间为娇娇科普魏家诸人,生怕性子娇憨的娇娇回头吃了那不知事的苦。
不过很显然,丁嬷嬷这是多虑了。
等娇娇同魏大少爷一道儿往正院去时,走到半路上,魏大少爷便出声提点道:“在家里,长辈们都是和气的。同辈之中,我那已嫁的嫡姐极少回娘家,如今只余一嫡妹养在母亲跟前。旁的,你都无需介怀。”
娇娇点头应下,心下暗道,还真叫丁嬷嬷说对了,爷们的想法果真与她们有所不同,像她亲爹冯四老爷就完全不把魏家二房诸人放在眼里。
魏大少爷侧过脸瞧了刚过门的娇妻一眼,他其实早已有了心理准备,只因冯四老爷特地强调过爱女不懂规矩。当然,除却这个,府城里关于冯家这位娇姑娘的流言还有不少,总得来说,都是贬大于褒的。
在这个大前提下,等魏大少爷亲眼瞧过娇娇后,倒是大感意外。
没有外人所说的丰腴过了头,最多也就是称不上苗条罢了;不通规矩也暂时看不出来;唯一能计较的,也就是略有些拘谨,不怎么爱说话。
可怕生不是很正常吗?任凭谁刚到一处新家,都会束手束脚的,旁的不说,他嫡姐在家时多能闹腾的一人,嫁出去了还不是乖乖的孝敬长辈爱护弟妹。
所以说,有时候将希望值降到了最低,反而更容易接受,甚至在见了娇娇真人后,魏大少爷原本只是想相敬如宾的心都有着些许松动。
思量之间,新婚夫妻便到了正院里,进了垂花门,便有守在廊下的丫鬟急急的进屋报讯,还有丫鬟上前帮着打帘子、引路。娇娇一面瞧着魏家种种,一面在心底里拿去同冯府做比较。
区别肯定是有的,冯府的老太爷还在,哪怕大老爷也已经有些春秋了,但依然不曾真正的当家做主。他都这样了,大太太明着是执掌府上中馈,实则还得继续听老太太的命令。也因此,单论身份地位,冯府虽高了魏家不止一筹,但魏家大老爷和大太太却是十足十的当家人。
福满堂里,除了年事已高的魏老太太外,其余魏家人皆已在此。
正堂上座自是魏大老爷和魏大太太,下首处则是二房诸人,落座的只有二老爷和二太太,不过他们身后倒是立着几个年轻男女,对面则坐着一个十来岁的未及笄小姑娘。
娇娇提前知了魏家众人的身份,又因着各人的区别不小,没有弄混的可能性,只扫了一眼,就将每个人的身份对上了。
彼时,丫鬟已经捧了茶盏过来,请新进门的大少奶奶给翁姑敬茶。
这不过就是个仪式,魏家上下对这门亲事满意得很,就连二房哪怕私底下有些羡慕到眼红,可明面上还是很给面子的,笑盈盈的说着一些吉祥话,同时纷纷送上见面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