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节(2 / 4)
这些年来周世泽和祯娘水涨船高,倒是真应了那一句话,‘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人情冷暖向来如此。特别是这两年,已经到了夸张的地步。而从苏州老家来的,借着祯娘家乡人的名头上门的也不是没有,这就和太原来的借着周世泽同乡一样多。
最开始若是真的确确实实家乡人,祯娘都会见一面,后来越来越多,若是都见只怕有多少时候都不够用。索性除了真的认识的,都不见了!而这种事是早有定例的,下面人也知道如何料理,这一回还来问,果然是为了那一句‘老夫人的故旧人家’。
祯娘看着还有拜帖,就翻开来看了一回。落款人家想了好一会儿,才带出影子来,恍然大悟道:“我说是谁家,原来是他家。难为怎么联系上到的,自从我随娘去了金陵,都是没走动过的了。”
说着就把拜帖与了顾周氏,顾周氏不比祯娘强到哪里去——祯娘的记性一直相当好,因此虽是小时候的事,却也大都记得真真的。顾周氏就不行了,记性不错,却没有到祯娘这样出众的地步,何况这些年年纪越发大,很多事情也就模糊了。
于是再三地看了,才迟疑道:“莫不是当初与家里同住一条巷子是许家?嗳!这都是...这都是什么事?中间快三十年没走动,突然送东西就送到了吕宋,也是突兀!”
这世上当然也有许多几十年没的联络,然后又重新走动起来的人家。只是那些大都是有由头的,譬如说因为机缘,两家又住到了一地的,又或者有些别的巧合。总之不会是这样,冒冒失失地就隔着重洋万里送一份节礼。
不过话虽这么说,顾周氏也觉得颇为无语,最后还是去见了见送礼的人。不是为什么家乡人,祯娘的家乡是苏州,顾周氏的可不是,即使苏州对她来说意义非凡——她与丈夫的生活几乎都是在苏州。
还是为了‘故旧’二字,大概是到了她这个年纪,人总是会变得越来越念旧。话说当年那些认得的,有过交往的人,到了如今也该越来越少了吧。于是只要有一个可以说说过去的,心里总是忍不住亲近一些。
见了人回来后,顾周氏似乎是感慨般的与祯娘道:“那边确实是许家太太送来的礼,难为她有心,押送礼物的人里头有个媳妇子也是当年认得的——当初她还是个跟在许家太太身边的小丫头,打结子打的最妙,我还托她给你打过一个荷包...我记得你小时候的东西我都收在了太仓老宅里,或者仔细找一找还能找到。”
物是人非,似乎人人都会这么说,然而只有真的身处其中才知道这句话的滋味。顾周氏这些年年纪越来越大,这种感慨并不陌生,但是这对于祯娘来说就是一种从来未有的情绪了。
算起来她这些年年头不短了,只是因为一直在变换地方。最开始是太仓,然后到了金陵,出嫁后呆在了太原,最后兜兜转转回南,又住在了泉州。南南北北上千里,以为以后就是走,也绝对不会有这样大的路程。
然而,然而。跨过重洋她随着丈夫定居在了海外之地的吕宋,从一开始睡也睡不香,吃也吃不好,再到现在一切和前头三十年没什么不同,也就是几年而已。而这中间她甚至还去了一趟欧罗巴——现在事后回忆,甚至偶尔会怀疑那就是一场梦而已。
因为在一直一直向前走,所以也就没有机会回头往后看。这时候顾周氏说到这个,借由一个祯娘自己都不记得的,但却是她用过的络子荷包,祯娘忽然就有了一点点感触。只是她第一次明白其中滋味,心有所感亦不能说。
顾周氏也不是要唠叨太多这些,很快就重新兴致勃勃道:“别的也就罢了,许家太太送过来的东西也十分有心了。不是在苏州买一些当地的东西就是土产了,好多东西本来就是糊弄外来进货的客商,咱们平常用的还不是别种?你待会儿去看一看,都是格外熟悉的,你小时候也用过呢。”
顾周氏这样说,祯娘自然也应了一声。苏州来的东西确实不错,不是那种用银子堆出来的不错,而是一眼看过去就知道是用心准备的不错。不过这些祯娘记忆里有的小东西,最后却不是她用了,而是被洪钥看见,晓得来路之后似乎哪个都感兴趣。
祯娘无法,只能把这些都给她拿去玩。后又摇头道:“这就是怪事了,你好似一直就喜欢一些苏州的东西。只是其中有什么缘故?我记得你是从来没去过苏州的——若是因为喜欢江南风流,那杭州、湖州等,也是不差的。”
洪钥笑嘻嘻地把玩一个碧玺手串,皱着眉头似乎在仔细思索这个问题。然而最终一无所得,只得道:“我也不知道,大概一开始是因为那里是娘的家乡,因此多存了一分心思到上头。后头看了几多书本说苏州,家里又常年多苏州风物,渐渐的竟真的喜欢起来。”
祯娘对此还没说什么,倒是旁边的顾周氏笑起来道:“这样喜欢苏州,那儿又是你母亲的家乡,我也有许多故旧。况且江南水土,没有不好的——既然样样都好,不若到时候你就嫁到苏州去罢!”
这是知道洪钥选了苏州以及苏州左近人家的一种试探,她不知道这孩子是一时兴起,还是真有此意。而被试探的洪钥好似什么都没有察觉到,笑眯眯地道:“好的呀,那可要挑一个好好的人家,就是那种我嫁过去不会吃苦,而且能够作威作福的。嗯,全家人都捧着我就最好了!”
这句话听地满堂人都笑了起来,虽说洪钥的跳脱性子怎样都不稀奇,但祯娘一听她说就知道这小姑娘在胡说呢。吃苦?她这一生有这样的父母兄弟,无论如何都不会吃苦的,这和她的丈夫根本没有关系。至于作威作福又过了一些,只能说她无论嫁到什么人家都不会差了尊重。然而全家人捧着她一个,那得是何等没落的人家,已经连脸皮都不要了?而周世泽和祯娘是不会把洪钥嫁到这样的人家的。
只有顾周氏,依旧十分捧场,当即就十分赞同其外孙女儿的眼光来:“要说这几年我见过的年轻小姑娘,加在一起都没得我们洪钥看事清楚明白。她这是知道心疼自己,而但凡知道这一点的,将来不管嫁到什么人家,境况如何,总是能生活地舒舒服服的。”
顾周氏自然希望自己的外孙女有一份好姻缘,就如同她的母亲和她的外祖母一样。同自己的丈夫不只是门当户对,同时更重要的是情投意合。只是这种事谁知道呢?没法子作保。且就算是初时有情谊的,到后来如何,等闲变却故人心的故事也不少了!
因此在不能确定情谊之前,女人家尽力学会心疼自己就是最稳妥的了——有这一条,至少自己就是有人心疼的了。而且别的的心疼由别人主宰,随时都有可能收回去,只有自己的不同,随时随地永远。而有些女人就是始终只把别人放在心上,才一生苦了自己的。
这件苏州老家送礼的事情并没有带来多少特殊的波澜,至少祯娘看过来,真的是风过水无痕一般。然而有些事情还是变化了,从这一日起,原本不算多的,关于洪钥亲事的讨论陡然多了起来。而且基本已经确定了,苏州,就是苏州,只是现在还在最后几户人家之间徘徊而已。
顾周氏拿着祯娘不知道从什么路子得来的最新消息,这些可比之前那些关于各家适龄青年的详细的多了。而且相比起一些呆板空泛的亲朋口风,这份消息全都是他们具体做过什么事儿。亲眼从这些事里了解这些青年,无疑是让人心里更有底的。
她在其中最喜欢两家,指着其中一家桂姓人家就道:“这倒是一个极好的人家了,家里世代书香,往上数五代都有嫡枝在朝廷里做官。虽说直到近一两代才做上三品以上的大员,也算是一步步上来稳扎稳打了。”
说到这里又忍不住道:“还有一条,就是适龄的这几个桂家子弟里头有一个格外出众的,他家大房的幼子。如今才十六岁,却已经是是举人了!江浙一带文风鼎盛,这里出来的举人,会试里头可比别的地方的出头多。”
有些话是顾周氏没有明言的,他们这样官宦人家出来的子弟,就算是不使什么不入流的手段也凭空比别人高了一截——不为什么,就因为家里做官能给找到更好的老师。也因为多了家里人提点,对于这些科举上的事,知道更多关窍。
这位桂家的长房小公子又是十六岁中举的神童,之后考进士就算还要消磨十年二十年又如何?那时候他也才不过二十六三十六而已,在官场上出头的时候多着呢!这大概就是比人家先行一步的好处了。
不过前程并不是顾周氏看重这小公子的全部原因,如果只是看前程的话,也不该是这位小公子排在最前面了。他就算前程再好,那也是将来的事儿,而将来的事儿是最做不得准的。 ↑返回顶部↑
最开始若是真的确确实实家乡人,祯娘都会见一面,后来越来越多,若是都见只怕有多少时候都不够用。索性除了真的认识的,都不见了!而这种事是早有定例的,下面人也知道如何料理,这一回还来问,果然是为了那一句‘老夫人的故旧人家’。
祯娘看着还有拜帖,就翻开来看了一回。落款人家想了好一会儿,才带出影子来,恍然大悟道:“我说是谁家,原来是他家。难为怎么联系上到的,自从我随娘去了金陵,都是没走动过的了。”
说着就把拜帖与了顾周氏,顾周氏不比祯娘强到哪里去——祯娘的记性一直相当好,因此虽是小时候的事,却也大都记得真真的。顾周氏就不行了,记性不错,却没有到祯娘这样出众的地步,何况这些年年纪越发大,很多事情也就模糊了。
于是再三地看了,才迟疑道:“莫不是当初与家里同住一条巷子是许家?嗳!这都是...这都是什么事?中间快三十年没走动,突然送东西就送到了吕宋,也是突兀!”
这世上当然也有许多几十年没的联络,然后又重新走动起来的人家。只是那些大都是有由头的,譬如说因为机缘,两家又住到了一地的,又或者有些别的巧合。总之不会是这样,冒冒失失地就隔着重洋万里送一份节礼。
不过话虽这么说,顾周氏也觉得颇为无语,最后还是去见了见送礼的人。不是为什么家乡人,祯娘的家乡是苏州,顾周氏的可不是,即使苏州对她来说意义非凡——她与丈夫的生活几乎都是在苏州。
还是为了‘故旧’二字,大概是到了她这个年纪,人总是会变得越来越念旧。话说当年那些认得的,有过交往的人,到了如今也该越来越少了吧。于是只要有一个可以说说过去的,心里总是忍不住亲近一些。
见了人回来后,顾周氏似乎是感慨般的与祯娘道:“那边确实是许家太太送来的礼,难为她有心,押送礼物的人里头有个媳妇子也是当年认得的——当初她还是个跟在许家太太身边的小丫头,打结子打的最妙,我还托她给你打过一个荷包...我记得你小时候的东西我都收在了太仓老宅里,或者仔细找一找还能找到。”
物是人非,似乎人人都会这么说,然而只有真的身处其中才知道这句话的滋味。顾周氏这些年年纪越来越大,这种感慨并不陌生,但是这对于祯娘来说就是一种从来未有的情绪了。
算起来她这些年年头不短了,只是因为一直在变换地方。最开始是太仓,然后到了金陵,出嫁后呆在了太原,最后兜兜转转回南,又住在了泉州。南南北北上千里,以为以后就是走,也绝对不会有这样大的路程。
然而,然而。跨过重洋她随着丈夫定居在了海外之地的吕宋,从一开始睡也睡不香,吃也吃不好,再到现在一切和前头三十年没什么不同,也就是几年而已。而这中间她甚至还去了一趟欧罗巴——现在事后回忆,甚至偶尔会怀疑那就是一场梦而已。
因为在一直一直向前走,所以也就没有机会回头往后看。这时候顾周氏说到这个,借由一个祯娘自己都不记得的,但却是她用过的络子荷包,祯娘忽然就有了一点点感触。只是她第一次明白其中滋味,心有所感亦不能说。
顾周氏也不是要唠叨太多这些,很快就重新兴致勃勃道:“别的也就罢了,许家太太送过来的东西也十分有心了。不是在苏州买一些当地的东西就是土产了,好多东西本来就是糊弄外来进货的客商,咱们平常用的还不是别种?你待会儿去看一看,都是格外熟悉的,你小时候也用过呢。”
顾周氏这样说,祯娘自然也应了一声。苏州来的东西确实不错,不是那种用银子堆出来的不错,而是一眼看过去就知道是用心准备的不错。不过这些祯娘记忆里有的小东西,最后却不是她用了,而是被洪钥看见,晓得来路之后似乎哪个都感兴趣。
祯娘无法,只能把这些都给她拿去玩。后又摇头道:“这就是怪事了,你好似一直就喜欢一些苏州的东西。只是其中有什么缘故?我记得你是从来没去过苏州的——若是因为喜欢江南风流,那杭州、湖州等,也是不差的。”
洪钥笑嘻嘻地把玩一个碧玺手串,皱着眉头似乎在仔细思索这个问题。然而最终一无所得,只得道:“我也不知道,大概一开始是因为那里是娘的家乡,因此多存了一分心思到上头。后头看了几多书本说苏州,家里又常年多苏州风物,渐渐的竟真的喜欢起来。”
祯娘对此还没说什么,倒是旁边的顾周氏笑起来道:“这样喜欢苏州,那儿又是你母亲的家乡,我也有许多故旧。况且江南水土,没有不好的——既然样样都好,不若到时候你就嫁到苏州去罢!”
这是知道洪钥选了苏州以及苏州左近人家的一种试探,她不知道这孩子是一时兴起,还是真有此意。而被试探的洪钥好似什么都没有察觉到,笑眯眯地道:“好的呀,那可要挑一个好好的人家,就是那种我嫁过去不会吃苦,而且能够作威作福的。嗯,全家人都捧着我就最好了!”
这句话听地满堂人都笑了起来,虽说洪钥的跳脱性子怎样都不稀奇,但祯娘一听她说就知道这小姑娘在胡说呢。吃苦?她这一生有这样的父母兄弟,无论如何都不会吃苦的,这和她的丈夫根本没有关系。至于作威作福又过了一些,只能说她无论嫁到什么人家都不会差了尊重。然而全家人捧着她一个,那得是何等没落的人家,已经连脸皮都不要了?而周世泽和祯娘是不会把洪钥嫁到这样的人家的。
只有顾周氏,依旧十分捧场,当即就十分赞同其外孙女儿的眼光来:“要说这几年我见过的年轻小姑娘,加在一起都没得我们洪钥看事清楚明白。她这是知道心疼自己,而但凡知道这一点的,将来不管嫁到什么人家,境况如何,总是能生活地舒舒服服的。”
顾周氏自然希望自己的外孙女有一份好姻缘,就如同她的母亲和她的外祖母一样。同自己的丈夫不只是门当户对,同时更重要的是情投意合。只是这种事谁知道呢?没法子作保。且就算是初时有情谊的,到后来如何,等闲变却故人心的故事也不少了!
因此在不能确定情谊之前,女人家尽力学会心疼自己就是最稳妥的了——有这一条,至少自己就是有人心疼的了。而且别的的心疼由别人主宰,随时都有可能收回去,只有自己的不同,随时随地永远。而有些女人就是始终只把别人放在心上,才一生苦了自己的。
这件苏州老家送礼的事情并没有带来多少特殊的波澜,至少祯娘看过来,真的是风过水无痕一般。然而有些事情还是变化了,从这一日起,原本不算多的,关于洪钥亲事的讨论陡然多了起来。而且基本已经确定了,苏州,就是苏州,只是现在还在最后几户人家之间徘徊而已。
顾周氏拿着祯娘不知道从什么路子得来的最新消息,这些可比之前那些关于各家适龄青年的详细的多了。而且相比起一些呆板空泛的亲朋口风,这份消息全都是他们具体做过什么事儿。亲眼从这些事里了解这些青年,无疑是让人心里更有底的。
她在其中最喜欢两家,指着其中一家桂姓人家就道:“这倒是一个极好的人家了,家里世代书香,往上数五代都有嫡枝在朝廷里做官。虽说直到近一两代才做上三品以上的大员,也算是一步步上来稳扎稳打了。”
说到这里又忍不住道:“还有一条,就是适龄的这几个桂家子弟里头有一个格外出众的,他家大房的幼子。如今才十六岁,却已经是是举人了!江浙一带文风鼎盛,这里出来的举人,会试里头可比别的地方的出头多。”
有些话是顾周氏没有明言的,他们这样官宦人家出来的子弟,就算是不使什么不入流的手段也凭空比别人高了一截——不为什么,就因为家里做官能给找到更好的老师。也因为多了家里人提点,对于这些科举上的事,知道更多关窍。
这位桂家的长房小公子又是十六岁中举的神童,之后考进士就算还要消磨十年二十年又如何?那时候他也才不过二十六三十六而已,在官场上出头的时候多着呢!这大概就是比人家先行一步的好处了。
不过前程并不是顾周氏看重这小公子的全部原因,如果只是看前程的话,也不该是这位小公子排在最前面了。他就算前程再好,那也是将来的事儿,而将来的事儿是最做不得准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