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节(3 / 4)
如今朝堂之上的明眼人心中无一不在叹息,早说不能下那样的圣旨,划江而治!亏隆昌帝说得出来,这不就是割地么。如今一被宣扬出去,全天下谁不知道朝廷怂了。对这样的朝廷还能有什么信心可言,可不就是投降么?
现在知道急了,又有什么用?
中极殿汉学士耷拉着眼皮抬也不抬,不愿意看见隆昌帝那一副烧着了屁|股的样子,心里暗自盘算着怎么给家族安排一条退路。想到这里,他就对着抢了底下人的活,亲自跑去金陵宣旨的简海钧咬牙不已。这本是他安排给自家最出息的小孙子的活,没想到被这个老不要脸的截胡了。
什么上朝脸面、□□威严,都是放屁!也就糊弄糊弄上面的那个没脑子的傻子,他心里嘲讽着,看看,没有了汉臣,谁还能提皇帝出谋划策。瞧那些满臣们出得都是什么馊主意,嫌自己屁|股底下的龙椅还没来得及坐热是吧?
对面又不是傻子,这样的圣旨都下来了,还能不乘胜追击?更何况,他也听说了,贼军火炮几倍利于朝廷,从东番那边来的弹药源源不断,在这样的情况下,就算贼军占据的疆域还不是很大,他对这个朝廷也没了信心。
如果,换了一个人做这个龙椅的话,说是重整河山他还相信几分。想着被圈禁在王府中的四王爷,这个老臣心里叹了口气。
天不佑靖朝啊!
隆昌帝本就不是什么很有策略的一个人,换做太平年间,也算不上一个中庸之君,在这样山河烽烟四起的情况下,他更是抓瞎了。
就在他艰难地想要将吞进口中的影子吐出来,交与将领们充作军饷使费的时候,又一个坏消息被报到了朝堂之上。
川中一直不怎么安稳的白莲教反了。
朝堂上现在连哗然的力气都没有了,好些老臣连闻都没有多问一句。山河不宁,各处起烽烟不是正常的情况么?白莲教一向暗蓄反志,有这么一天实在没什么好惊讶的。
这时候,隆昌帝做了一件叫人难以置信的事情,他将朝政扔给了重回朝堂,并升为太傅的乌拉建贤,自己躲进了深宫之中,一副不问世事的模样。
建贤心中作何感想不好说,朝堂上的人也不知道,白莲教就算早有反志,但是经过前几年兴化府失败的一场,他们对于对此有着脱不开关系的林瑜很有意见,也更加谨慎。
不过,在看到靖朝果然根基动摇之后,他们看在白|花|花的银子的面子上,果然也跟着动摇了。这样才有了被后世称为压垮了靖朝这条大船最后一根稻草的川中白莲之变。
关于这一点,也有学者有着不一样的观点,他们觉得在元正帝驾崩的那一场宫变才是真正让靖朝无药可救的关键因素,就算在隆昌帝退避宫中之后,满臣中的‘有识之士’眼看着江山真的要被龙椅上的这个皇帝给作完了,联合上下,又来了一场宫变。
然而,这一场宫变却是失败的。
隆昌帝本是暴虐之人,他怎么可能真的将能够威胁到自己、又在群臣中有着良好印象的四王爷给留下来呢?圈禁不过是一个假象,众臣眼中、尤其在现在这个隆昌帝对比之下俨然有着明君之相的忠仁王爷早在之前的那一场宫变之中就没了性命,连尸体也不知被丢往何处了。
经此一事,京城中又是几日的流血之变。
在隆昌帝的心中,白莲教也好,林瑜也罢,都远在天边。唯有近在眼前的威胁是绝对不能忍的,他就算要死,也要死在这个龙椅之上。
当然他还没活够呢,建了一小半的园子已经停了下来。剩下的金银他要全部带走,就算不在中原这个花花之地,有了那些他依旧能活得很好。
再说,等林瑜打到京城来,还有好几年的功夫呢,他饮了一口下面进贡上来的醉仙酿,迷蒙着一双醉眼这么想到。
醉仙酿是好酒,还是卯兔亲手交到那些来索要进贡之物的兵士手上的。毒?当然没有毒。
卯兔看着心满意足地离开的兵士笑眯眯的想到,这么好的一个皇帝,他怎么能舍得让他死了呢?大将军给得消息可是一锅端,而不是让这些人有了另一个主心骨之后卷包袱北逃。
所以,他不希望隆昌帝死,反而希望他能活得好好的,直到最后一刻。
当京城的又一次流血之变发生的时候,林瑜还在陕西,他即刻发出紧急军令,命东番的补给船往松江府发去。而且,这一回不独是补给船,还有高大的战舰。
隆昌帝像是一个胆小鬼一样,不愿意再派出京旗,让他的这些亲信护卫着自己才能睡得着。这固然给林瑜打下其他的地方提供了方便,可以说各地无论绿营兵还是旗兵的抵抗精神脆弱的惊人。如果说,旗兵因为自己的身份还愿意稍稍拿起武器来抵抗一下的话,绿营可以说是连武器都不愿意拿了。这时候,可不会有人再去计较他们当逃兵。
同样的,在另一个方面来说,给林瑜攻打京城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整整五万的京旗全都囤在京师的周围,整个京城就像是一个刺猬一样扎手。
不过,这时候林瑜还不知道有这样的事,他坐在营帐之中,在见过苏木之后,听他讲了跟着王子腾的一路见闻。
王子腾一开始的确是风光的,甚至太原府有着一家大名鼎鼎的晋商,他很是查抄了好些银两和粮草。维持他一万人的消耗堪称绰绰有余。不过,就算他抓了再多的丁壮,在河南总督率领着数倍于他的兵士的压力之下,他小胜几场之后,就开始溃败。 ↑返回顶部↑
现在知道急了,又有什么用?
中极殿汉学士耷拉着眼皮抬也不抬,不愿意看见隆昌帝那一副烧着了屁|股的样子,心里暗自盘算着怎么给家族安排一条退路。想到这里,他就对着抢了底下人的活,亲自跑去金陵宣旨的简海钧咬牙不已。这本是他安排给自家最出息的小孙子的活,没想到被这个老不要脸的截胡了。
什么上朝脸面、□□威严,都是放屁!也就糊弄糊弄上面的那个没脑子的傻子,他心里嘲讽着,看看,没有了汉臣,谁还能提皇帝出谋划策。瞧那些满臣们出得都是什么馊主意,嫌自己屁|股底下的龙椅还没来得及坐热是吧?
对面又不是傻子,这样的圣旨都下来了,还能不乘胜追击?更何况,他也听说了,贼军火炮几倍利于朝廷,从东番那边来的弹药源源不断,在这样的情况下,就算贼军占据的疆域还不是很大,他对这个朝廷也没了信心。
如果,换了一个人做这个龙椅的话,说是重整河山他还相信几分。想着被圈禁在王府中的四王爷,这个老臣心里叹了口气。
天不佑靖朝啊!
隆昌帝本就不是什么很有策略的一个人,换做太平年间,也算不上一个中庸之君,在这样山河烽烟四起的情况下,他更是抓瞎了。
就在他艰难地想要将吞进口中的影子吐出来,交与将领们充作军饷使费的时候,又一个坏消息被报到了朝堂之上。
川中一直不怎么安稳的白莲教反了。
朝堂上现在连哗然的力气都没有了,好些老臣连闻都没有多问一句。山河不宁,各处起烽烟不是正常的情况么?白莲教一向暗蓄反志,有这么一天实在没什么好惊讶的。
这时候,隆昌帝做了一件叫人难以置信的事情,他将朝政扔给了重回朝堂,并升为太傅的乌拉建贤,自己躲进了深宫之中,一副不问世事的模样。
建贤心中作何感想不好说,朝堂上的人也不知道,白莲教就算早有反志,但是经过前几年兴化府失败的一场,他们对于对此有着脱不开关系的林瑜很有意见,也更加谨慎。
不过,在看到靖朝果然根基动摇之后,他们看在白|花|花的银子的面子上,果然也跟着动摇了。这样才有了被后世称为压垮了靖朝这条大船最后一根稻草的川中白莲之变。
关于这一点,也有学者有着不一样的观点,他们觉得在元正帝驾崩的那一场宫变才是真正让靖朝无药可救的关键因素,就算在隆昌帝退避宫中之后,满臣中的‘有识之士’眼看着江山真的要被龙椅上的这个皇帝给作完了,联合上下,又来了一场宫变。
然而,这一场宫变却是失败的。
隆昌帝本是暴虐之人,他怎么可能真的将能够威胁到自己、又在群臣中有着良好印象的四王爷给留下来呢?圈禁不过是一个假象,众臣眼中、尤其在现在这个隆昌帝对比之下俨然有着明君之相的忠仁王爷早在之前的那一场宫变之中就没了性命,连尸体也不知被丢往何处了。
经此一事,京城中又是几日的流血之变。
在隆昌帝的心中,白莲教也好,林瑜也罢,都远在天边。唯有近在眼前的威胁是绝对不能忍的,他就算要死,也要死在这个龙椅之上。
当然他还没活够呢,建了一小半的园子已经停了下来。剩下的金银他要全部带走,就算不在中原这个花花之地,有了那些他依旧能活得很好。
再说,等林瑜打到京城来,还有好几年的功夫呢,他饮了一口下面进贡上来的醉仙酿,迷蒙着一双醉眼这么想到。
醉仙酿是好酒,还是卯兔亲手交到那些来索要进贡之物的兵士手上的。毒?当然没有毒。
卯兔看着心满意足地离开的兵士笑眯眯的想到,这么好的一个皇帝,他怎么能舍得让他死了呢?大将军给得消息可是一锅端,而不是让这些人有了另一个主心骨之后卷包袱北逃。
所以,他不希望隆昌帝死,反而希望他能活得好好的,直到最后一刻。
当京城的又一次流血之变发生的时候,林瑜还在陕西,他即刻发出紧急军令,命东番的补给船往松江府发去。而且,这一回不独是补给船,还有高大的战舰。
隆昌帝像是一个胆小鬼一样,不愿意再派出京旗,让他的这些亲信护卫着自己才能睡得着。这固然给林瑜打下其他的地方提供了方便,可以说各地无论绿营兵还是旗兵的抵抗精神脆弱的惊人。如果说,旗兵因为自己的身份还愿意稍稍拿起武器来抵抗一下的话,绿营可以说是连武器都不愿意拿了。这时候,可不会有人再去计较他们当逃兵。
同样的,在另一个方面来说,给林瑜攻打京城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整整五万的京旗全都囤在京师的周围,整个京城就像是一个刺猬一样扎手。
不过,这时候林瑜还不知道有这样的事,他坐在营帐之中,在见过苏木之后,听他讲了跟着王子腾的一路见闻。
王子腾一开始的确是风光的,甚至太原府有着一家大名鼎鼎的晋商,他很是查抄了好些银两和粮草。维持他一万人的消耗堪称绰绰有余。不过,就算他抓了再多的丁壮,在河南总督率领着数倍于他的兵士的压力之下,他小胜几场之后,就开始溃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