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大龄宠妃 第174节(3 / 4)
郁宛发觉自己错估了女儿的承受力——在阿木尔眼中,其实她跟乾隆一直是真心相爱的吧?他们俩共同编织了一个美好的幻象,甚至以假乱真。
而此刻,阿木尔方才缓缓掀起那层真相的面纱。
郁宛本可以对她说清楚,但这对一个从小在爱里长大的孩子无疑是有些残忍的,何必让她再受一重打击呢?
还是额驸知机,轻声说道:“先帝那样宠爱皇贵太妃,必不忍见其在九泉之下仍执卑辞妾礼,倒不如另辟一墓,左右也不是不能团聚。”
如若合葬裕陵,头上还有两位皇后压着,日日请安多麻烦,想说些体己话都不方便;还是皇阿玛自个儿过来的好,那时要不要让他进,就得看额娘脸色了。
阿木尔恍然,这才是她记忆中的双亲相处模式,于是破涕为笑,“您也忒促狭了,都这样还得摆皇阿玛一道。”
郁宛微微一笑,也不分辩,转头对着婉贵太妃跟诚太妃道:“你俩若是愿意,将来便与我合葬罢,咱几个正好凑一桌骨牌呢。”
也不知黄泉下亮不亮堂,是否该多备些蜡烛,否则老眼昏花牌都打不好了。
二人泪盈于睫,也只有点头称是。
郁宛轻轻吐了口气,该交代的都交代好了,此时此刻,脑中走马灯似的转过许多人的身影,到最后却是定格在一人身上。
想起那日初见,他取笑她老,她气狠狠地在心底骂他,仿佛已经是前世的事了,偏生这会子记起来。
等九泉下相遇,她必得再骂他两句,横竖人死了不用再计较身份了,看他打算怎么哄她。
郁宛躺在迎枕上,闭目沉睡过去。
第235章 番外三
陆嘉容生在一个人人称羡的家庭,父亲是远近闻名的大才子,母亲亦是十里八乡有名的美人,他们的结合恰似郎才女貌,一双璧人。
但,这不过是表象。
陆母精通文翰,却并不叫女儿读书,说是女儿家见得多了,反而移了性情,有数不尽的苦处。陆嘉容不懂,见多识广有什么不好,她只知道书中自有黄金屋,打小养在深闺里,使她如饥似渴般憧憬着外边世界,她亦不拘教材,诗经左传、西厢牡丹,无不是她探索外界的利器,她着魔一般沉浸其中,汲取养分,化为己有。
五岁联句,七岁能诗,到得十二三时,她的声名已经在亲戚姊妹中传开了,陆士隆眼见如此,自是喜不自胜,请了最好的先生来教导她琴棋书画,至于女红庖厨这些小道,本是俗人所为,他陆家女又不愁嫁,何须在意这些?
陆母看着女儿日渐聘婷,心中忧虑不减反增。她太知道嘉容脾气了,这个女儿实在像极了自己,若任由她肆意发展,后果恐难预料,便催着丈夫快些给嘉容定亲,然陆士隆以为奇货可居,说什么都不肯让女儿太早出嫁,她这样的人才,将来最少也得是个国夫人的。
陆嘉容并不知双亲打算,而是尽情享受青春应有的热闹,和小姊妹吟诗作对、赏花游园、比赛棋艺,日子逍遥自在。
及至那日途径蔷薇花丛,思来想去未得文思,只一句唐朝女诗人李季兰的名句“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不由得轻轻念了出来。
哪知花丛后一男子却曼声接道,“已看云鬟散,更念木枯荣。”
嘉容又惊又怕,盖因这诗寓意不太好听,“未架”谐音“未嫁”,李季兰因为做下此诗而被其父不喜,后又送往玉真观出家为女道士。
若被旁人听见,不知会怎么想她。
男子温声道:“小姐莫惊,我非故意窥听,乃误入此地,不久便走,方才所闻,不会泄露半字。”
他倒是个知情识趣的,嘉容定定神,“我怎么能相信你?”
他们素昧平生,又没半分交情,尤其这人还生得一副登徒子般面容——唇红齿白,目似桃花,书上都说这种男人最信不得。
登徒子想了想,忽的侧头下拜,腰身几乎倾到地上去,末了重重一顿,道:“左耳进右耳出,方才小姐念的什么,我全都给倒干净了。”
嘉容噗嗤一乐,好个能言巧辩的机灵鬼。
后来她才知晓此人乃家中管事的侄儿,姓宋字云昭,为了上京赶考才寓居于此。知其家贫吃不起饭,陆嘉容得闲也常叫丫头送些点心茶饮过去,倒是没想过送钱,读书人是最有自尊心的。 ↑返回顶部↑
而此刻,阿木尔方才缓缓掀起那层真相的面纱。
郁宛本可以对她说清楚,但这对一个从小在爱里长大的孩子无疑是有些残忍的,何必让她再受一重打击呢?
还是额驸知机,轻声说道:“先帝那样宠爱皇贵太妃,必不忍见其在九泉之下仍执卑辞妾礼,倒不如另辟一墓,左右也不是不能团聚。”
如若合葬裕陵,头上还有两位皇后压着,日日请安多麻烦,想说些体己话都不方便;还是皇阿玛自个儿过来的好,那时要不要让他进,就得看额娘脸色了。
阿木尔恍然,这才是她记忆中的双亲相处模式,于是破涕为笑,“您也忒促狭了,都这样还得摆皇阿玛一道。”
郁宛微微一笑,也不分辩,转头对着婉贵太妃跟诚太妃道:“你俩若是愿意,将来便与我合葬罢,咱几个正好凑一桌骨牌呢。”
也不知黄泉下亮不亮堂,是否该多备些蜡烛,否则老眼昏花牌都打不好了。
二人泪盈于睫,也只有点头称是。
郁宛轻轻吐了口气,该交代的都交代好了,此时此刻,脑中走马灯似的转过许多人的身影,到最后却是定格在一人身上。
想起那日初见,他取笑她老,她气狠狠地在心底骂他,仿佛已经是前世的事了,偏生这会子记起来。
等九泉下相遇,她必得再骂他两句,横竖人死了不用再计较身份了,看他打算怎么哄她。
郁宛躺在迎枕上,闭目沉睡过去。
第235章 番外三
陆嘉容生在一个人人称羡的家庭,父亲是远近闻名的大才子,母亲亦是十里八乡有名的美人,他们的结合恰似郎才女貌,一双璧人。
但,这不过是表象。
陆母精通文翰,却并不叫女儿读书,说是女儿家见得多了,反而移了性情,有数不尽的苦处。陆嘉容不懂,见多识广有什么不好,她只知道书中自有黄金屋,打小养在深闺里,使她如饥似渴般憧憬着外边世界,她亦不拘教材,诗经左传、西厢牡丹,无不是她探索外界的利器,她着魔一般沉浸其中,汲取养分,化为己有。
五岁联句,七岁能诗,到得十二三时,她的声名已经在亲戚姊妹中传开了,陆士隆眼见如此,自是喜不自胜,请了最好的先生来教导她琴棋书画,至于女红庖厨这些小道,本是俗人所为,他陆家女又不愁嫁,何须在意这些?
陆母看着女儿日渐聘婷,心中忧虑不减反增。她太知道嘉容脾气了,这个女儿实在像极了自己,若任由她肆意发展,后果恐难预料,便催着丈夫快些给嘉容定亲,然陆士隆以为奇货可居,说什么都不肯让女儿太早出嫁,她这样的人才,将来最少也得是个国夫人的。
陆嘉容并不知双亲打算,而是尽情享受青春应有的热闹,和小姊妹吟诗作对、赏花游园、比赛棋艺,日子逍遥自在。
及至那日途径蔷薇花丛,思来想去未得文思,只一句唐朝女诗人李季兰的名句“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不由得轻轻念了出来。
哪知花丛后一男子却曼声接道,“已看云鬟散,更念木枯荣。”
嘉容又惊又怕,盖因这诗寓意不太好听,“未架”谐音“未嫁”,李季兰因为做下此诗而被其父不喜,后又送往玉真观出家为女道士。
若被旁人听见,不知会怎么想她。
男子温声道:“小姐莫惊,我非故意窥听,乃误入此地,不久便走,方才所闻,不会泄露半字。”
他倒是个知情识趣的,嘉容定定神,“我怎么能相信你?”
他们素昧平生,又没半分交情,尤其这人还生得一副登徒子般面容——唇红齿白,目似桃花,书上都说这种男人最信不得。
登徒子想了想,忽的侧头下拜,腰身几乎倾到地上去,末了重重一顿,道:“左耳进右耳出,方才小姐念的什么,我全都给倒干净了。”
嘉容噗嗤一乐,好个能言巧辩的机灵鬼。
后来她才知晓此人乃家中管事的侄儿,姓宋字云昭,为了上京赶考才寓居于此。知其家贫吃不起饭,陆嘉容得闲也常叫丫头送些点心茶饮过去,倒是没想过送钱,读书人是最有自尊心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