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卡后郡王是基建狂魔 第25节(3 / 4)
“郡王爷何必谦虚?您在这南沧县做的,还有在长都郡水灾出的力,皇上都知道得清楚呢,何况还有齐王殿下一力举荐不是?”王公公笑着说。他心下暗自感慨,上次他从南沧县离开时,还提醒诚郡王赶紧去烧三皇子的冷灶,可万万没想到诚郡王做得如此成功,竟然让三皇子主动找了皇上,要给诚郡王加封一县!
“齐王殿下?是哪位皇子最近加封了?”宣瑾瑜迟疑道。当今天子还未加封几个年长的皇子为亲王,这齐王是哪位?没听说这么个人物啊?
王公公奇道:“您不知道?就是三皇子裴佑殿下呀!”
裴佑?他怎么加封齐王了?宣瑾瑜闻言更是一头雾水,便听王公公细细道来。
王公公只当宣瑾瑜揣着明白装糊涂,若说是别人这么装相,王公公自然懒得解释,毕竟诚郡王现在也不过只有两个县城的封地罢了,在王公公眼里也当不得什么,但眼下齐王殿下正当红,诚郡王又和齐王殿下关系如此之近,那王公公就不得不重视。
王公公满脸堆笑,说:“郡王爷还不知道?这次三皇子殿下将匈奴左贤王部打得一败涂地,竟然从匈奴蛮子手上夺回了河套!皇上大喜,加封三皇子殿下为齐王,整个河套也划给了齐王做封地!这次也是齐王殿下在朝中举荐,说若不是您救灾有功,守住了望泗关的大后方,他也无法立下军功。这功劳不可不赏,皇上便将安周县赐给您了。”
裴佑把河套地区给打下来了!可是他怎么没有在信里详写?也是,军情重大,信件里不写详情也正常,估计他也只打算报个平安。不过甫一听裴佑打下了河套,宣瑾瑜还是一阵惊讶。
宣瑾瑜穿越来了这么久,自然知道望泗关外就是河套平原,河套平原是沿着辽河河道圈出来的万顷土地,这里既有着优良牧草,可圈养马匹,又沿着河道灌溉出了无数良田,素有“塞上江南”的称号。可惜这块肥沃土地已经被匈奴夺取了数十年,现在裴佑打下来,难怪皇帝要对他大肆加封了!
有了这开疆辟土的战功,裴佑现在怕是在诸位皇子中,也算是站稳了脚跟。只是没想到,裴佑还帮她要了一块封地……突如其来的,宣瑾瑜就从天而降一大块封,她一时竟不知道是喜是忧。
作者有话说:
第43章 最后一个卡池
安周县与南沧县相邻, 紧挨着望泗关,旁边就是和匈奴通商的关市。其实这安周县和宣瑾瑜还有些渊源。这地方本来也是第一任诚郡王的封地, 只可惜后来王府式微, 皇室就以“安周县紧邻边防,需统一军事防线”为由,收回安周县这块封地。没成想到了宣瑾瑜这一代, 安周县竟然又回到了诚郡王府。
李氏为此喜极而泣,连着去祠堂拜祭了七日, 说要告祭先祖, 对宣瑾瑜更是疼惜到了骨子里, 天天让厨房里把好吃食如同流水一样送来。王府上下也对宣瑾瑜更为臣服,大家都明白, 看来振兴诚郡王这一脉,就靠眼前这位小郡王爷了。
不过眼下最要紧的事情,还是定好如何管理安周县。接完圣旨,送走王公公, 宣瑾瑜就带着宋冬前往安周县。安周县的县丞也正打算跟诚郡王府交接公务,他也收到都城的调令, 要去其他郡县任官, 之后安周县就成了郡王爷的私人封地, 那自然是用王府的人手。不过安周县廷府的其他人手,倒是都留了下来, 是否任用,全看郡王爷决定。
见宣瑾瑜亲临, 安周县丞不敢怠慢, 当即把宣瑾瑜请入县廷府, 把县里的情况讲了个清楚。和南沧县一样, 安周县的农业不算发达,只能做到自给自足,但安周县的商业却格外兴盛。因为此县紧邻匈奴关市,不少从内陆出发前来关市贸易的商队,都在此处经停,好与匈奴人做生意。内陆商队带来了盐、茶叶、丝绸,从匈奴人手里换来了马和牛羊。
也正因为如此,安周县比起南沧县要富庶许多,按照李氏的说法,早年间郡王府的收入几乎都靠安周县的商税。
听完安周县丞的介绍,宣瑾瑜也开始在想,如何在安周县建立一个自己的市政班子。首先要定的当然是安周县丞的人选,先把挑梁的主事人给定下,她琢磨了一圈,这个人就定成了古淼。
古淼出身世家,对于治理一地的律例,官场上的文书往来,都自小耳濡目染,受到严格的教育,自身也颇有才干。最重要的是,古淼在南沧县做书吏期间,一直是宋冬亲自来带,他对宋冬也极为尊敬,和南沧县廷府的老人关系也处得不错。宣瑾瑜考虑到,自己以后的的政令主要通过南沧县来辐射安周县,为了方便,不少经营方略也会由南沧县直接沿用到安周县,那么新上任的安周县令就不必太有主见,最好还能跟南沧县廷府的骨干意见一致,否则若是以后安周县和南沧县的两套人马时常意见相左,自己安抚起来也是头疼,还容易出乱子。
选出领头人物后就简单了,宣瑾瑜和宋冬商量之后,又从南沧县县廷府里挑出几个得用的文书,来安周县协助古淼处理文书往来政务,加上安周县廷府留下来的人,也算是搭建起了雏形。
因为临时要推古淼上位,任安周县丞,那宋冬的官职还是县丞就有些不妥。之前南沧县人口太少,所以宋冬也只领了县丞一职,现在南沧县人口多了,县务杂了,正好也把宋冬擢升为县令。于是宣瑾瑜索性修书一封,报备都城,将宋冬正式提拔为县令,古淼的县丞任命也一并报上。至于徐福、古灵等人,也正式任命为南沧县书吏,不过书吏一职,宣瑾瑜自行任命即可,倒是不必报备皇城。
一番交接后,宣瑾瑜正式接过安周县的县印,自家人马也入驻安周县县廷府,至此,安周县才算是真正成为她的封地。只不过,宣瑾瑜也难免考虑起另一样事情,那就是如今裴佑夺回河套平原后,匈奴退到阴山之外,那轩国和匈奴贸易的关市岂不是要重新在新的边境线选个地方?安周县赖以为生的商业还能延续吗?
这个问题她烦恼也是无用,还是等见到裴佑后,再问问他想如何处理,朝廷又是个什么打算。若是关市真停了,那大不了就让安周县沿着南沧县的老路,再走一遍基建就是。想通这一点后,宣瑾瑜也就不再担心,每日只管带着手下人清点安周县账务。
那日接到圣旨后,宣瑾瑜又通过夏三收到裴佑的信件,言明他正在都城受封王爵,忙完后就得回河套,那时就来看她。终于,半个月过后,裴佑才抵达了安周县。
再次见到裴佑,宣瑾瑜一时竟然觉得陌生。也许是经历了纷飞战火,裴佑身上多出了一种坚毅的气质,以往端丽如同女子的轮廓已添了两分风霜,挺拔瘦削的身姿英气逼人,一双眼睛依旧明亮如星,一定要说的话,以前他身上还有些纨绔公子气,现在已经尽数洗去,是一个成熟的男人了。
裴佑见到宣瑾瑜,也觉得心潮澎湃。短短数月过去,宣瑾瑜身量长高了,肤色红润又有活力,也许是这段时间她时常去巡视工程,经常出门晒太阳,现在肤色是象牙一般的光泽,不似以往薄纸一样雪白柔弱。
裴佑看着她,笑着说:“瑾瑜长高了。”都城以女子柔弱为美,裴佑却无这般成见,见到宣瑾瑜这般模样,他只觉得欣慰,看着宣瑾瑜健康了不少。
这几个月,宣瑾瑜对裴佑也有牵挂,终于见到人了,又不知道从何说起,好像也只能问他:“你在军队这些日子,过得好吗?”
裴佑不知道如何说。马革裹尸,不是一句空言。日日在刀光剑影里,战场上弥漫的全是血腥气,伤兵半夜里的痛哭,追杀敌军的疲倦,这些痛苦难以用语言表述。他只淡淡说了一句:“还行,就是在军营里睡不太好。”
宣瑾瑜当然知道打仗不是儿戏,不是裴佑这轻飘飘一句话这么简单,不过她也不知道如何追问,难得离开战场,不如放松一下。
就在这时候,裴佑身上的一个革袋却传出来细微的叫声,还有抓挠的声音。 ↑返回顶部↑
“齐王殿下?是哪位皇子最近加封了?”宣瑾瑜迟疑道。当今天子还未加封几个年长的皇子为亲王,这齐王是哪位?没听说这么个人物啊?
王公公奇道:“您不知道?就是三皇子裴佑殿下呀!”
裴佑?他怎么加封齐王了?宣瑾瑜闻言更是一头雾水,便听王公公细细道来。
王公公只当宣瑾瑜揣着明白装糊涂,若说是别人这么装相,王公公自然懒得解释,毕竟诚郡王现在也不过只有两个县城的封地罢了,在王公公眼里也当不得什么,但眼下齐王殿下正当红,诚郡王又和齐王殿下关系如此之近,那王公公就不得不重视。
王公公满脸堆笑,说:“郡王爷还不知道?这次三皇子殿下将匈奴左贤王部打得一败涂地,竟然从匈奴蛮子手上夺回了河套!皇上大喜,加封三皇子殿下为齐王,整个河套也划给了齐王做封地!这次也是齐王殿下在朝中举荐,说若不是您救灾有功,守住了望泗关的大后方,他也无法立下军功。这功劳不可不赏,皇上便将安周县赐给您了。”
裴佑把河套地区给打下来了!可是他怎么没有在信里详写?也是,军情重大,信件里不写详情也正常,估计他也只打算报个平安。不过甫一听裴佑打下了河套,宣瑾瑜还是一阵惊讶。
宣瑾瑜穿越来了这么久,自然知道望泗关外就是河套平原,河套平原是沿着辽河河道圈出来的万顷土地,这里既有着优良牧草,可圈养马匹,又沿着河道灌溉出了无数良田,素有“塞上江南”的称号。可惜这块肥沃土地已经被匈奴夺取了数十年,现在裴佑打下来,难怪皇帝要对他大肆加封了!
有了这开疆辟土的战功,裴佑现在怕是在诸位皇子中,也算是站稳了脚跟。只是没想到,裴佑还帮她要了一块封地……突如其来的,宣瑾瑜就从天而降一大块封,她一时竟不知道是喜是忧。
作者有话说:
第43章 最后一个卡池
安周县与南沧县相邻, 紧挨着望泗关,旁边就是和匈奴通商的关市。其实这安周县和宣瑾瑜还有些渊源。这地方本来也是第一任诚郡王的封地, 只可惜后来王府式微, 皇室就以“安周县紧邻边防,需统一军事防线”为由,收回安周县这块封地。没成想到了宣瑾瑜这一代, 安周县竟然又回到了诚郡王府。
李氏为此喜极而泣,连着去祠堂拜祭了七日, 说要告祭先祖, 对宣瑾瑜更是疼惜到了骨子里, 天天让厨房里把好吃食如同流水一样送来。王府上下也对宣瑾瑜更为臣服,大家都明白, 看来振兴诚郡王这一脉,就靠眼前这位小郡王爷了。
不过眼下最要紧的事情,还是定好如何管理安周县。接完圣旨,送走王公公, 宣瑾瑜就带着宋冬前往安周县。安周县的县丞也正打算跟诚郡王府交接公务,他也收到都城的调令, 要去其他郡县任官, 之后安周县就成了郡王爷的私人封地, 那自然是用王府的人手。不过安周县廷府的其他人手,倒是都留了下来, 是否任用,全看郡王爷决定。
见宣瑾瑜亲临, 安周县丞不敢怠慢, 当即把宣瑾瑜请入县廷府, 把县里的情况讲了个清楚。和南沧县一样, 安周县的农业不算发达,只能做到自给自足,但安周县的商业却格外兴盛。因为此县紧邻匈奴关市,不少从内陆出发前来关市贸易的商队,都在此处经停,好与匈奴人做生意。内陆商队带来了盐、茶叶、丝绸,从匈奴人手里换来了马和牛羊。
也正因为如此,安周县比起南沧县要富庶许多,按照李氏的说法,早年间郡王府的收入几乎都靠安周县的商税。
听完安周县丞的介绍,宣瑾瑜也开始在想,如何在安周县建立一个自己的市政班子。首先要定的当然是安周县丞的人选,先把挑梁的主事人给定下,她琢磨了一圈,这个人就定成了古淼。
古淼出身世家,对于治理一地的律例,官场上的文书往来,都自小耳濡目染,受到严格的教育,自身也颇有才干。最重要的是,古淼在南沧县做书吏期间,一直是宋冬亲自来带,他对宋冬也极为尊敬,和南沧县廷府的老人关系也处得不错。宣瑾瑜考虑到,自己以后的的政令主要通过南沧县来辐射安周县,为了方便,不少经营方略也会由南沧县直接沿用到安周县,那么新上任的安周县令就不必太有主见,最好还能跟南沧县廷府的骨干意见一致,否则若是以后安周县和南沧县的两套人马时常意见相左,自己安抚起来也是头疼,还容易出乱子。
选出领头人物后就简单了,宣瑾瑜和宋冬商量之后,又从南沧县县廷府里挑出几个得用的文书,来安周县协助古淼处理文书往来政务,加上安周县廷府留下来的人,也算是搭建起了雏形。
因为临时要推古淼上位,任安周县丞,那宋冬的官职还是县丞就有些不妥。之前南沧县人口太少,所以宋冬也只领了县丞一职,现在南沧县人口多了,县务杂了,正好也把宋冬擢升为县令。于是宣瑾瑜索性修书一封,报备都城,将宋冬正式提拔为县令,古淼的县丞任命也一并报上。至于徐福、古灵等人,也正式任命为南沧县书吏,不过书吏一职,宣瑾瑜自行任命即可,倒是不必报备皇城。
一番交接后,宣瑾瑜正式接过安周县的县印,自家人马也入驻安周县县廷府,至此,安周县才算是真正成为她的封地。只不过,宣瑾瑜也难免考虑起另一样事情,那就是如今裴佑夺回河套平原后,匈奴退到阴山之外,那轩国和匈奴贸易的关市岂不是要重新在新的边境线选个地方?安周县赖以为生的商业还能延续吗?
这个问题她烦恼也是无用,还是等见到裴佑后,再问问他想如何处理,朝廷又是个什么打算。若是关市真停了,那大不了就让安周县沿着南沧县的老路,再走一遍基建就是。想通这一点后,宣瑾瑜也就不再担心,每日只管带着手下人清点安周县账务。
那日接到圣旨后,宣瑾瑜又通过夏三收到裴佑的信件,言明他正在都城受封王爵,忙完后就得回河套,那时就来看她。终于,半个月过后,裴佑才抵达了安周县。
再次见到裴佑,宣瑾瑜一时竟然觉得陌生。也许是经历了纷飞战火,裴佑身上多出了一种坚毅的气质,以往端丽如同女子的轮廓已添了两分风霜,挺拔瘦削的身姿英气逼人,一双眼睛依旧明亮如星,一定要说的话,以前他身上还有些纨绔公子气,现在已经尽数洗去,是一个成熟的男人了。
裴佑见到宣瑾瑜,也觉得心潮澎湃。短短数月过去,宣瑾瑜身量长高了,肤色红润又有活力,也许是这段时间她时常去巡视工程,经常出门晒太阳,现在肤色是象牙一般的光泽,不似以往薄纸一样雪白柔弱。
裴佑看着她,笑着说:“瑾瑜长高了。”都城以女子柔弱为美,裴佑却无这般成见,见到宣瑾瑜这般模样,他只觉得欣慰,看着宣瑾瑜健康了不少。
这几个月,宣瑾瑜对裴佑也有牵挂,终于见到人了,又不知道从何说起,好像也只能问他:“你在军队这些日子,过得好吗?”
裴佑不知道如何说。马革裹尸,不是一句空言。日日在刀光剑影里,战场上弥漫的全是血腥气,伤兵半夜里的痛哭,追杀敌军的疲倦,这些痛苦难以用语言表述。他只淡淡说了一句:“还行,就是在军营里睡不太好。”
宣瑾瑜当然知道打仗不是儿戏,不是裴佑这轻飘飘一句话这么简单,不过她也不知道如何追问,难得离开战场,不如放松一下。
就在这时候,裴佑身上的一个革袋却传出来细微的叫声,还有抓挠的声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