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真正敲响金国丧钟的时候,完颜康反而没有了感慨,他已经渡过黄河,现在要面临的,是蒙、宋联军!一时之间在,夏、金的所有压力,都集中到了他的身上,再也没有精力悲春伤秋。
  蒙、宋已有边境摩擦,联军本身便有嫌隙,因为一个共同的敌人走到了一起,现在,该分赃。分赃是最容易起争执的时候。早在联合之前,两家便各怀了心思。宋国以为蒙占有吐蕃故地,与河南虽有交集,但是与西夏更近,哦,现在归周了。以完颜康不该坐视蒙古出兵。
  而己方与金国边境漫长,更占地理上的优势,则最终蒙古是为自己作嫁。到时候收复了河南山东之地,便有能力与两国一争长短!北宋之时,宋便是北边有一强国作邻居,西边也有一强国作邻居。如今不过是恢复到原先的情况而已。
  若蒙古不乐意,还可与蒙古联手,再灭了周国。让蒙古再为消灭自己的敌人出一份力。到时候与蒙古瓜分掉周国,长城以内归宋,长城以外归蒙,两国对峙,也是一步妙棋。
  一个“周”字,令宋国君臣见之便要不舒服。周与蒙,前者仇恨值满满。
  大败金兵,占领汴京的胜利鼓舞了宋军,他们士气正盛。眼看着完颜康从归德北撤,渡过黄河,便发愤追击起来。对此,完颜康早有准备,沿途埋下了地雷。宋军也有火器,并且种类繁多,只是在实际使用中,还是以士卒冲锋为主。中过一回埋伏之后,行进便开始小心,完颜康携金国残余的宗室与大臣从容北渡。与蒙、宋联军隔河相对。
  其时黄河改道,并非流入渤海,而是流入黄海。以河为界,山东的大部分皆在黄河之北,被完颜康收入了囊中,河南则被宋、蒙联军占据。到得此时,反而是完颜康隔岸观火,看这两家如何分配战利品了。
  张柔、史天倪等人希望能够休整之后渡河作战,徒单衡则忧愁不已,生恐宋兵破坏了两位金主的陵寝。完颜康承受着颇大的压力,一挑二,现在是打不过的,就此退却,又要担心两家追击。除非再次达成和解,否则谁也不敢大大方方地走,将后背给对方打。
  相持十日,完颜康忽然觉得不对——周与宋因为国号的关系,更因为完颜康屡次拒绝接见宋国使者,不通音讯是应该的。但是蒙古呢?约好的互不攻伐,却一丝消息也不通,要么是决定与自己大决战,要不是蒙古营内出现了变故!
  完颜康亲自攀上了旗斗,凭高而望,离得远,细节看不清,大势反而会更清楚一点。比如蒙古人这回扎营很奇怪,即使他们已经很注意了,从整体上看去,还有两部分收缩得很紧!这不是进攻的态度,另外两部分则不然,他们活动如常。
  完颜康心中一突,急急跃下旗斗,凌空而下的姿势优美已极,地上等待的人却没有心思欣赏,只担心他会不会摔死。直到他安全落地,诸将才围了上来,张柔道:“太冒险了。”
  完颜康阴着脸道:“出大事了。”
  众将一惊:“怎么了?”
  完颜康比了个手势,示意入帐细说。一入帐内,徒单衡便询问道:“怎么了?”
  “铁木真或许重病。”他没有将话说得太满,直言铁木真已经过世。盖因忽然想起,小说里说得并不很分明,铁木真亡于征途,死在西夏。则金亡时他尸骨已朽,然而郭靖还是在汴京被蒙古兵攻占之后得到召见。完颜康不敢以自己的记忆作标准来断定,只能根据所见来推断。
  “不动的两个营盘,一个其本部,一个当是太子窝阔台所在。”
  徒单衡道:“遣使去问就是了,咱们两国可不算是敌国呀。”
  信你才有鬼!但是说起来还是可以这样说的。
  ***********
  使者次日日出而行,过午方回。回来之后面色十分诧异:“并不曾见到蒙古大汗,只有他的太子接见了我。我看太子面似平静,其实难掩哀戚之色。恐怕蒙古大汗已经不在人世了。”
  死于征途,大约就是铁木真的宿命。
  完颜康道:“比起老死卧榻之上,或许这样更适合他。”
  徒单衡道:“如果铁木真不起,蒙古应该很快就有使者过来了。”
  完颜康道:“正好,我有一事也想问一问他。”
  史天倪奇道:“不知殿下想问什么?”
  “蒙古为什么会联宋伐金?并且到了这个时候还不退兵。”这不是蒙古已经将北方领土吞并的时候,与宋夹击金国,然后竞争天下。如今周国起于北方,从纵向来说,蒙古金中间还夹着一个周呢。从横向推进来说,河南虽然靠西,但开封是不可能被让给蒙古的。所以,它图什么呢?如果是伐辽时显得稀烂的宋军,一切都好讲,现在却是勇猛得很,先入汴京的宋国。蒙古在想什么?
  徒单衡道:“也许,是估量宋军的战力。”
  两人都猜错了,其实是想将你们推到海里呀!
  然而周使来过之后,窝阔台便很快地作了最坏的打算,遣使递了讣闻,并且约定,与完颜康重划疆界。承认完颜康对山东等地的占领,要求完颜康不过问河南。这与完颜康的底线是重合的,使者也不会告诉完颜康蒙古与宋接下来的计划,完颜康便不再问。
  只要求一个附加条件,归还二帝遗骸。窝阔台对此并不执着,答允了完颜康的要求。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