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渣爹争天下 第157节(3 / 4)
这篇檄文也到了江北,江北的太学生本来是已经被弹压下去了,因为这篇檄文一下又起来了。
叫嚷着要维护圣人,公然在宫门口要求秋叶废除《秋律》。
秋叶这次根本就没有动静,因为官员们这个时候就跟火烧屁股了一样,如果他们不处理这些太学生,那么秋叶就处理他们。
秋叶便没有对那些闹事的学生们上心,因为已经有了解决办法。
周莲被秋叶紧急召见,随后秋叶给了他一本计划书。
这本计划书上是要裁撤太学,同时建立理工学堂和京华学堂。
周莲在秋叶面前赶快翻看了一下计划的前半截,前半截是说要重点查访太学学生,若是有那些潜心治学且不为从乱者,调拨京华学堂。再从各地挑选新式人才入理工学堂。如今给两个学堂在城外划分了大量田地。让这些学生们半工半读。同时建设学堂所需用的银两一律从国库调拨。并且在这本计划书里面特意点明,男女都可入学。
对男女都能入学这条周莲没什么疑问。反正现在男女平起平坐已经成为趋势了,是阻挡不了的。只是如今有了学生有了地方,日后衣食住行皆从国库调拨。看上去似乎没事儿了,但是里面缺了最关键的一环。周莲就问:“不知道陛下打算从哪里调拨教书的先生?”
这一些教书的先生是朝堂官员兼任还是太学的那一些博士们转职?
秋叶也发愁,好老师少啊!但是秋叶不打算从朝堂还有以前的太学重新挑选先生。这样很容易形成党争,毕竟这个社会除了同乡同族之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因素,那就是同窗。同窗倒是没什么,如果这一群学生有了一个当官的老师,那么不管是学生也好,老师也罢,都会动点歪脑筋。
“这个你先别急,我已经让廖老大人去各地查访了,无论是男女老少只要是有本事,皆可为师。学堂明年才能开学,如今是初冬,一到冬天北方大地很难建造房屋桥梁。这两所学堂所需的房屋明年才可能开工。所以你们这个时候先把那些学生们分开,有那些愿意读书的,让他们先去一个安静的地方读书,若是不愿意读书的让他们去外边儿闹腾好了。”
周莲应了一声,他接下来就要把督造学堂的事儿放在心上。周莲的老祖母上个月去世了。今年过年周莲就要将老祖母送回老家葬了,请求批假的条子在上个月都已经交上了。秋叶给他批的是腊月十五到正月十五之间。周莲在心里面算了一下时间,把自己日常要工作的时间去掉。留给自己处理太学的事情说剩下的时间不多了。
于是赶快把这件事儿给接下来,急匆匆的离开了。
周莲走了之后,秋叶仍然在欣赏这篇檄文。
然后秋叶就问身边的女官们:“你们觉得怎么样?写得慷慨激昂吗?”
就有一个女官回答:“写的辞藻华丽,对仗工整,却不见得慷慨激昂。”
秋叶也是这样想的,所以就忍不住叹了一口气。人家初唐有王杨卢骆,自己治下怎么没个文采斐然的人物呢。也不知道江南官方下场之后,写出的檄文会不会比这个功力高一点。真是的,给你们骂的机会了,你们都骂不好。
江南官方才不下场呢,檄文是什么?是战书!
这个时候的江南官场都害怕秋叶把《讨逆檄文》当成战书打过来,正围着富贵让他再派遣使者去北方解释一下。
这些官员里面有不少是读书人,也有不少是那些世家子弟。虽然也是把秋叶骂了一个狗血喷头,但都是关上门在家骂。公开场合他们是不方便发表自己的态度,在两方剑拔弩张的时候,任何一个官方态度就有可能会导致两国之间的战争。
前两年南方还能组织起几场像样的攻势来攻打江北,但是今年却不一样。
首先在经济方面,今年因为雨水多收成不好,以至于今年很难筹措到满额的军粮。其次是官场方面,刚刚经历了废太子风波,不少官员跟随落马,朝廷里面各派系之间都伤了元气,这个时候大家都在休养生息。最后因为周挺叛变,不少军中将领正战战兢兢,活的没有比鹌鹑胆子大多少。这个时候更不敢嚷嚷着进攻,就害怕那些文官把一个屎盆子扣在自己头上。
这一系列很现实的原因,导致江南的官员很排斥主动向江北进攻。哪怕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向江北进攻的好借口,一般情况下,利用上这个借口,最起码江南读书人之间心拧成了一股绳。
然而战争的胜负绝不是只看人心,天时地利人和中,人和确实重要,但是要看天时地利啊!
江南的官员就这么务实,打不了,不打。而且还有一定的软弱性,尽管秋叶从来没有派人往江南进攻,但是秋叶抓住机会就要从江南咬下肉,比如上次派人去要钱,理由就是你们派人刺杀了我们的官员,赔钱。
这个钱可不是个小数,江南的官员觉得只要不打仗赔钱也行。所以爽快的赔了钱,江南的国库虽然扁了一点,但是没有打仗啊!!
而且掏钱的又不是这些官员,自然没觉得有什么。可是到了这个多灾多难的年份,才知道国库里面有银子是多么好的一件事儿。
国库里面没有银子就没钱赈灾,同样也没钱出兵。
就因为江南的软弱和妥协让秋叶在江北顺利的推行了《秋律》。并且拆分了太学,又将太学里面一部分人给剔除出去了。
关于这一次檄文的事情秋叶也是如此操作。 ↑返回顶部↑
叫嚷着要维护圣人,公然在宫门口要求秋叶废除《秋律》。
秋叶这次根本就没有动静,因为官员们这个时候就跟火烧屁股了一样,如果他们不处理这些太学生,那么秋叶就处理他们。
秋叶便没有对那些闹事的学生们上心,因为已经有了解决办法。
周莲被秋叶紧急召见,随后秋叶给了他一本计划书。
这本计划书上是要裁撤太学,同时建立理工学堂和京华学堂。
周莲在秋叶面前赶快翻看了一下计划的前半截,前半截是说要重点查访太学学生,若是有那些潜心治学且不为从乱者,调拨京华学堂。再从各地挑选新式人才入理工学堂。如今给两个学堂在城外划分了大量田地。让这些学生们半工半读。同时建设学堂所需用的银两一律从国库调拨。并且在这本计划书里面特意点明,男女都可入学。
对男女都能入学这条周莲没什么疑问。反正现在男女平起平坐已经成为趋势了,是阻挡不了的。只是如今有了学生有了地方,日后衣食住行皆从国库调拨。看上去似乎没事儿了,但是里面缺了最关键的一环。周莲就问:“不知道陛下打算从哪里调拨教书的先生?”
这一些教书的先生是朝堂官员兼任还是太学的那一些博士们转职?
秋叶也发愁,好老师少啊!但是秋叶不打算从朝堂还有以前的太学重新挑选先生。这样很容易形成党争,毕竟这个社会除了同乡同族之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因素,那就是同窗。同窗倒是没什么,如果这一群学生有了一个当官的老师,那么不管是学生也好,老师也罢,都会动点歪脑筋。
“这个你先别急,我已经让廖老大人去各地查访了,无论是男女老少只要是有本事,皆可为师。学堂明年才能开学,如今是初冬,一到冬天北方大地很难建造房屋桥梁。这两所学堂所需的房屋明年才可能开工。所以你们这个时候先把那些学生们分开,有那些愿意读书的,让他们先去一个安静的地方读书,若是不愿意读书的让他们去外边儿闹腾好了。”
周莲应了一声,他接下来就要把督造学堂的事儿放在心上。周莲的老祖母上个月去世了。今年过年周莲就要将老祖母送回老家葬了,请求批假的条子在上个月都已经交上了。秋叶给他批的是腊月十五到正月十五之间。周莲在心里面算了一下时间,把自己日常要工作的时间去掉。留给自己处理太学的事情说剩下的时间不多了。
于是赶快把这件事儿给接下来,急匆匆的离开了。
周莲走了之后,秋叶仍然在欣赏这篇檄文。
然后秋叶就问身边的女官们:“你们觉得怎么样?写得慷慨激昂吗?”
就有一个女官回答:“写的辞藻华丽,对仗工整,却不见得慷慨激昂。”
秋叶也是这样想的,所以就忍不住叹了一口气。人家初唐有王杨卢骆,自己治下怎么没个文采斐然的人物呢。也不知道江南官方下场之后,写出的檄文会不会比这个功力高一点。真是的,给你们骂的机会了,你们都骂不好。
江南官方才不下场呢,檄文是什么?是战书!
这个时候的江南官场都害怕秋叶把《讨逆檄文》当成战书打过来,正围着富贵让他再派遣使者去北方解释一下。
这些官员里面有不少是读书人,也有不少是那些世家子弟。虽然也是把秋叶骂了一个狗血喷头,但都是关上门在家骂。公开场合他们是不方便发表自己的态度,在两方剑拔弩张的时候,任何一个官方态度就有可能会导致两国之间的战争。
前两年南方还能组织起几场像样的攻势来攻打江北,但是今年却不一样。
首先在经济方面,今年因为雨水多收成不好,以至于今年很难筹措到满额的军粮。其次是官场方面,刚刚经历了废太子风波,不少官员跟随落马,朝廷里面各派系之间都伤了元气,这个时候大家都在休养生息。最后因为周挺叛变,不少军中将领正战战兢兢,活的没有比鹌鹑胆子大多少。这个时候更不敢嚷嚷着进攻,就害怕那些文官把一个屎盆子扣在自己头上。
这一系列很现实的原因,导致江南的官员很排斥主动向江北进攻。哪怕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向江北进攻的好借口,一般情况下,利用上这个借口,最起码江南读书人之间心拧成了一股绳。
然而战争的胜负绝不是只看人心,天时地利人和中,人和确实重要,但是要看天时地利啊!
江南的官员就这么务实,打不了,不打。而且还有一定的软弱性,尽管秋叶从来没有派人往江南进攻,但是秋叶抓住机会就要从江南咬下肉,比如上次派人去要钱,理由就是你们派人刺杀了我们的官员,赔钱。
这个钱可不是个小数,江南的官员觉得只要不打仗赔钱也行。所以爽快的赔了钱,江南的国库虽然扁了一点,但是没有打仗啊!!
而且掏钱的又不是这些官员,自然没觉得有什么。可是到了这个多灾多难的年份,才知道国库里面有银子是多么好的一件事儿。
国库里面没有银子就没钱赈灾,同样也没钱出兵。
就因为江南的软弱和妥协让秋叶在江北顺利的推行了《秋律》。并且拆分了太学,又将太学里面一部分人给剔除出去了。
关于这一次檄文的事情秋叶也是如此操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