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节(1 / 4)
而在院子里已经等了有一阵子的锦绣甫一拿着信,便立刻转身进了内室。
此时,林瑾宁正在对账本。
因府中才刚刚给澧王府送了庆礼,之后还有长公主府六公子与杨蕙的,且以后司瑁在外头应酬着,没准儿还要送什么礼。
刚好府中这几日事情不怎么多,林瑾宁就琢磨着将这整个账本子捋一捋,将这里头可以当贺礼送出去的东西都先挑出来另放到一个小间,再按其价值不同分而放好了,免得事到临头又因她或有的不熟悉而慌乱。
未雨绸缪,是林瑾宁一贯的处事态度。
因此,当锦绣进到屋子里的时候,林瑾宁还在忙,故而原本怕耽误事情而有些急躁的锦绣,见状便不由得放慢了脚步,轻轻上前道:“主子,勋王府的回信到了。”
“嗯。”林瑾宁点点头表示知道了,先放下了手中的笔,再将手中列出的单子放在账本子上挪到一边放好了,这才伸手将锦绣手上的信给接了过来。
林瑾宁将信很快看了一遍,不由得轻轻勾了一下嘴角。
她早前竟还肤浅得以为姚氏只是如表面上一样规矩严肃的一个人,不想人家心里竟通透得很……难怪她在上辈子能抓着勋王爷自始至终都站在五皇子这边,任谁来都说不动。
就这眼界手段,果然当得“贤内助”一称。
姚氏这封信里,看似通篇都是夸奖闵巷榆的话,但了解内情的明眼人一眼就看得出那其中的深意。
所谓“身形纤弱,瞧着怜人得很”,是在告诉林瑾宁,今日闵巷榆是一个人上门拜访的,而澧王却并没有一并随行。
所谓的“咱们且护着”,是提醒林瑾宁,虽然闵巷榆不得澧王喜欢,但她们妯娌几个暂时还不能得罪她。
所谓“瞧着颇有其母、姊之风”,是说闵巷榆和其母与闵巷桡一样,都是暗藏着倨傲的性子,没准这一句还隐晦的指出了闵巷榆的立场--她和闵家立场一致,故而她们没有拉拢她的必要性。
所谓“厚颜拿出一套罡陶茶具,虽不贵重,难得喜欢”是说不需要准备什么太过于整体的见面礼,只要能让闵巷榆“喜欢”就够了。毕竟比起她当初送给林瑾宁的那套墨云梳,如今给闵巷榆的这套罡陶茶具,差得实在有些远了。
而所谓“四弟福气甚好”……林瑾宁想了想,约摸是说澧王已经得到了闵家的支持?
可……若澧王当真得到了闵家支持,又怎么会在大婚几天就冷落闵巷榆呢?不应当啊……
想到这里,林瑾瑶慢慢皱起了眉毛,将整个信又览了一遍,忽而看到这样一句--“到底年轻气盛,兼之四弟妹年幼”。
年轻气盛?年幼?
这么一句,虽然因为其出现的位置,让人明面上看着是姚氏在有些不轻不重的责备澧王爷不陪闵巷榆一起上门拜访的事情,但……说不准这其中又有什么别的深意呢?
若说这“年幼”,指的是闵巷榆心机浅显、好对付的话,那这说澧王的年轻气盛……又是什么意思呢?
年轻气盛?年轻气盛……
直觉叫林瑾宁觉得这一句肯定有问题,但因为她对澧王府如今的格局了解得不多,也实在猜不出什么--毕竟前世澧王与闵巷榆看着感情极好,至少在外头看来是这样。
这样想着,林瑾宁便只将此事暗暗记下来,不好立时去查罢了。
毕竟从姚氏的字里行间来看,她应当是知道些内情的,但却没有直接告诉林瑾宁,林瑾宁自然也不好贸贸然去问,只先记下来,等日后再查罢了。
倒是林瑾宁捏着姚氏的信又略略看了一遍,心中不由得暗暗赞叹一句。
就这样一封信,便是不小心传到别人手里,也没人能找出什么错儿来。毕竟这信中从头到尾都是在夸奖闵巷榆,还稍稍对父皇与环贵妃的眼光表示敬佩,至多不过说了一下澧王不来拜访有些失礼的事。不过姚氏作为嫂子,她也的确说得。
便看林瑾宁自己送到勋王府的信,再比之姚氏这封回信……看来她的段数比起姚氏来,还是差的太远了。
到底是原本的底子不同,纵然她有两世记忆,纵然她平日处事都力求面面俱到,但也不敢保证能如姚氏一般,在各个地方都能尽力做到不授人以柄。
单就这一条,林瑾宁就觉得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返回顶部↑
此时,林瑾宁正在对账本。
因府中才刚刚给澧王府送了庆礼,之后还有长公主府六公子与杨蕙的,且以后司瑁在外头应酬着,没准儿还要送什么礼。
刚好府中这几日事情不怎么多,林瑾宁就琢磨着将这整个账本子捋一捋,将这里头可以当贺礼送出去的东西都先挑出来另放到一个小间,再按其价值不同分而放好了,免得事到临头又因她或有的不熟悉而慌乱。
未雨绸缪,是林瑾宁一贯的处事态度。
因此,当锦绣进到屋子里的时候,林瑾宁还在忙,故而原本怕耽误事情而有些急躁的锦绣,见状便不由得放慢了脚步,轻轻上前道:“主子,勋王府的回信到了。”
“嗯。”林瑾宁点点头表示知道了,先放下了手中的笔,再将手中列出的单子放在账本子上挪到一边放好了,这才伸手将锦绣手上的信给接了过来。
林瑾宁将信很快看了一遍,不由得轻轻勾了一下嘴角。
她早前竟还肤浅得以为姚氏只是如表面上一样规矩严肃的一个人,不想人家心里竟通透得很……难怪她在上辈子能抓着勋王爷自始至终都站在五皇子这边,任谁来都说不动。
就这眼界手段,果然当得“贤内助”一称。
姚氏这封信里,看似通篇都是夸奖闵巷榆的话,但了解内情的明眼人一眼就看得出那其中的深意。
所谓“身形纤弱,瞧着怜人得很”,是在告诉林瑾宁,今日闵巷榆是一个人上门拜访的,而澧王却并没有一并随行。
所谓的“咱们且护着”,是提醒林瑾宁,虽然闵巷榆不得澧王喜欢,但她们妯娌几个暂时还不能得罪她。
所谓“瞧着颇有其母、姊之风”,是说闵巷榆和其母与闵巷桡一样,都是暗藏着倨傲的性子,没准这一句还隐晦的指出了闵巷榆的立场--她和闵家立场一致,故而她们没有拉拢她的必要性。
所谓“厚颜拿出一套罡陶茶具,虽不贵重,难得喜欢”是说不需要准备什么太过于整体的见面礼,只要能让闵巷榆“喜欢”就够了。毕竟比起她当初送给林瑾宁的那套墨云梳,如今给闵巷榆的这套罡陶茶具,差得实在有些远了。
而所谓“四弟福气甚好”……林瑾宁想了想,约摸是说澧王已经得到了闵家的支持?
可……若澧王当真得到了闵家支持,又怎么会在大婚几天就冷落闵巷榆呢?不应当啊……
想到这里,林瑾瑶慢慢皱起了眉毛,将整个信又览了一遍,忽而看到这样一句--“到底年轻气盛,兼之四弟妹年幼”。
年轻气盛?年幼?
这么一句,虽然因为其出现的位置,让人明面上看着是姚氏在有些不轻不重的责备澧王爷不陪闵巷榆一起上门拜访的事情,但……说不准这其中又有什么别的深意呢?
若说这“年幼”,指的是闵巷榆心机浅显、好对付的话,那这说澧王的年轻气盛……又是什么意思呢?
年轻气盛?年轻气盛……
直觉叫林瑾宁觉得这一句肯定有问题,但因为她对澧王府如今的格局了解得不多,也实在猜不出什么--毕竟前世澧王与闵巷榆看着感情极好,至少在外头看来是这样。
这样想着,林瑾宁便只将此事暗暗记下来,不好立时去查罢了。
毕竟从姚氏的字里行间来看,她应当是知道些内情的,但却没有直接告诉林瑾宁,林瑾宁自然也不好贸贸然去问,只先记下来,等日后再查罢了。
倒是林瑾宁捏着姚氏的信又略略看了一遍,心中不由得暗暗赞叹一句。
就这样一封信,便是不小心传到别人手里,也没人能找出什么错儿来。毕竟这信中从头到尾都是在夸奖闵巷榆,还稍稍对父皇与环贵妃的眼光表示敬佩,至多不过说了一下澧王不来拜访有些失礼的事。不过姚氏作为嫂子,她也的确说得。
便看林瑾宁自己送到勋王府的信,再比之姚氏这封回信……看来她的段数比起姚氏来,还是差的太远了。
到底是原本的底子不同,纵然她有两世记忆,纵然她平日处事都力求面面俱到,但也不敢保证能如姚氏一般,在各个地方都能尽力做到不授人以柄。
单就这一条,林瑾宁就觉得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