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零之为母当自强 第603节(2 / 4)
导演亲自给上阵客串的非职业演员陈文斌同志说戏,这幕戏冲突剧烈,热血激情的主角回乡创业的第一天,就和因循守旧的大队书记因为发展理念不同大吵一场。此后主角通过自身努力奋斗成功,赢得了村民的信任与尊重,被选举为新一任村书记,带领大家发展特种养殖与经济作物种植致富。
陈文斌同志本色出演大队书记,对,就是剧中因循守旧的那位村干部。
没办法,他没演过戏,非专业演员挑大梁那是在折磨整个剧组。首先进度慢的话,经费烧起来就吃不消。再者他在陈家庄田野里摸爬滚打好几年,脸上沧桑了不少,加上人上镜胖十斤的定律;演个不思进取的废物村干部实在太合适不过了。
刚好跟容貌俊朗气质端庄的主角形成鲜明对比。
陈文斌无所谓,他亲自上阵除了想要宣传陈家庄之外,更重要的是省钱啊。
虽然他葛朗台附体,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成功地游说了县宣传部门和镇政府都拿出钱来投资这部被他称为本地明信片的网剧;但资金缺口还得陈家庄出啊。这但凡是花大钱,陈书记都能省则省。
别说,尽管陈文斌没演过戏,可他好歹接受过大大小小不下十次电视台采访,面对镜头时,那种松弛的自然感还真不逊色于专业演员。
陈凤霞瞧他和主演对戏都感觉很像那么回事。
陈敏佳跟吴若兰开玩笑:“我爸不会一炮走红,直接当明星吧。”
之前明明写的那部《走出大山的女孩》里,本色出演的布哈现在热度就不低,楚导都相中他扮演自己新戏里的男二号,一个大特务头子了。咳咳,据说楚导就是要找个看上去就像个好人的演员。
吴若兰认真地点头:“还真有可能,主角太光伟正了,坏一点的反面角色更有生活感。”
她俩转头想获得郑明明支持时,却发现自己的小伙伴正若有所思地盯着那边正在排戏的人,微微蹙额。
两人不由奇怪:“你怎么了?”
郑明明摇头:“错了,完全是想当然。就跟我们以为村里的小孩不补课,童年就是满山跑一样的想当然。舅舅当初是老书记请他当大队书记的,上元的毛叔叔也一样。爸爸他们连哄带骗,他们村里的老人都上他家门坐着了,才把人忽悠回村里搞建设。老一辈的村干部不是反面角色,他们并不眷念手中的权力。在他们发现自己能力有限,无法让村子更上一层楼的时候,他们选择的是积极想办法找本村出去的能耐人回来带领带领大家致富。他们一直再积极帮助自己的继任者,而不是充当搞破坏的丑角。”
陈敏佳和吴若兰面面相觑,好像还真是。
起码就她们知道的,很多进驻妙妙商城的农业以及手工业合作社梦开始的地方都大同小异。进城务工人员奋斗多年,积攒了笔不小的财富。村里老人找上门,要求他回去主持大局,带领大家伙儿共同建设家乡。因为他在大城市待过,见识过更先进的东西,他知道往哪个方向走能挣钱。
不仅仅是现在的农村,往前数十年的乡镇企业也有类似的情况。像那部电视剧《外来妹》里的场景一样,去南方打工的人看过了人家怎样管理企业,回到乡里就管理起当地的工厂。
城市在飞快地往前跑,日渐凋零的乡村感受到了危机。后者并非如同眼下主流思维想当然地那样瘫在原地随波逐流,农村人也在想办法跟上时代发展的脉络,绞尽脑汁自救。
找本村出去的能耐人,就是他们努力的第一步。
而在这个过程中,从农村集体所有制分崩离析起就一直苦苦支撑到现在的村干部并非青面獠牙的形象。他们不该是反面角色,被批判的对象,他们也是薪火传承中的一份子。他们纵然能力有限,可同样在为乡村发展竭尽所能。
舅舅的表演很有趣,但她为村里的老书记难过。好像上一代必须要被打倒,下一代才能起来一样。但实际上,大家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啊。
陈敏佳叹气:“要是你来写这个剧本就好了。”
可惜表妹写完《走出大山的女孩》后就去军训了。此后他们少年班的课程倒也没比重点高中更紧张,但架不住她的海绵体质掉进知识海洋里瞬间疯狂啊。有太多的东西她想学了,有太多神奇的领域吸引她的注意力了;以至于她顾不上再写陈家庄蓝本的剧本。
现在,陈敏佳就觉出了差距。这戏的编剧并不了解农村,也许他查过不少资料,但他创作出的依然不是千禧年之后的陈家庄,反而像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农村戏的感觉。
郑明明摇摇头:“真是我写的话,也未必好。你看,不是这次回来,我都不知道村里也有收费补习班了。”
姑娘们唏嘘感慨一通,以为这遗憾难以避免了。毕竟网剧拍摄赶进度,播放平台又是网站影音频道和本县电视台,条件限制,要求不能太高。
结果她们手上的锅巴刚吃完,还没来得及回家写寒假作业呢,刚排完戏的陈文斌就过来分配任务:“明明,那你就改几场戏吧。把这个前任书记的人设,是叫这个词吧,改一改,就刘备三顾茅庐那种。”
郑明明惊讶地抬起眼睛,瞧见妈妈朝她点头。她抿了下嘴巴,有些犹豫:“可是这会打乱拍摄计划啊,不是赶进度吗?”
“没事。”陈文斌无所谓,“主线是在村里创业,这个就几场戏而已。”
刚才陈凤霞跟他一讲,他也觉得剧本这样处理前任大队书记不妥。人家不仅从来没给他使过绊子,不管是他当大队书记前还是坐上这个位置后,人家都是支持的态度。 ↑返回顶部↑
陈文斌同志本色出演大队书记,对,就是剧中因循守旧的那位村干部。
没办法,他没演过戏,非专业演员挑大梁那是在折磨整个剧组。首先进度慢的话,经费烧起来就吃不消。再者他在陈家庄田野里摸爬滚打好几年,脸上沧桑了不少,加上人上镜胖十斤的定律;演个不思进取的废物村干部实在太合适不过了。
刚好跟容貌俊朗气质端庄的主角形成鲜明对比。
陈文斌无所谓,他亲自上阵除了想要宣传陈家庄之外,更重要的是省钱啊。
虽然他葛朗台附体,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成功地游说了县宣传部门和镇政府都拿出钱来投资这部被他称为本地明信片的网剧;但资金缺口还得陈家庄出啊。这但凡是花大钱,陈书记都能省则省。
别说,尽管陈文斌没演过戏,可他好歹接受过大大小小不下十次电视台采访,面对镜头时,那种松弛的自然感还真不逊色于专业演员。
陈凤霞瞧他和主演对戏都感觉很像那么回事。
陈敏佳跟吴若兰开玩笑:“我爸不会一炮走红,直接当明星吧。”
之前明明写的那部《走出大山的女孩》里,本色出演的布哈现在热度就不低,楚导都相中他扮演自己新戏里的男二号,一个大特务头子了。咳咳,据说楚导就是要找个看上去就像个好人的演员。
吴若兰认真地点头:“还真有可能,主角太光伟正了,坏一点的反面角色更有生活感。”
她俩转头想获得郑明明支持时,却发现自己的小伙伴正若有所思地盯着那边正在排戏的人,微微蹙额。
两人不由奇怪:“你怎么了?”
郑明明摇头:“错了,完全是想当然。就跟我们以为村里的小孩不补课,童年就是满山跑一样的想当然。舅舅当初是老书记请他当大队书记的,上元的毛叔叔也一样。爸爸他们连哄带骗,他们村里的老人都上他家门坐着了,才把人忽悠回村里搞建设。老一辈的村干部不是反面角色,他们并不眷念手中的权力。在他们发现自己能力有限,无法让村子更上一层楼的时候,他们选择的是积极想办法找本村出去的能耐人回来带领带领大家致富。他们一直再积极帮助自己的继任者,而不是充当搞破坏的丑角。”
陈敏佳和吴若兰面面相觑,好像还真是。
起码就她们知道的,很多进驻妙妙商城的农业以及手工业合作社梦开始的地方都大同小异。进城务工人员奋斗多年,积攒了笔不小的财富。村里老人找上门,要求他回去主持大局,带领大家伙儿共同建设家乡。因为他在大城市待过,见识过更先进的东西,他知道往哪个方向走能挣钱。
不仅仅是现在的农村,往前数十年的乡镇企业也有类似的情况。像那部电视剧《外来妹》里的场景一样,去南方打工的人看过了人家怎样管理企业,回到乡里就管理起当地的工厂。
城市在飞快地往前跑,日渐凋零的乡村感受到了危机。后者并非如同眼下主流思维想当然地那样瘫在原地随波逐流,农村人也在想办法跟上时代发展的脉络,绞尽脑汁自救。
找本村出去的能耐人,就是他们努力的第一步。
而在这个过程中,从农村集体所有制分崩离析起就一直苦苦支撑到现在的村干部并非青面獠牙的形象。他们不该是反面角色,被批判的对象,他们也是薪火传承中的一份子。他们纵然能力有限,可同样在为乡村发展竭尽所能。
舅舅的表演很有趣,但她为村里的老书记难过。好像上一代必须要被打倒,下一代才能起来一样。但实际上,大家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啊。
陈敏佳叹气:“要是你来写这个剧本就好了。”
可惜表妹写完《走出大山的女孩》后就去军训了。此后他们少年班的课程倒也没比重点高中更紧张,但架不住她的海绵体质掉进知识海洋里瞬间疯狂啊。有太多的东西她想学了,有太多神奇的领域吸引她的注意力了;以至于她顾不上再写陈家庄蓝本的剧本。
现在,陈敏佳就觉出了差距。这戏的编剧并不了解农村,也许他查过不少资料,但他创作出的依然不是千禧年之后的陈家庄,反而像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农村戏的感觉。
郑明明摇摇头:“真是我写的话,也未必好。你看,不是这次回来,我都不知道村里也有收费补习班了。”
姑娘们唏嘘感慨一通,以为这遗憾难以避免了。毕竟网剧拍摄赶进度,播放平台又是网站影音频道和本县电视台,条件限制,要求不能太高。
结果她们手上的锅巴刚吃完,还没来得及回家写寒假作业呢,刚排完戏的陈文斌就过来分配任务:“明明,那你就改几场戏吧。把这个前任书记的人设,是叫这个词吧,改一改,就刘备三顾茅庐那种。”
郑明明惊讶地抬起眼睛,瞧见妈妈朝她点头。她抿了下嘴巴,有些犹豫:“可是这会打乱拍摄计划啊,不是赶进度吗?”
“没事。”陈文斌无所谓,“主线是在村里创业,这个就几场戏而已。”
刚才陈凤霞跟他一讲,他也觉得剧本这样处理前任大队书记不妥。人家不仅从来没给他使过绊子,不管是他当大队书记前还是坐上这个位置后,人家都是支持的态度。 ↑返回顶部↑